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学校各个领域,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考。所以当前课程需要改革,美术教师更需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这是课程改革的前提。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 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教材和新的学生观融入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教师在观念的革新中要做到: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美术技法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美术教师总是在上课时,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性过强,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强调对绘画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其它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课堂时间在各部分的硬性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作品看似画得很好,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所以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
二、分层次、分阶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笔者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1.导入阶段,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1)本阶段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明确学习任务。其形式可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灵活多变的安排。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大幅度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渴望。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任课教师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从而达到想学、爱学的境界。比如在讲授一年级《我的新朋友》人物头像时,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讲授《画太阳》时,可以以放音乐《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将变得温暖又明亮……”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会饶有兴趣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如:在讲授二年级《五味瓶》时,就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口尝一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
2.发展阶段,突出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本阶段意在满足学生的参与愿望,应适当降低难度,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发展阶段由为重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讲授《化装晚会》课时,要引导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这是本节课的要点。笔者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首先使学生进行设计合作的实践。其次遇到难点时,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启发,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知识的目的。在这一步中,为避免小组活动出现死角,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小组的人物设计工作,一个学生只能画一个人物,大家协同活动,使本小组设计的人物角色组成为连贯的故事。此后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探索精神、开发想象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如:在讲授《办年货》时,同学们热情很高,都献计献策,提出了老师很多没有想到的好的学习方法,像分工扮演“收银员”、“理货员”、服务员”、“顾客”等角色的方案;分组组成家庭的方案;大家建年货市场的方案等等。要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好的方法,再创造新的想法。教师要通过启发、点拨等方式来指导学生,使学生在鼓励声中体会成功之乐。
3.评价阶段,突出学习的创作性和实用性
本阶段意在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议,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在教学中,画的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批评。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画的差的学生,要发现他的“闪光点”,针对某些方面如“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们留点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评议。学生不但可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我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的好,我要学”……。
4.拓展阶段,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让同学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兴趣、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在作品完成后,我采用KT板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进行随意组合粘贴展示。如学生画动物时,可以组成一幅“动物乐园”;画烟火时,可以组成“节日的夜晚”;画花朵时,可以组成“百花圆”等等。合作学习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自主展示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了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同成长的团体文化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方式。课后拓展是“授之以渔”的新渠道。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实验小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 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教材和新的学生观融入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教师在观念的革新中要做到: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美术技法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美术教师总是在上课时,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性过强,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强调对绘画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其它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课堂时间在各部分的硬性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作品看似画得很好,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所以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
二、分层次、分阶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笔者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1.导入阶段,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1)本阶段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明确学习任务。其形式可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灵活多变的安排。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大幅度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渴望。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任课教师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从而达到想学、爱学的境界。比如在讲授一年级《我的新朋友》人物头像时,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讲授《画太阳》时,可以以放音乐《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将变得温暖又明亮……”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会饶有兴趣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如:在讲授二年级《五味瓶》时,就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口尝一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
2.发展阶段,突出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本阶段意在满足学生的参与愿望,应适当降低难度,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发展阶段由为重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讲授《化装晚会》课时,要引导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这是本节课的要点。笔者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首先使学生进行设计合作的实践。其次遇到难点时,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启发,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知识的目的。在这一步中,为避免小组活动出现死角,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小组的人物设计工作,一个学生只能画一个人物,大家协同活动,使本小组设计的人物角色组成为连贯的故事。此后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探索精神、开发想象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如:在讲授《办年货》时,同学们热情很高,都献计献策,提出了老师很多没有想到的好的学习方法,像分工扮演“收银员”、“理货员”、服务员”、“顾客”等角色的方案;分组组成家庭的方案;大家建年货市场的方案等等。要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好的方法,再创造新的想法。教师要通过启发、点拨等方式来指导学生,使学生在鼓励声中体会成功之乐。
3.评价阶段,突出学习的创作性和实用性
本阶段意在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议,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在教学中,画的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批评。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画的差的学生,要发现他的“闪光点”,针对某些方面如“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们留点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评议。学生不但可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我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的好,我要学”……。
4.拓展阶段,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让同学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兴趣、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在作品完成后,我采用KT板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进行随意组合粘贴展示。如学生画动物时,可以组成一幅“动物乐园”;画烟火时,可以组成“节日的夜晚”;画花朵时,可以组成“百花圆”等等。合作学习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自主展示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了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同成长的团体文化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方式。课后拓展是“授之以渔”的新渠道。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