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

来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3月至12月卒中后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4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40 min/次。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 min/次。两组患者训练均为2次/d,10次/周。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通过测量患者坐位患肩肩峰至肱骨头间距(AHI)评定肩关节半脱位距离;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机器人组的AHI值从治疗前的(22.7±1.2)mm降至(10.6±1.2)mm;MAS评分从治疗前的(2.01±0.28)分降至(0.59±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MA从治疗前的(30±9)分升至(54±8)分;MBI从治疗前的(44±8)分升至(83±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机器人组的AHI值及MAS、FMA和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009、-6.846,2.938和5.548,均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改善卒中后患者的上肢痉挛伴肩关节半脱位状态,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0
资本结构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在企业财务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企业的筹资、投资,还是财务分配都不能回避资本结构的安排.合适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
问题一:比值的后面可以标单位名称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缘于一道练习题:求1/3小时:15分钟的比值。学生们在计算时,列出了四种不同的算式,如下:  1、1/3小时:15分钟=20分钟:15分钟=20÷15=4/3分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
患者男,61岁,以"间断性头痛伴左眼视物不清2周"于2016年4月12日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部胀痛,伴左眼视物不清,就诊于内蒙
按照业务控制和管理分离的理念,NFV架构符合智能网演进方向,从移动智能网的标准化情况出发,梳理智能业务发展现状,探讨智能网引入NFV架构的策略及一些关键问题。
目的探讨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外科由
班级、教师、课程、教室、时间是课表的基本要素,通过把排课转化为求图的完全独立集,解决了时间冲突问题和合班课问题;根据教室资源限制,对独立集的个数和大小进行控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