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 深度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是教育持续推进的主要形式,也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要高度重视的内容。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着手,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缺乏有效教学方法的支撑,造成数学概念教学枯燥、乏味,内容上缺乏有效性,限制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展开,影响教学质量。通过情境创设、概念系统化、概念教学情感化等多元方法,目的是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提供支持,探索数学概念教学新方案。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一、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概念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如若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则会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步履维艰。深度学习概念的提出,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由于概念教学的过程枯燥,教学全过程的内容相对模糊,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导致学生在深度学习中缺乏有效性,无法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要求。
  二、 深度学习的内涵与价值分析
  深度学习在教育领域中是一种新的概念,对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分析,要从两个层面着手:其一,初级层次的深度学习。该阶段的深度学习主要是针对教学实践领域提出,由于传统教育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情况,造成小学生对数学概念通常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浅层次停留在表面上的学习,呈现出以上特征。初级层次的深度学习则是在该背景下被提出,目的是强调综合运用多元方法,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意识;其二,高级层次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关系到学生的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强调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的发展,目的是想要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建构一个新的平台,让更多学生可以在深度学习中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从深度学习的本质出发,其所表现出的价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度学习推动了我国课程教学改革走向深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围绕教育的创新研究就在不断推进,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共同作用下,基础教育环境中逐步树立了“学生是教育主体”的核心感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表现在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并未有效渗透到教学实践中,贯彻与有效落实做得并不好,从而造成教学改革的时效性受到影响。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深度学习为核心,尝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二是时代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倒逼深度学习。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被融入教育环境中,且移动、穿戴设备、智能设备的大量出现,智能技术逐渐成为主流。多元资源的涌现和融入教育领域中,倒逼深度学习的创新与探索。坚持深度学习的教育根本走向,势必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提供支持。
  三、 深度学习视角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深度学习的概念要从不同角度完成解读,将其融入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有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的創新发展,需要多元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的支持。以数学学科为例,由于基础教育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依旧存在,造成数学教学的侧重点发生偏移,无法适用于基础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创新发展目标。为妥善的解决和处理这一问题,深度学习成为一种很好的概念教学方法,将深度学习的理念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阶段,对基础教育的创新与改革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其二,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要求。概念教学作为数学的根本,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感知数学魅力的核心所在。但从小学高年级的概念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概念教学内容本身的特质,概念教学的过程相对枯燥,单纯的理论内容造成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内容的把握也不够具体。深度学习则不同,深度学习强调的核心就是通过对知识的挖掘,利用多元手段让学生去解读深层次的内容,最终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其三,小学生的成长需要。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其自身综合素质备受关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并通过数学概念去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点,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最终使得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养成。深度学习,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这对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有重要作用。围绕深度学习,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概念教学面临革新,有其应用必要性。
  四、 深度学习视角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概念
  相比于传统单一的数学概念教学模式,情境的创设将凸显出应用价值。数学概念的知识点本身较为抽象,如果依旧沿用传统的说教式模式开展教学,势必很难将数学概念讲清楚。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概念教学之前,则可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将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中经常接触到的内容作为研究要点,最终目的是依托生活化的情境,捕捉生活中的更多细节,将概念内容有效引入。例如,“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教学。教师在概念教学之前,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扑克牌,并选择四张牌,分别为“10,J,Q,K”,并提问“这四张牌谁最大呢?”生:“K最大,表示13”。教师继续提问J和Q都代表哪些数字,并做出总结,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概念。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与引入,相比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更生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对概念的理解也更充分。
  (二)依托感知加深概念理解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概念本身并不陌生。但要注意的是,概念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不断地积累,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可以根据概念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最终避免受到抽象思维的影响,确保在感知中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概念教学上,学生初步地了解和认识了百分数,并知道了百分数的基础意义和概念,为了进一步了解概念内容,则可以利用大量的资源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如期中考试某班的合格率为99.6%,洋式快餐营业额是中式快餐营业额的220%等等,围绕百分数的内容较多,在概念教学实践中更好的介绍百分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强化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曾有教育者通过研究表明,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为此,通过强化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概念,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数学的概念当中,有很多容易出现混淆的点。如“数位”和“位数”,“时间”和“时刻”,“化简比”和“求比值”等等,这些概念都是不同知识点,但由于内容的相似度较高,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极容易弄混淆。为此,在进行这些极容易出现混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强化对比,突出对比关系的形成和建立,最终在对比中理解不同概念的基础上,也能够发现不同数学概念的不同规律。强化对比,显得十分必要且关键。
  (四)在质疑问答中深化感知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其自身对一些数学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为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单一的强调概念教学内容,显然无法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此,在开展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相关的问题去创设质疑的问答环境,观察学生是否在围绕概念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以这样的方式去检验概念教学的执行效果。例如,对“商不变的规律”的概念教学探讨,教师引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提出明确的质疑点,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0时,商还不变吗?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變。通过概念的系统分析,完成对规律的有效验证。
  (五)围绕概念形成网络
  小学数学教学所涉及的概念较多,在低年级阶段,学生对于概念的内容是初步的理解,主要是围绕孤立的概念去理解,但随着小学数学内容的增多,数学概念也逐渐增多,且开始呈现出一定的关联关系,概念之间也不再是独立的状态。为此,想要加深学生对概念内容的深度理解,在开展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以概念形成网络框架,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明确的框架中,掌握更多的概念。如在进行“比的认识”概念教学时,则可以将比、分数、除法之间的概念进行梳理,从而发现不同数学概念的内在关联关系,完成由概念衍生出来的知识的具体整合,建立以概念为核心的网络框架与体系。
  (六)概念教学突出情感体验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概念教学不单单是知识的“冰冷”传递,更是要突出强调情感的渗透。教师在开展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在传递概念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生活化的内容来增加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最终目的是确保教学的价值得以突出展现,将概念运用到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利用概念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在实践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概念学习的有效性和具体作用,发散思维,并更愿意投身其中。
  总之,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展开创新研究。通过多途径展现出深度学习的价值,使得数学概念教学深入人心,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概念教学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最终带来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谭岸鸣.概念图评价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56.
  [2]金岚.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2019(4):144-145.
  [3]高诗蕴.论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概念教学[J].华夏教师,2019(3):51.
  [4]王伟.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9(7):47.
  [5]汪兴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解析[J].学周刊,2018(35):55-56.
  [6]符晓利.浅析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6):192.
  [7]李宇韬.概念同化方式: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方式探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教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6(2):53-56.
  作者简介:
  陈淑娟,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基于高三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对以说题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就说题题目的精选、说题课堂的构建、学生说题的引导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通过说题教学达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三化学;说题;能力培养  一、 研究背景  高考考查要求的转换:2019年1月,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摘 要:在“互联网 教育”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高效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关键词:e-world智慧教学平台;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要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小学生有较
摘 要:“数学思考”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阐述课程目标的关键词之一,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指人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的思考方式,是一种周到而深刻的思考,其核心在于思维活动。  关键词:数学;循标;思维     下面,以《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依托“遵循
摘要:应用《中学生意志力测量量表》对蚌埠二中高一年级430名学生随机调查发现:该年级学生意志力水平较坚强,男女得分无明显差异,有41名学生意志力水平薄弱,108名学生较薄弱。  关键词:省示范高中;高一年级学生;意志力;调查  意志是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包含了三个层面:有明确的目标,达到目标采取的行动,坚持行动对困难的克服。学生的学习意志力
摘 要: 从教近30年,笔者对孩子们的关注点、赞美点从起初单纯的学习态度到学习习惯,再到思维习惯。因为在陪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的过程中,笔者慢慢地意识到:制约孩子们中高段甚至以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及最长久的竞争力是思维力。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孩子以后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上更容易事半功倍,幸福指数也要高得多。而思维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小学低段时期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渐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只有课堂上让学生高效吸收知识,才能在数学学科上掌握知识点,深度学习作为一种高效学习的方法,被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同,想要利用深度学习来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方法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在了解了知识点之后,再进行下一
摘要:在如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是人才必备的一项特质。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为学生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培养创造力的发展是时代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地理学科是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一门学科,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科的教学效率。因此,文章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摘要:深度学习不仅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状态、意义连接和知识整合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而且强调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和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年月日》为例,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这三方面如何让学生深度学习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是数学思维“细胞”。根据深
摘要:当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向是必然趋势。但是,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模式,融入老师们的日常教学中,并不容易。本文旨在通过例谈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追求教师在教学整体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参与学习;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以此作为有效教学中参考研究的依据与方向。  关键词:智慧;导学;有效;学习策略  一、 思维转变:
摘 要:推理是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灵魂和关键所在,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以史料为依据进行历史事件关系的把握、历史逻辑思维的判断,让学生从更深层次、更广角度认知和把握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知和理解应知应会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借助思考、推理、演绎等方式把握好历史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历史推理渗透和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历史教学的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