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数学学习减负增效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成人机交互和资源共享,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数学课趣味化、社会化、真实化、个性化、合作化,真正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和减负增效的目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尝试着让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互惠互利”,获得了一些效果。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信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把大千世界引入课堂,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件,让学生如临其境,如故其事,使数学课趣味化。如教学行程问题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从深圳到广州的沿途风景,通过鲜明的图像、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情不自禁赞叹深圳与广州美丽时,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你想去广州玩吗?你想知道去广州有多远吗?此时,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表现欲望油然而生,教学效果自然大增。
  二、纵横生活,提供学习素材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畅流不息。为师者要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及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使数学学习社会化、如广播体操列队人数,春游坐车车费计算,申奥投资,希望工程捐款,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置身于社会与自然之中,主动地学会思考,善于调查,从中获取数学知识,我常常收集这些原始资料利用录像、插图等方法制作出实用有效的直观课件,数学课上重视学生亲身经历及难以忘怀的场景,真实再现学生难以亲眼目睹但耳熟能详的情景,既呈现社会的多姿多彩唤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又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譬如,我利用相关资源把1993年与2001年申奥情况进行对比,通过一些真实的数据体验,让学生了解到申奥的不容易和艰辛。又如,拍摄十字路口调查通过路口的车辆数量,体验生活的变化和有些车辆不注意环保的危害性。
  三、超越时空,拓宽学生思路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有些现象瞬间即逝,有些过程时间漫长,有些变化受时间、空间等限制难以观察清楚,给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观察的困难,而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景、事、物搬进课堂,还可以利用特殊功能让有些问题迎刃而解,使数学课真实化。如:(1)镜头定格。将事物重点或细节部分突出,定点放大,让学生观察司空见惯的事物的另一方面的特征,观察会特别仔细。(2)慢放画面。将学生转瞬即逝的现象或过程清晰地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这些平时习以为常或鲜为人知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激活了课堂,活跃了思维。(3)循环播放。将精彩片段反复播放,为学生提供多次连续观察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层次去体会和品味,加强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4)窗口功能。把不同事物的特征同时呈现进行比较,同一事物不同时空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对比,使学生领悟到不同事物的特性以及某种特定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学会认识分析事物的方法,從而使学生丰富了数学内容,消除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变通思维。
  四、共享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利用信息技术的容量较大、资源共享的特点,让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增效。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使数学课个性化。如:(1)音乐伴读。我在电脑中事先储存了大量的音乐信息,包括各类乐曲和相关图片,创造了一个自由惬意的音乐空间,学生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随时调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效果特好。(2)探究学习。我围绕一个主题收集大量内容相关的文章,如:我设计一个环保网页,让学生通过浏览大量的文字、数据、图片、现象,真实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然后点击“我要说”对话框,发表自己的言论。同学们摆事实讲道理,肺腑之言道出了孩子的心声,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学生搜集、选择、处理、组合信息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周全性。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可以优化数学教学的过程,给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而达到“减负增效”之目的。
  责任编辑 徐国坚
其他文献
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什么是面积》一课中“面积”的概念,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比较欠缺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就有一定难度。对于这个概念的学习,可以从生活原型入手,用丰富的生活感知充实学生的认知,再用数学语言帮助孩子内化,再到实践操作、辨析,一步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一、直观形象引入概念  面积一词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知道的并不多。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思想普遍被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然而,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呢?到底怎样做才算爱学生呢?而哪些爱对学生的成长更有意义呢?  第一层境界:关爱学生的学业  在这一类型老师的眼里,谈学生必谈成绩——学生的成绩优秀或进步,老师就手舞足蹈;学生的成绩差劲或退步,老师就忧心忡忡。这种类型的老师一进班级就必谈学习——一方面谈学习多么重要;另一方面谈如何高效学习。不可否认,站在当今社会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