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设计规划中,要考虑自然环境,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为居民提供一种归属感,设计中对住宅、道路、工程、公共设施等方面要详细布局,并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要满足住宅的物理性能要求,和居民的生理与心理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公共空间归属感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DF991 文献标识码: A
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也是住宅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对住宅私人空间的关注历来大于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关注。于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多数新建居住小区遗失了应有的生活色彩和人文活力,居住小区与建筑本应对人的关注,被淹没在设施的机械复制与空间的简单堆砌之中,只留下坚硬的躯壳和萧条的氛围。
北京过去的街坊、胡同,是情感交流的场所,而现在站在家门口,你几乎找不到能够驻足停留、跟邻里打招呼的机会。虽然传统的物质形式规划也不缺少对人的关心,但大多局限在对人的生物性个体行为的满足。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居住小区公共空间规划,更关注人的社会性、群体性生活,即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住宅建设和居住环境进行综合研究,探究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与公共空间建设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更有社区感和归属感的居住小区公共空间。
我们可以先从广州的两个楼盘进行研究分析:
广州万科四季花城总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一期总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总居住户数:约3900户。建筑形式:多层、小高层、情景洋房、Townhouse。周边有 109 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整个小区的交通流线以“湖畔花街”为主线。它不仅是主要的交通流线,也是由一系列小广场联接而成的活动带,如同南加州的“威尼斯海岸”。
富力半岛花园位于广州西部沙贝海湾畔,两面临江,与荔湾区东风西路僅一桥之隔。占地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1.7万人,目前已有近6000户业主入住,生活氛围浓厚。由63栋多、高层住宅组成,绿化率高达43%,是广州首席全江景文化社区。
在调研过程当中,我们还对小区内的居民进行了关于公建设施的问卷调查。
调查分析图:
据调查显示四季花城的公建设施使用频率比较低。
其原因是:1、娱乐设施的位置离部分住所距离较远,服务的人群相对狭窄。
2、住户认为区内缺少一个大型的超市(市场)难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半岛花园的公建设施使用频率比较高,
其原因是:1、商业、市政、社区服务、邮电等的设施的位置合适,符合住户的生活习惯。
2、区内的市场设在近入口处,能满足大部分住户的需求。
据调查显示,四季花城的公共建筑的外观造型等方面相对半岛花园的来说更有特色和趣味性,容易得到住户的认可。
从这次对万科四季花城和富力半岛花园的参观与调查中可以看出,居住小区区公共空间的核心价值,在于如何从空间的安排与布置上保证居民各种活动的便捷、舒适、安全,人的感受、需求与活动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好的公共空间设计能让人们居民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1、居住小区入口空间设计
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内在的体验。空间与行为相结合,才构成一种行为的场所,场所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供人分享、同欢、看和被看,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场所的关键在于调动人的参与,有人的参与,才能使场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才富有人情味。住区的入口空间是人们聚集、进行公共交往的主要空间,是人们对居住小区认知的重要节点,入口空间影响小区整体的规划布局,是整个居住小区的门户,入口景观非常重要。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入口空间是居民聚集最频繁的地方。入口空间的活动场地要重视居民的参与的主动积极性。
住区入口空间设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来吸引居民,这样设置的目的有利于居民进入小区时直接消费,方便快捷,还可以对外服务而尽量避免干扰小区内部。如万科四季花城的入口商业广场,位于主入口附近,交通便捷,结合假日广场而建,为二层弧形建筑,造型简洁大方。其功能有:首层设银行、大型超市、销售中心、精品店等,架空处提供休息桌椅和老年人健身设施;二层设影楼、办公室、邮政局、样板房等。首层采用内廊式布置,商业气氛浓厚。二层单廊式布置,面向湖面展开,极具景观性。
2、住宅单元入口空间设计
住宅楼的入口空间是居民每天必经之路,设计的优劣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景观和齐全的配套设施,可以吸引居民走出房屋,加入公共活动,增进用户间交往,创造和谐融合的社会气氛。植物、围墙和小品设施的配置和景观处理,不仅能够增进视觉舒适度,也可满足居民对安全感和私密性的要求。在主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喷泉,并在周围设置一些长椅,增强入口的温馨淡雅感。
3、住宅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
道路规划合理,可以保证居住区内的行车安全,同时又可获得自然优美的视觉效果,另有步行路连接到小区内部各块绿地,有助于扩大住户的室外活动空间,同时增强了环境与建筑的相互融合,使居民都能享受到花园般的美景。道路规划设计,不仅方便居民出行,疏导小区交通,还能减少噪音干扰,提升小区意境。
邻里道路上除通行行为,也是居民聊天交流的场所。道路设计要满足居民出行和通行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其在住宅区的景观、空间层次所起的作用,应该在线形上串起适当的点空间,形成“道路—节点—广场”相结合的丰富形态,在道路边缘设计一些供居民休息的座椅,将道路与活动广场有机连接。要满足居民上下班、购物、上学等日常生活和清除垃圾方便等需要。
4、公共建筑布置的方式
a.沿街双侧布置:如富力半岛的商业街,在空间上采用底层退空方式。这样布置商铺集中,商业气氛浓厚。其街道空间分区是商店——步行空间——绿化带——通行道路。居民采购穿行于街道两侧,交通量不大较安全省时。两侧商铺中间通常用绿化景观分隔开,提高环境质量和景观性。道路一般是步车分离,保证步行安全。
b.沿街单侧布置:如万科四季花城的商业街,在空间上采用退台布置方式。这样布置使街道较宽,街道的另外一侧与绿化,水体相临,配上图案特别的铺地,形成很好的景观视线。还设置了一些休闲桌椅供居民休息,活跃了单调的商业味,成为小区前沿的一道风景线,并且能够把购物和文化活动结合一起,其足够的容量能吸引不少人流 。
c.成片布置:如四季花城的假日广场,这是一种在干道临接的地块内,以建筑组合体或群体联合布置公共设施的一种形式。它易于形成独立的步行区,方便使用。圆形广场形成向心空间,四周由绿化,水体组合,环境优美。
5、文体设施提供便利
居民健身设施宜设在住宅的架空层和周边绿地,缩短路程提高使用频率。架空层不仅可以增加小区的通透性,增加绿化面积,还可以重拾四合院时代邻里之间的脉脉温情。采用架空形式,可以扩大活动空间和绿化空间,风受楼栋阻挡,在规划路穿过时,风速加快造成负荷,有利于架空层两侧停车场换气,还可以减少对于平地面层居住者在噪音、视线干扰方面的影响。整个小区空架,地面没有住宅一层,没有加护栏笼中生活的感觉。合理位置的架空,不仅可以获得开敞的空间,还可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架空层的顶板、柱、局部墙体,形成领域感较为强烈的空间,其可以遮阳避雨,创造出利于居民进行交流活动的灰空间,给每一栋楼的业主提供一个不受气候影响健身、休闲平台,平台周围又有绿化环抱、营造了一个健身休闲空间。
而且设施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各年龄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特别是注意照顾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群体的特殊需要,相应建立适当的设施,按其功能类别进行整合,灵活布局。为方便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的人们可进行适当的分区。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居民的多种需要。可以沿周边布置层次不同,活动不一的分布式空间,适当的辅以娱乐活动设施,对于较为小型的活动设施可分散布置,并使其景观化,规模较大的娱乐项目适于集中建设。整个广场采用开敞性的空间布局,居民在广场有看,有玩、有吃、有聊天的。根据居民经常活动、聚会的场所,在住宅前的空地、小游园、广场、水边等处设置座椅。
通过分析两个小区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系统要培养归属感,提升价值,可以从以下3点入手:
首先,完善的公建设施保证了每个邻里都被相应的服务设施所覆盖。公建设施布局的选址以及数量的计算都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而且促进了对公建设施高效的利用。由此带来的充足的服务设施和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是良好的小区氛围和认同感形成的物质基础。
其次,结合亚热带气候的公共设施设计,从底层架空空间到沟通各个元素的不行廊道系统,以及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小区中的广场和商业点),都可以看到在规划设计中对亚热带气候的考虑。同时小区公园和架空层也因为其大量的绿色植物和良好的文体设施设计而广受居民的欢迎,因此,这些适应气候的设计促进了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进而保证了公共空间的效率和使用率。
最后,公共空间对生活模式的培养。依托公共空间,小区居民发展了他们共同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了统一文化和社区认同。作为一个预先规划的公共空间系统,从其规划模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对生活模式的引导和培养作用。首先,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户外活动空间;其次,通过便利性和舒适性引导对公共空间系统的使用;最后,结合居民活动选择相应的公共空间类型。
参考文献
[1]华怡建筑工作室.住宅小区环境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武阐燕.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5.
[3]沙永杰.新加坡公共住宅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时代建筑,2011(4):42-49
作者:曾思颖 单位: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在设计规划中,要考虑自然环境,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为居民提供一种归属感,设计中对住宅、道路、工程、公共设施等方面要详细布局,并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要满足住宅的物理性能要求,和居民的生理与心理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公共空间归属感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DF991 文献标识码: A
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也是住宅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对住宅私人空间的关注历来大于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关注。于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多数新建居住小区遗失了应有的生活色彩和人文活力,居住小区与建筑本应对人的关注,被淹没在设施的机械复制与空间的简单堆砌之中,只留下坚硬的躯壳和萧条的氛围。
北京过去的街坊、胡同,是情感交流的场所,而现在站在家门口,你几乎找不到能够驻足停留、跟邻里打招呼的机会。虽然传统的物质形式规划也不缺少对人的关心,但大多局限在对人的生物性个体行为的满足。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居住小区公共空间规划,更关注人的社会性、群体性生活,即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住宅建设和居住环境进行综合研究,探究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与公共空间建设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更有社区感和归属感的居住小区公共空间。
我们可以先从广州的两个楼盘进行研究分析:
广州万科四季花城总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一期总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总居住户数:约3900户。建筑形式:多层、小高层、情景洋房、Townhouse。周边有 109 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整个小区的交通流线以“湖畔花街”为主线。它不仅是主要的交通流线,也是由一系列小广场联接而成的活动带,如同南加州的“威尼斯海岸”。
富力半岛花园位于广州西部沙贝海湾畔,两面临江,与荔湾区东风西路僅一桥之隔。占地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1.7万人,目前已有近6000户业主入住,生活氛围浓厚。由63栋多、高层住宅组成,绿化率高达43%,是广州首席全江景文化社区。
在调研过程当中,我们还对小区内的居民进行了关于公建设施的问卷调查。
调查分析图:
据调查显示四季花城的公建设施使用频率比较低。
其原因是:1、娱乐设施的位置离部分住所距离较远,服务的人群相对狭窄。
2、住户认为区内缺少一个大型的超市(市场)难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半岛花园的公建设施使用频率比较高,
其原因是:1、商业、市政、社区服务、邮电等的设施的位置合适,符合住户的生活习惯。
2、区内的市场设在近入口处,能满足大部分住户的需求。
据调查显示,四季花城的公共建筑的外观造型等方面相对半岛花园的来说更有特色和趣味性,容易得到住户的认可。
从这次对万科四季花城和富力半岛花园的参观与调查中可以看出,居住小区区公共空间的核心价值,在于如何从空间的安排与布置上保证居民各种活动的便捷、舒适、安全,人的感受、需求与活动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好的公共空间设计能让人们居民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1、居住小区入口空间设计
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内在的体验。空间与行为相结合,才构成一种行为的场所,场所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供人分享、同欢、看和被看,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场所的关键在于调动人的参与,有人的参与,才能使场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才富有人情味。住区的入口空间是人们聚集、进行公共交往的主要空间,是人们对居住小区认知的重要节点,入口空间影响小区整体的规划布局,是整个居住小区的门户,入口景观非常重要。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入口空间是居民聚集最频繁的地方。入口空间的活动场地要重视居民的参与的主动积极性。
住区入口空间设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来吸引居民,这样设置的目的有利于居民进入小区时直接消费,方便快捷,还可以对外服务而尽量避免干扰小区内部。如万科四季花城的入口商业广场,位于主入口附近,交通便捷,结合假日广场而建,为二层弧形建筑,造型简洁大方。其功能有:首层设银行、大型超市、销售中心、精品店等,架空处提供休息桌椅和老年人健身设施;二层设影楼、办公室、邮政局、样板房等。首层采用内廊式布置,商业气氛浓厚。二层单廊式布置,面向湖面展开,极具景观性。
2、住宅单元入口空间设计
住宅楼的入口空间是居民每天必经之路,设计的优劣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景观和齐全的配套设施,可以吸引居民走出房屋,加入公共活动,增进用户间交往,创造和谐融合的社会气氛。植物、围墙和小品设施的配置和景观处理,不仅能够增进视觉舒适度,也可满足居民对安全感和私密性的要求。在主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喷泉,并在周围设置一些长椅,增强入口的温馨淡雅感。
3、住宅小区道路人性化设计
道路规划合理,可以保证居住区内的行车安全,同时又可获得自然优美的视觉效果,另有步行路连接到小区内部各块绿地,有助于扩大住户的室外活动空间,同时增强了环境与建筑的相互融合,使居民都能享受到花园般的美景。道路规划设计,不仅方便居民出行,疏导小区交通,还能减少噪音干扰,提升小区意境。
邻里道路上除通行行为,也是居民聊天交流的场所。道路设计要满足居民出行和通行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其在住宅区的景观、空间层次所起的作用,应该在线形上串起适当的点空间,形成“道路—节点—广场”相结合的丰富形态,在道路边缘设计一些供居民休息的座椅,将道路与活动广场有机连接。要满足居民上下班、购物、上学等日常生活和清除垃圾方便等需要。
4、公共建筑布置的方式
a.沿街双侧布置:如富力半岛的商业街,在空间上采用底层退空方式。这样布置商铺集中,商业气氛浓厚。其街道空间分区是商店——步行空间——绿化带——通行道路。居民采购穿行于街道两侧,交通量不大较安全省时。两侧商铺中间通常用绿化景观分隔开,提高环境质量和景观性。道路一般是步车分离,保证步行安全。
b.沿街单侧布置:如万科四季花城的商业街,在空间上采用退台布置方式。这样布置使街道较宽,街道的另外一侧与绿化,水体相临,配上图案特别的铺地,形成很好的景观视线。还设置了一些休闲桌椅供居民休息,活跃了单调的商业味,成为小区前沿的一道风景线,并且能够把购物和文化活动结合一起,其足够的容量能吸引不少人流 。
c.成片布置:如四季花城的假日广场,这是一种在干道临接的地块内,以建筑组合体或群体联合布置公共设施的一种形式。它易于形成独立的步行区,方便使用。圆形广场形成向心空间,四周由绿化,水体组合,环境优美。
5、文体设施提供便利
居民健身设施宜设在住宅的架空层和周边绿地,缩短路程提高使用频率。架空层不仅可以增加小区的通透性,增加绿化面积,还可以重拾四合院时代邻里之间的脉脉温情。采用架空形式,可以扩大活动空间和绿化空间,风受楼栋阻挡,在规划路穿过时,风速加快造成负荷,有利于架空层两侧停车场换气,还可以减少对于平地面层居住者在噪音、视线干扰方面的影响。整个小区空架,地面没有住宅一层,没有加护栏笼中生活的感觉。合理位置的架空,不仅可以获得开敞的空间,还可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架空层的顶板、柱、局部墙体,形成领域感较为强烈的空间,其可以遮阳避雨,创造出利于居民进行交流活动的灰空间,给每一栋楼的业主提供一个不受气候影响健身、休闲平台,平台周围又有绿化环抱、营造了一个健身休闲空间。
而且设施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各年龄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特别是注意照顾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群体的特殊需要,相应建立适当的设施,按其功能类别进行整合,灵活布局。为方便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的人们可进行适当的分区。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居民的多种需要。可以沿周边布置层次不同,活动不一的分布式空间,适当的辅以娱乐活动设施,对于较为小型的活动设施可分散布置,并使其景观化,规模较大的娱乐项目适于集中建设。整个广场采用开敞性的空间布局,居民在广场有看,有玩、有吃、有聊天的。根据居民经常活动、聚会的场所,在住宅前的空地、小游园、广场、水边等处设置座椅。
通过分析两个小区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系统要培养归属感,提升价值,可以从以下3点入手:
首先,完善的公建设施保证了每个邻里都被相应的服务设施所覆盖。公建设施布局的选址以及数量的计算都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而且促进了对公建设施高效的利用。由此带来的充足的服务设施和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是良好的小区氛围和认同感形成的物质基础。
其次,结合亚热带气候的公共设施设计,从底层架空空间到沟通各个元素的不行廊道系统,以及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小区中的广场和商业点),都可以看到在规划设计中对亚热带气候的考虑。同时小区公园和架空层也因为其大量的绿色植物和良好的文体设施设计而广受居民的欢迎,因此,这些适应气候的设计促进了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进而保证了公共空间的效率和使用率。
最后,公共空间对生活模式的培养。依托公共空间,小区居民发展了他们共同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了统一文化和社区认同。作为一个预先规划的公共空间系统,从其规划模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对生活模式的引导和培养作用。首先,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户外活动空间;其次,通过便利性和舒适性引导对公共空间系统的使用;最后,结合居民活动选择相应的公共空间类型。
参考文献
[1]华怡建筑工作室.住宅小区环境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武阐燕.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5.
[3]沙永杰.新加坡公共住宅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时代建筑,2011(4):42-49
作者:曾思颖 单位: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