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我高中毕业,收到了大学通知书,但我来不及高兴。当时的情况,据我所知,我的年龄与我家享受的特困户时间一致。在为上大学的报名费用筹借时,我发现,自己被一种情绪覆盖,眼光所及也都糟糕地被烂情绪污染,简直毫无出路。我不知道的是,我家的特困户,已经在一年前就被取消,因为那一年,我的大姐大学毕业在村里的小学当老师,村里的干部按年收入核算标准,我家“脱困”了。犹记得那位乡里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声长叹,把我的心底里的热情浇落得没有了一丝温度。你还是要去试试。这是工作人员给我的建议,也道出我的心声。
  从乡下赶到县里,我找到县里的资助管理中心,正是午后休息的时间。门是虚掩着的,我的心也是虚掩着的。
  我徘徊在办公室的门口,不停地往里张望,期望看见人影攒动。但是没有。我犹豫良我久,鼓足勇气敲门,里面的人在我的第三次轻叩就有回应声。一句“请进”,我的心底与外面的阳光一样的火热。走进一间并不大的办公室,一个中年男子从桌上一叠高高的卷宗里抬起头,用手揉了揉眼睛。窗帘里透射进黄暖的光线照亮他半近清瘦的脸庞,还有他衣服左上方,佩戴着一个鲜红的徽章,端正又庄严。我看着这一切,忽然浑身震颤,呼吸都觉得困难。他就这样趴在桌上午休,是我打扰了他。
  “是来申请办理资助的吧?请坐。”他的声音里还夹杂着一丝沙哑。
  “不好意思,打扰您午休了。”我小声地说,但我心却少了忐忑。
  “没有,我就是担心一些办理申请的人中午会来,所以就在办公室里将就小憩了一会儿。”他微微地笑了一下,“把你的材料给我看一下。”
  我刚有些轻松的心一下又缩紧了。“我……没有贫困材料……”
  他微微蹙了一下眉头,转过身子,看着我,眼神里是幽远的,深邃的。
  我低着头,小声地说:“我家原来是特困户,可今年被取消了……”
  我把我的录取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递给了他,他一边看,一边点头。
  “你慢点儿说,没关系,把情况说清楚,我们会去调查了解的。”他的安抚,让我有了自信。
  接下来,我把执拗的母亲怎样把我们姐弟俩培养成大学生的艰难情况一一向他倾诉了出来。当然,这些都是口说无凭的,因为我没有提交相关的材料。
  他听完我的诉说,把我的复印件留了一份,装进一个他手上的卷宗里,说:“你的情况,真如你所说,是完全符合资助的。我们会调查研究,尽快地有结果的。”顿了一下,他又说:“你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这样你的大学学费就不用担心了。你回去后,按着这份文件要求,逐项办理,再把材料交回我们资助管理中心,就可以受理了。”
  “就这样就可以了吗?”我有些吃惊,事情仿佛太顺利了。
  他轻轻地笑了,用温柔的眼光对着我说:“是的,好好学习,就是你们当前的任务。”
  半个月后,乡里通知我去开会,我才知道,是县资助管理中心给予我的一笔助学金叁仟元。乡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我获得的是二等资助。我忽然想起,当时,我在县里资助管理中心时,对那位工作人员讲述时,他一直拿着笔在卷宗上写着,还记得他当时在卷宗的封面上写得密密麻麻的,而我的材料就是装在那个卷宗里。显然,是他,那位我不知名的恩人帮我整理的贫困材料,我才得到了這笔助学金。
  这叁仟元,无疑是雪中送炭,是姐姐大半年的工资,是我家背负的债务的十分之一。
  领完助学金,乡里的工作人员也帮助我办理了相关的助学贷款的申请材料,再次来到县里上交材料时,却因为县教育局搬迁,是在一间会议室里,许多工作人员,我没有见到那位恩人。
  那年暑假里,我又去了几次,也没有见到那位恩人。
  大学开学典礼时,学院的一位领导在台上讲话。我坐得有些偏前,灯光下,看着他那半近清瘦的模糊的脸庞,我泪水就夺眶而出,几度让我有些失控。典礼完后,我专门走近看了看,不是同一个人,只是有些相似,更相似的,他的胸前也戴着鲜红的党徽。正如这位领导当晚所讲的一句话,真正的恩赐,是给他人一架梯子,供他高瞻远瞩。
  从那时起,我心里却有一种东西,在萌芽。大三的时候,我的胸前也戴上了鲜红的党徽。
  大学毕业后,在很多同学都选择到大城市的企业或公司,我却选择考了老师,在家乡毗邻的农村小学当了一名老师。我想做那位陌生的人,却又仿佛是那样熟悉的人。而这样的人,很多。
  毕业几年后,我还清了助学贷款,也和姐姐还清了债务。乡村小学老师生活是清贫的,但我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财富。
  正如当初我享受到了助学贷款的温暖,获得了许多陌生人的帮助,再把这样的善,散发给身边的,经历的陌生或是熟悉的人,这不也是财富吗?一个人最重要的财富,应该是对生活充满希冀感,使生活焕发诗意的想象力,源自感激生命的善良。我想,这是每一个胸前佩戴着徽章的人,心中都有的。
其他文献
【中考凝眸】  在中考作文的诸项评分标准中,都把“扣题”摆在最前头。一般而言,依照扣题的程度,可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分析偏离题意的作文,大致分为如下三种情况: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做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紧扣中心写作的意识,写到哪里就
微在川渝民间有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文化──俗语。短短一两个字却含藏、蕴藏许多道理、经验。  俗语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即便过去了几千年,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探索。  俗语大多流传于民间,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分不开,所以俗语既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体现,也是老百姓经验的總结。  方言,是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中含义丰富、短小而定型的固定短语或句子。它包括多种类型:成语、谚语、格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和导向,进行教材解读、目标定位、活动设计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下面,笔者结合《月光曲》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基于统编教材特点发掘教学价值  《月光曲》是一篇传统课文,统编教材为何保留此文?还能不能用老方法进行教学?厘清这两个问题需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尤其要关注传统课文在统编教材中的目标定位。  1.挖掘表达秘诀,让“这一课”成为“这一课
老师也不讲课了,就等杜小康把歌唱完。但杜小康却没完没了。老师就推开教室的窗子:“喂,杜小康,嚎什么呢?”  杜小康很尴尬。他不唱了。但不知道自己是留在横枝上好呢还是回到岸上去好。后来,他就坐在横枝上,将身子靠在另一稍微高一些的横枝上,作出一副舒适而闲散的样子。“我要晒太阳。”双腿垂挂,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他歪着脑袋,半眯着眼睛,看着河水。  河水在树枝下涂涂淌着。一柔软的细枝垂到了水里,几条身体秀长
《花钟》是一篇语言生动、给读者以美感和想象空间的说明文。这篇课文曾编排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部编教材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继续选用。相较于人教版,部编版《花钟》有不少变化,通晓这些变化有助于教师更深刻地领会部编教材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的编排理念,进而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设计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  一、对比发现,通晓变化  两个版本的单元导语、教学目标、课后练习存在明显的差异(如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桑桑就在蒋一轮与白雀之间传递了四封信,并即将促成一次幽会。   桑桑对大人之间的事充了好奇心。他好像一个爱东张西望的人,忽然看到了一道门。他渴望着能从这道门里看到大人的世界—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他在蒋一轮与白雀之间来回穿梭时,经常沉浸在一种夸张的感觉里。当他走进深深而空寂的村巷,当他面对一条用两只眼睛紧紧盯住他的黄狗,当他在黑暗里面遇到几个人而装成一副游玩的样子时,他觉得他是
第十八回 贾宝玉初登翰林院 林如海再授都城隍(1)  话说甄士隐脚架云光赶上那十三朵莲花,渐渐来至京师,便将手中麈尾,按照各家门户路径,四处指挥。只见那十三朵莲花忽然散开,各照所指处悠悠荡荡而去。  且说宝玉、黛玉、晴雯、金钏儿坐的这四朵金莲飘至大观园潇湘馆的院前,“唰”的一声落下地来,四个灵魂都吃了一驚。四朵金莲倏然不见。宝玉的阳魂定了定神,往四下里一望,果然就是潇湘馆。回头看了看黛玉、晴雯、金
冯其庸为人宽厚,但爱憎分明,富有兴情。他以“宽堂”为号可能也就是表达这种人格上的追求。而这种人格力量反映到他的画上,其宽厚的气局就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格精神。他的画率意而天真,放浪形骸,寥寥数笔而能全其气韵神采,一切无不透露学养功底。  冯其庸的画远追青藤、白阳,近受齐白石、刘海粟、朱屺瞻的影响,但是蒙养不同,生活相殊,他的画表现出与前辈们不尽相同的艺术方式。在各种艺术方式之间,他更重“聊写胸中
携花先祖敬,/洒酒祭坟头。/倍感相思苦,/音容夢境留。
十分艰辛度百年,  九转千回克时艰,  八一南昌枪声响,  七过黄洋滚硝烟,  六盘山水惊又险,  五岭太行倭寇旋,  四海翻腾追穷寇,  三座大山被推翻,  二月春風神州绿,  一路高歌永向前。  20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