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父亲和他的“幸福起名”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engli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字,是诗还是远方?”
  这是《社会科学报》曾为起名通所作的专访标题,道出了中国人姓名传递的文化信号,以及現代起名正在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革。而这背后,是一个父亲从给自己宝宝起名,到将其作为事业,试图以名字去撬动人口素质提升的故事。

从1.0到2.0


  和陈俊的会面,约在他的办公室。一边是岁月斑驳的旧式雕花木门,绿竹掩映,流水潺湲;另一边是富有现代互联网气息的办公场景。一如陈俊的人生,以38岁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色彩。
  人生1.0,他是“别人家的孩子”。12岁接触编程,1994年保送清华,选拔入校级理科实验班。1998年与另两位理科实验班同学组队,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 “MCM/ICM”中,为清华夺取了第一个特等奖。这是当年全球七个特等奖中,唯一来自中国的参赛队。11年后,清华才有第二支队伍再次夺取这一级别奖项。作为中国最早期的Linux专家之一,研究生尚未毕业,已成为 “航天Linux”技术合伙人。2006年加入腾讯,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打造了亿级PV的互联网产品“问问”,并先后负责腾讯搜索广告以及效果广告(广点通)的商务系统研发与管理。
  人生2.0,放弃数百万年薪,投身“宝宝起名”,成为起名通的联合创始人。
  放下清华高材生的身段,离开腾讯的管理职位,选择了一个更像是算命先生才会去做的事情,很多亲友都表示出不理解。
  “我其实并不在意,我只关心是否真能把这样一件‘小’事做好。”陈俊说。在他看来,起名这件事情,虽然看起来小,但它却是对每年1600万新生宝宝都很重要的人生大事。而随着他对起名这项事业的深入,他越来越体会到起名的过程,也是帮助家长提升文化素养、传承平衡和谐的哲学观、培养科学育儿理念的过程。在当下尤其具有社会意义。

“给孩子最好的那两个字”


  作为一个有着近20年科技背景的IT老兵,陈俊为何会与毫不搭界的起名结缘?
  “最早的渊源是我给自己儿子起名。”陈俊回忆道。孩子出生后,望着臂弯里那个柔软的小生命,陈俊曾在自己唯一一篇QQ空间记录里写道:“算是一个很实际的理工男,对虚的东西一向不屑,但当年也很兴奋地花过时间,去找一个QQ靓号,给儿子留着。所以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为谁而做。”
  一个QQ号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对一生都有重要意义的名字。他想要在万千汉字里,给孩子最好的那两个字。“我们做技术的,都有一个‘最优化’的思想。名字是孩子要用一辈子的,不能给他随便找一个、碰一个。如果有最好的,我就肯定不会要那个还行的。所以我很自然的就会想,有没有办法高效的穷尽所有汉字的组合,找到最好的那一个名字。我认为这样才是尽到我一个父亲为孩子起名的责任。”
  用计算机的语言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本是陈俊的专长。他花了几个星期的业余时间去琢磨起名的讲究,并动手写下了一个程序,这就是后来起名通获得专利的“ 智能起名系统”的雏形。
  起名工具写好后,在朋友圈不胫而走,谁家生宝宝都会来借。但陈俊并没有把它当作事业的念头,直到多年后重拾创业梦想。
  “在腾讯工作多年之后,团队都比较成熟了,工作起来也比较轻松。但以我的个性,还是更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去真正做好一件事情,一件能做成行业第一的事情。”陈俊说。
  宝宝起名开始进入他的事业考量。“我一直关注的是怎么让技术产品化,服务到广泛的人群。这个时候再回来看宝宝起名,发现各方面都符合我的设想。虽然起名这个行业给人印象比较低端,但家长对好名字的需求切实地存在着,好名字的价值很大。更吸引我的是,由于这个行业很不健康,从业者将起名迷信化,生造各种起名宜忌,愚弄家长,至今都还没有品牌。我希望能做出行业的第一个品牌。”

大数据加持


  刚开始做起名,陈俊以为利用技术把符合一定规则的名字全部穷举出来,用户就能找到最好的名字了。但他很快就发现,面对大量的候选名,用户并不能分辨出孰优孰劣。所以他创业的第一步,是去整合文化专家资源,并希望把专家的文化积淀赋能到系统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名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审美问题,它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比如从时代性来看,有些文化专家喜欢的“芳洲”一名,典出《楚辞》“采芳洲兮杜若”,寓意美好,但给现代孩子使用,却显过时。而很多家长钟爱的那些时尚、朗朗上口的名字,诸如“子涵”、“子轩”,却已经泛滥成灾。
  如何破解名字的评估难题?陈俊想到了大数据。在他的主导下,起名通积累了丰富的姓名数据,研发出起名史上第一套姓名大数据指标,对名字的时尚、独特、性别导向、好听度等,进行数值评分,给用户提供决策参考。“大数据指标,可以实现名字品质的快速提升,让每个人都能赶上文化的进步。”陈俊说。
  基于2000多万2010后姓名数据,以及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起名通还在2017年初发布了中国首份姓名大数据报告,一夜之间传遍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内的各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并登上了微博热搜。
  “听着熟悉的央视新闻主播,用悦耳有力的声音,陈述我们对中国人姓名的全景分析和观点,有一点小感动。”2017年1月13日,陈俊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

预见


  有了大数据“加持”,这样就够了吗?
  陈俊发现,虽然大多数用户会将大数据指标作为参考,但这并不是他们最在意的点。
  “经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用户更关注的其实是吉祥。吉祥的深层诉求是名字对孩子是否有助益,这是正确的。但很多家长被长期以来起名行业生造的种种说法影响,将五格笔画、生肖等落后的东西,当作吉祥的依据。这些打着传统文化旗号的‘迷信’对孩子没有益处,是对家长精力和爱心的浪费。我们很想改变这个现象。这就需要去找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进行本质性的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增加更有用的元素。”   名字这么重要,一定要让名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是陈俊一贯的理念。
  “现代的父母对孩子普遍都很重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他们对名字的理解,也和以前完全不同了。除了名字要有寓意内涵,还会重视名字是不是真的对孩子成长有作用。我也是这样的父亲。所以早在我给自己孩子起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名字是真正对育儿有用的。”
  起名通是清华“幸福科技实验室”的支持项目。在一次实验室的活动中,陈俊接触到了积极心理学,感觉困扰自己那么久的问题,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每个名字都有不同的特质(气质),对人的性格完善、形象气质会带来日积月累的影响。举一个简单例子,一个天生拘谨内向的孩子,如果我们给他起一个阳光开朗的名字,不仅对他本人是一个持续的心理引导,也会影响周围人对他的预期。这内外两股合力,在潜移默化中会对性格带来改善。”
  现在问题来了,名字只能用两个字,对新生儿来说,如何预见对Ta最有用的特质?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幸福。国际前沿的积极心理学研究确定了跟人的幸福最相关的性格特质。我们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中国人的特点,研发出了诊断幸福性格特质的在线测试。对于新出生的宝宝,我们通过诊断父母的性格特质,综合分析,预测宝宝的最大的性格短板,从而确定对宝宝最有用的特质,这样就可以在起名中加以应用。”陈俊说,“从来没有人敢想象,起名真的可以影响人生命运。通过幸福性格特质起名,我们真正实现了让名字,对人的幸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培养发挥作用。”
  除了在名字中给予孩子积极引导,起名通还会与家长沟通,指出最需要重视的育儿方向,引导他们科学提升。“在提供起名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更进一步发现,很多家长的育儿理念乃至个人价值观存在问题。以起名为契机,可以让他们很自然地、认真地学习和理解当下该怎么科学育儿。这也是现代起名更重要的意义。”

深耕


  陈俊的心血没有白费。如今的起名通,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家长中拥有很好的口碑。
  一位感慨“重名实在太厉害”的福建宁德家长,特意用户籍便民服务软件查询了起名通为他孩子起的名字,欣喜地说:“全省就一个。”
  一位居住在法国南部纳博讷(narbonne)的华人妈妈,原本想为女儿起名“李李天一”,在起名通的帮助下,转变了想法。她说:“非常感谢起名通为我女儿取这么好听又意义深远的名字。这个名字既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也对孩子的性格不足指明了方向。还要感谢专家的详细解读,使父母对中国汉字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位来自广东珠海的警察父亲则言:“幸福的背后,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地为你我努力付出……从详细了解了起名通的成立历程以及一众优秀老师的履历后,感到这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和情怀的公司,既不墨守成规,创新地把起名和父母遗传特质以及大数据分析结合,实在是考虑周全,与时俱进;又怀揣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可谓怀古而不守旧。从父母遗传特质测算的结果来看,确实对于父母在性格方面的短板分析到位,再在孩子名字上加以弥补,也给出了非常中肯的育儿建议以及人生规划,让父母心里感到非常踏实。”
  “我相信没有其他的商业服务,可以收到这样的用户反馈。这是起名通的创新和用心得到的用户共振和回响。”陈俊欣慰之余,也非常清楚:“只有将我们的起名新知普及到每一个家庭,这才叫把起名做好了。”
  但起名毕竟是一个长期被“污名化”的领域,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非一日之功。2016年底,陈俊曾经想在一家最热门的高质量平台投放广告,负责审核的工作人员坚持将“起名”视作与“开光”一样的迷信,不予通过。前段时间,起名通想在某知识分享网站开设一个关于名字严肃研究的专栏,也被对方以“专栏暂不向其他行业开放”而婉拒。
  “在这样的认知氛围下,想把起名这件事情做好,必须深耕。”陈俊认为。
  记者获悉,起名通近期正准备启动姓名大数据报告“第二季”。让“姓名大数据报告”这样的好产品自己说话,是起名通推动大众关注名字品质、名字现象、名字背后的社会思潮的方式之一。
  在陈俊的主导下,起名通还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海量姓名数据整理出来,和姓名学者合作研究。
  “对名字的严肃研究,中西方都有。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Walton已经发现名字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关于名字对幸福感、就业、人际交往、婚恋、寿命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心理学核心期刊上。总结起来,名字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要素,影响人的性格完善、形象品牌、社会交往、人生机会。名字的大数据图谱里还蕴含着一个时代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拥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名字心理学研究者、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生包寒无霜介绍说。他认为:“如果没有起名通高质量的数据库和大力支持,很难做出科学、有说服力的名字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名字心理学研究将几乎寸步难行,想做出有重要影响力的名字心理学研究也近乎遥不可及。”
其他文献
全新一代别克GL8豪华商旅车车队。  近日,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接待用车交车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此次大会接待用车提供方上汽集团的成员单位,上汽通用汽车将派出由全新一代别克GL8豪华商旅车组成的强势车队阵容为此次盛会保驾护航,并与上汽荣威、上汽大通、上汽大众一起,以绿色智能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向来自全球的嘉宾展示“上海制造”的强大实力和全新魅力,积极助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
风云跌宕,向死而生。  在困难和挑战的洗礼下不断成长,中国已从光伏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和应用大国。特别是过去的2017年,中国光伏装机总量高达53.06吉瓦,相比2016年增长了惊人的53.6%。这个数字占据了全球总新增装机量98.9GW的一半以上!  中国光伏的累计装机量也已超过了130吉瓦,全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了创纪录的967亿千瓦时,比2016年增长57.1%。太阳能发电已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领
橙黄橘绿丹桂香,前往苏州吴江区参加一年一度的吴江美食节。吴越美食推进会会长蒋洪兄在吴江宾馆为我们上海客人洗尘,请中国烹饪大师徐鹤峰先生专门做了一道汤卷。  汤卷是旧时下里巴人的美味,以前城隍庙老饭店里有供应,后来不知为何销声匿迹。我请教了多位厨师,都说汤卷做起来颇费手脚,原料要求也很高,能解卷菜之妙的人又寥寥无几,备好了货也不一定卖得出。有一次戴敦邦先生在建国中路的砂锅饭店赏饭,他说汤卷也曾是砂锅
在读者心目中,既有一个诗人赵丽宏的形象,又有一个散文家赵丽宏的形象。这二者是一个人,并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当然,如果从以下两方面看,二者之间还是有些反差和不平衡的:一是就赵丽宏先生目前出版的著作看,他已经出版的散文集有60多部,而他出版的诗集不足10 部;二是他的散文影响广泛,传播面积大,其作品是入选全国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不少篇章还多次被作为中考、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材料。也许正是这些因素,
上图:《恐惧:白宫里的特朗普》将特朗普描述成一个一无是处、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甚至不会与任何人共事的一个“自恋狂”“疯子”总统!他到底是不是“疯子”?  一本书,一本畅销书,已经成为飘浮在白宫上空的“幽灵”……  曾在“水门事件”中“打倒”尼克松总统的记者波博·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最近撰写了一本《恐惧:白宫里的特朗普》,将特朗普描述成一个一无是处、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
《瘟疫与人》是已故全球史研究奠基人、美国历史学会前主席威廉·麦克尼尔的代表作。威廉·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于1963年出版,之后出版了数十部重要作品,对于美国甚至全球领域的全球史研究都有巨大影响。  《瘟疫与人》初版于1976年,虽然篇幅不长,但被公认为开创性的论著。这本书出版前,历史学界很大程度上遗漏了疫病传播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因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得不以相对牵强的理由去解释让
今年的6月11日,是我们国家第二个器官捐献日。数据显示,从2010年1月到2018年4月,中国已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7085例,4.8万个生命因此得到拯救。  就在器官捐献日前夕,一次感人至深的生命传递成功完成。6月7日,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大附一院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器官捐献——国内首例器官捐献受益者去世后捐献器官。42岁的李晓侠曾经接受过器官移植手术,现在,她捐出自己全部有用的器官:肝脏、胰
截瘫,一种人们谈之色变的严重疾病,至今还是医学上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  最为我们熟悉的截瘫患者,是运动员和明星。体操运动员桑兰、排球运动员汤淼、“超人”扮演者克里斯多夫……还有更多普通人,也和他们一样经历着痛苦和不幸。  截瘫多数是因为意外伤害时脊髓神经遭受重创导致。人的脊髓,如一团绵软的豆腐,“豆腐”里是难以计数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支配着人体的所有活动。脊髓损伤多数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或感觉障碍,
全球媒体都在争先讲述朝韩“板门店”的细节,其实,平壤“春天的故事”同样值得津津乐道。“朝鲜一感冒,丹东打喷嚏”  四月平壤,春深时节,街头草长莺飞,连续阴沉了三天终于放晴了。申兰坐国际列车从平壤回到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她说,三四年前去朝鲜,允许中国游客带手机入境了。没想到,这次游客入夜后还被允许前往平壤的一些卡拉OK场所,在那里能点唱各国歌曲。她说,每年去平壤都感觉有新变化,新楼宇林立,新商场密集,
未来,去崇明不只为一只毛蟹、一块年糕,更是去寻找乡愁,寻觅花香。  上海明天的绿色画卷上,崇明,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这颗位于长江入海口的绿色明珠,长久以来就被称作上海的粮仓和后花园。2016年年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布,崇明生态岛的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一项“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巨大生态工程正式启动。  野生鸟类自由栖息、森林茂盛、绿道遍布、小镇生活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