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qlhh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什么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而这类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当今学校和社会所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102-01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农村地区特别普遍,因为存在不恰当的家庭教育理念和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在性格、行为、心理等方面都异于常人。这个问题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大难题。由其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如果学校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父母不能很好地重视,就会加重家庭、社会的负担,造成不堪设想的影响。笔者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几点心得:
  一、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里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但是心理情感脆弱、道德认识危机已经在留守儿童中蔓延。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爷爷、奶奶年迈无法沟通,遇到困难无人倾诉,无人商量,情感上得不到父母给予的关爱,心理上得不到及时的疏导,长期郁结在心里逐渐形成了不良的心理问题,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变得孤僻、内向、不合群、自私冷漠等。在思想上变得过激、不诚实、爱撒谎、不讲文明等。所以这些因素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是极不利于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
  1.开展心理辅导课。学校应适当地开展一些心理辅导课,教师向留守儿童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立自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设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可根据情况设立“爱心小屋”以解答学生成长中的烦恼,负责孩子思想、情感辅导。老师充当留守儿童的“知心姐姐”,对前来咨询的孩子要以热情的态度倾听,让孩子感到轻松、理解、自由、安全,可以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一吐为快,再逐一解决他们的心理行为问题,排除心理障碍。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学校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教师可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有条件的,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完成。但不能让留守儿童知道,以免刺激孩子。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以实现对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的监护和关爱。
  4.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讲座、“手拉手”“留守儿童之家”等活动来进行。同时在“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等的评比中向他们倾斜,并且树立榜样,在留守儿童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对留守儿童,教师要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歧视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多给他们一些热情的帮助,让他们体验生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二、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许多家长几乎把所有的教育重担以及信任都压在了老师身上,老师们既苦恼又无奈。对留守儿童突发的各种行为,教师总是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因此,家庭教育缺乏,父母监督缺位,教育意识淡薄,都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枢纽。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切不可只有物质付出而没有情感投入。也許很多父母的确有他们的苦衷,但很多家长以为了能够让子女们过上好日子,日以继夜的工作,或工作太累等为借口,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而放任其自由,可是换来的却不是他们所乐见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双方要尽可能留一人在家教育孩子,如果父母不得不都外出打工,也要经常回家看望子女或时常与子女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多多关注子女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尽可能地保证每天跟孩子通电话,多跟孩子说说话、谈谈心,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和关爱,渐渐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校联系。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责任观,不要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老师,应主动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仅要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情感需求,还要加强和学校联系,共同商量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可以主动跟老师联系,不要等老师来主动联系,通过跟老师的交谈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以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同时可以跟老师交流一些教育孩子的心得,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以便帮助自已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注重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
  留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政府、社会应高度重注,加大对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建设一些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公共设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他们开辟一片爱的绿洲,才能让他们自信自强,才能让他们阳光快乐,才能让他们绽放健康、幸福之花!
  参考文献:
  [1]曹凤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创新教学,2007(10).
  [2]李宝锋.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感应[J].教学探索,2005(05).
其他文献
园区到处植物葱郁,就连办公楼顶层也是瀑布流水,花香鱼跃,俨然一个工厂花园;清洁的厂房,高效的智能,先进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让人很难把这个企业与印染联系在一起,要不是生态鱼池旁边写着“此生态鱼池水来自生产回用水”,要不是现场关停一台定型机冒出的浓烟;要不是亲眼看到井然有序的染整车间,真不敢相信,这就是一直被人“诟病”,让人另眼相看的印染企业——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从建厂开始就开始注重  
期刊
心理效应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巧借心理效应的启示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就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于“无痕”,以此来构建作文的高效课堂。  一、抽刀断水水更流——善用“禁果效应”,激发兴趣,使探究更主动  “禁果”的说法来自古希腊传说:伊甸园中的夏娃被禁止摘食恶树上的禁果,然而她抵抗不住蛇的诱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偷食
期刊
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期。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
目前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展现出来的数学素养普遍较低,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课程改革及课程设置入手,寻找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