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成了最让语文老师难以把握的一个项目,也是最值得深思的一个项目。然而,习作教学的难点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本文笔者主要围绕习作的速度,即训练习作的“快”,和习作的情感倾向,即习作的“乐”,来展开具体的操作,并总结经验,对习作教学的突破作初步探索。
【关键词】习作;“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中有这样的描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让学生能写,并且乐于写作,也成了小学语文老师一直需要挑战的目标。本文笔者主要将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与理论相结合,探索让学生习作既“快”又“乐”的方法。
一、由“慢”而“快”。
(一)分析“慢”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能写话,三到六年级学生能习作。可是,由于低年级段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加上平时课堂不能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学生对于语言表达存在一定的畏惧情绪。这是阻碍学生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的主要原因。从个人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对待习作,从心理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不乐意去说,更不愿意提笔。即使想提笔,也不知从何落笔。这也是学生习作时“慢慢吞吞”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两点问题,本文先从习作速度上开始探索教学方法。
(二)训练“快”
1.说得快
学生的思维决定学生的写作速度,训练思维的敏捷与独特性将成为第一解决的要务。训练学生思维快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而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主要有游戏和思维拓展训练两种方式。
首先,游戏训练。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之一。针对说话的游戏训练,主要是先选取合适的“话题”,然后制定说话规则,采取抢答形式。比如写到“秋天的树叶”一文时,学生们拿着树叶,却只能单调地说出颜色和形状,没有什么特色。于是制定规则,每个人为前面发言的人的句子后加一句话,便可获得老师准备好的叶子奖品。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欲望强烈了,说的数量和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其次,思维拓展。主要是针对同一事物,学生愿意说出不同的句子来形象地描述它。比如学习写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一则习作时,给出一个主题“小兔子一身白色的毛”,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思维角度说出了“小白兔穿着一身白色的羽绒服”“小白兔披着一件白色的披风”“小白兔裹着一身白色棉袄”等等出色的句子,而且学生在乐于说的同时,语言形成的速度也快起来了。
2.写得快
正当说的欲望达到最强时,要求学生以笔代口,于纸张上“说”。这就是写得快的基础了。写的时候不必刻意强调顺序性、词句优美等无关的要求,尽量将学生敢写、乐写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即可。
对写得快,要有要求,这就要限制时间,并要给出一定的奖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如,900秒速写,计时结束时,达到一定字数者,可以获得相应的称号,如“速写达人”“快写小王子(小公主)”等,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由“快”而“乐”
学生对于“快”的追求往往伴随着习作质量的不高,比如,语言缺乏顺序性、易出现重复啰嗦的句子、病句、错别字等。这也会成为阻碍学生享受自己习作、乐于表达的一个障碍。让习作由“快”而“乐”的方法显得格外急迫。这就需要有顺序地个性化表达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鼓励敢于读自己的习作,与别人分享
让学生养成读自己习作的习惯,将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分享,在习作品读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作品的不足,并且可以增强学生对习作修改的认识,同时,更让彼此取长补短,在作品的评价与理解中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真正引导学生走进习作学习的纵深。
(二)鼓励个性化句子的表达
一篇习作的可读性和可贵性就在于个性化。每个学生对于世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展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于做“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因此,习作必然成为语文教学中塑造个性化的主要阵地和乐园。比如同样是小白兔长白色的毛,学生就可以拥有许多个性化的表达。又比如同样写秋天的叶子,有的学生写出了“蹲下,守候秋天的第一片叶子的落下”“在清冷的秋,只要你看见它,心里也会火热起来”“叶子,像蚂蚁乘凉的屋子”等特别有个性的句子,清新、可爱。尊重这种个性,就是尊重学生对世界的创造性认识。
(三)将“个性化”放大
个性值得尊重,个性化更值得放大。笔者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将每次习作优秀的个性化作品以及全班有个性的表达的句子集中在一处,以“作家作品展”的方式,张贴出来。不但照顾到“点”上的优秀习作,更照顾到“面”上的全班优秀个性化句段,这会使学生得到被尊重的需要,自然对增强学生的习作表达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真的是一块等待耕耘的土地,每个参与耕耘的人,拥有不同的智慧,长出的苗、开出的花也将形态万千。笔者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是悄悄撒下种子,时而用点“快”“乐”的催化剂,希望能开出五彩斑斓的个性习作之花。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习作;“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中有这样的描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让学生能写,并且乐于写作,也成了小学语文老师一直需要挑战的目标。本文笔者主要将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与理论相结合,探索让学生习作既“快”又“乐”的方法。
一、由“慢”而“快”。
(一)分析“慢”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能写话,三到六年级学生能习作。可是,由于低年级段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加上平时课堂不能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学生对于语言表达存在一定的畏惧情绪。这是阻碍学生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的主要原因。从个人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对待习作,从心理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不乐意去说,更不愿意提笔。即使想提笔,也不知从何落笔。这也是学生习作时“慢慢吞吞”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两点问题,本文先从习作速度上开始探索教学方法。
(二)训练“快”
1.说得快
学生的思维决定学生的写作速度,训练思维的敏捷与独特性将成为第一解决的要务。训练学生思维快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而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主要有游戏和思维拓展训练两种方式。
首先,游戏训练。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之一。针对说话的游戏训练,主要是先选取合适的“话题”,然后制定说话规则,采取抢答形式。比如写到“秋天的树叶”一文时,学生们拿着树叶,却只能单调地说出颜色和形状,没有什么特色。于是制定规则,每个人为前面发言的人的句子后加一句话,便可获得老师准备好的叶子奖品。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欲望强烈了,说的数量和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其次,思维拓展。主要是针对同一事物,学生愿意说出不同的句子来形象地描述它。比如学习写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一则习作时,给出一个主题“小兔子一身白色的毛”,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思维角度说出了“小白兔穿着一身白色的羽绒服”“小白兔披着一件白色的披风”“小白兔裹着一身白色棉袄”等等出色的句子,而且学生在乐于说的同时,语言形成的速度也快起来了。
2.写得快
正当说的欲望达到最强时,要求学生以笔代口,于纸张上“说”。这就是写得快的基础了。写的时候不必刻意强调顺序性、词句优美等无关的要求,尽量将学生敢写、乐写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即可。
对写得快,要有要求,这就要限制时间,并要给出一定的奖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如,900秒速写,计时结束时,达到一定字数者,可以获得相应的称号,如“速写达人”“快写小王子(小公主)”等,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由“快”而“乐”
学生对于“快”的追求往往伴随着习作质量的不高,比如,语言缺乏顺序性、易出现重复啰嗦的句子、病句、错别字等。这也会成为阻碍学生享受自己习作、乐于表达的一个障碍。让习作由“快”而“乐”的方法显得格外急迫。这就需要有顺序地个性化表达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鼓励敢于读自己的习作,与别人分享
让学生养成读自己习作的习惯,将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分享,在习作品读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作品的不足,并且可以增强学生对习作修改的认识,同时,更让彼此取长补短,在作品的评价与理解中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真正引导学生走进习作学习的纵深。
(二)鼓励个性化句子的表达
一篇习作的可读性和可贵性就在于个性化。每个学生对于世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展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于做“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因此,习作必然成为语文教学中塑造个性化的主要阵地和乐园。比如同样是小白兔长白色的毛,学生就可以拥有许多个性化的表达。又比如同样写秋天的叶子,有的学生写出了“蹲下,守候秋天的第一片叶子的落下”“在清冷的秋,只要你看见它,心里也会火热起来”“叶子,像蚂蚁乘凉的屋子”等特别有个性的句子,清新、可爱。尊重这种个性,就是尊重学生对世界的创造性认识。
(三)将“个性化”放大
个性值得尊重,个性化更值得放大。笔者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将每次习作优秀的个性化作品以及全班有个性的表达的句子集中在一处,以“作家作品展”的方式,张贴出来。不但照顾到“点”上的优秀习作,更照顾到“面”上的全班优秀个性化句段,这会使学生得到被尊重的需要,自然对增强学生的习作表达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真的是一块等待耕耘的土地,每个参与耕耘的人,拥有不同的智慧,长出的苗、开出的花也将形态万千。笔者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是悄悄撒下种子,时而用点“快”“乐”的催化剂,希望能开出五彩斑斓的个性习作之花。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