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社会需求变化、图书馆自身发展、实现资源共享等三方面阐述了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的必要性,分析了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的几种形式,并以延边图书馆为例说明了图书馆进行跨界合作的具体实践,分析指明了公共图书馆进行跨界合作的探索路径。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7-214-03
【本文著录格式】金凇卉.跨界合作视域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延边图书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7):214-216.
引言
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跨界合作”一词频繁出现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究过程当中。所谓“跨界”可以理解为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公司、组织合作,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的普及率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跨界合作也希望相互之间能共同促进,建立关联,培养潜在的新用户和巩固忠实的用户。[1]为了满足全社会不同人群的丰富需求,公共图书馆需与不同行业进行跨界合作,为服务注入新鲜血液,使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更加广阔。
一、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的必要性
(一)社会需求变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应运而生,公共文化服务也日益趋向多元化,全社会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当中,群众对于文化内容的选择范围逐渐扩大。就公共图书馆而言,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理念、阅读环境正发生着改变,使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优势不再明显。 公共图书馆通过跨界合作可以达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同时借助社会的力量丰富推广渠道,以做到更快、更广的服务传递,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以达到服务上的良性循环。
(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界行业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受到挤压,想要继续保持在文化服务方面的优势,自身的改变势在必行。跨界合作可以有效的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弥补图书馆服务内容上的单一、 人员力量的不足以及技术上的匮乏,助力打破行业壁垒,坚固和拓展服务空间,同时可以使资源达到最大化的利用目标,使大众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文化体验感受。[2]
(三)实现资源共享的具体要求
现今时代,为了满足全社会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服务体验,公共图书馆也需要拓展资源的来源渠道,不断丰富自身的资源储备。公共图书馆自身服务要素有限,仅靠个人力量难以满足大众与时俱进的文化需求。通过跨界合作,公共图书馆可以学习其他机构的先进技术与经验,让更多的社会资源与馆藏资源、服务相融合,以完善自身的资源和服务建设,开发深层资源以及服务模式,以真正提高服务资源的利用率。[3]
二、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的形式
(一)与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与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等政务系统的跨界是目前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可以有效获得来自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扶持,并可以收获更好的宣传效果以及社会效益。如:吉林省图书馆与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教育厅、共青团吉林省委合作举办了十届吉林省农民工子女书画大赛、十七届“青青草杯”青少年原创作品大赛;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坛”与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市作协、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力开展了“国际科学家论坛”“名人解读名著”讲坛、“21世紀中学生讲坛”等系列讲座;全国各地都有公共图书馆与社区、街道合作建立分馆、图书流通站的案例,由图书馆提供图书、阅读活动,其他单位提供场所,大大开拓了服务半径。
(二)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合作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空间需求的变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逐步扩充,公共图书馆与书店、咖啡店、地铁等公共阅读空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如:长春市图书馆推出“你选书,我采购”项目,与学人书店、外文书店、联合书城、同仁书店等书店合作开展全民借阅行动计划,有效缓解了图书馆的采购压力,优化了馆藏资源结构;宁波地铁一号线自2015年推出了全国首家地铁数字图书馆,内置3000册精品图书以及500集有声读物,支持屏幕阅读、 U盘下载、手机扫码,使社会公众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快速获得信息服务并体验到完善的借阅服务;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与商业咖啡馆“赤兔咖啡”合作,读者可在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线选书,由工作人员将书送到咖啡馆服务网点,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图书馆馆藏利用率,同时也吸引更多用户到咖啡馆,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三)与科技企业的合作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与科技企业跨界合作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移动阅读服务。目前采用歌德电子借阅机实现数字借阅已经成为了图书馆的新风尚,不仅节省了读者的借还时间,还丰富了可读内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可阅读空间。 此外超星移动图书馆平台还专门为多家公共图书馆定制专属阅读平台,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使用。[4]微信、微博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与新媒体企业合作的常见媒介,支付宝也加入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的行列。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公共图书馆开通了支付宝线上图书馆服务功能,用户通过支付宝即可完成馆藏查询、续借以及预约服务,大大满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5]
(四)与学术机构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与学术机构合作,可以依托其专业性,进行立体化式的知识普及,有利于打造品牌活动,创新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服务。如:浙江省图书馆依托“文澜讲坛”与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楹联协会、中国诗词协会推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系列”讲座、“对联系列讲座”“中国古诗词鉴赏专题讲座”等;四川省图书馆依托“巴蜀讲坛”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打造“川渝石窟系列”,借助四川省文物考古的专业性,不仅满足了大众的需求,也增强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综合体的属性。[6] 三、延边图书馆跨界合作的具体实践
(一)与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合作,加强服务保障,共享服务资源
2019年暑假由延边州总工会进行资金补贴及业务指导,由延边图书馆具体承办了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班,旨在关爱职工子女,丰富暑期生活,同时满足州内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等弱势人群的文化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文化综合素质,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2019年初由延边州文广旅局、延边作家协会主办,延边图书馆与延边大学中文系承办了《延图讲坛》系列讲座品牌,邀请州内、省内知名讲师,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在校学生及家长、社区居民、贫困村村民等各类群体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讲座。
(二)与各社会团体合作,拓宽服务半径,丰富服务内涵
自2018年起,延边图书馆与延边诗朗诵协会合作推出《故乡抒情》视听图书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和数字相结合,以一站式服务来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视听诗歌、文学讲座、图书推荐等服务需求,特别为朝鲜族群众提供数字视听资源欣赏,让读者足不出户即可畅享海量优质视听资源。为了实现市民15分钟共享阅读服务圈,打造市民家门口的阅读空间,2019年末延边图书馆与延边州全民阅读协会合作设立分馆(共享书房),以此为依托,定期举办各类读书分享会、讲座、亲子互动活动,受益群众广泛,活动效果良好,在社会上已形成了积极的影响力。
(三)与各科技企业合作,创新服务载体,实现服务内容多元化
延边图书馆与超星集团联合打造了延边图书馆移动APP,设置了馆藏查询、读者指南等基础服务栏目;朝鲜族风情、本馆简讯等宣传服务栏目;云图有声、博看有声微书屋、新语听书等海量有声听书资源,可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读者们的需求。与各科技企业合作,如云图有声、新语数字图书馆、超星集团、乐儿微信图书馆、博看有声微书屋,共同开展线上线下读者活动,共享数字阅读平台,从而方便大众积极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来,并可快速、便捷的获取阅读相关服务以及免费的数字图书资源。
(四)与新闻媒体合作,保障服务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
延边图书馆将媒体宣传纳入常态化工作中,与当地主流媒体,如《延边日报》(朝汉文)、《延边晨报》《延边广播电视网》(朝汉文)、《掌上延边》客户端、延边交通文艺广播等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做好本馆服务推广及宣传报道。延边图书馆与媒体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媒体采访与新闻发布,而是在不断地开展馆媒合作,通过提供各种活动资源与平台,让媒体不仅仅是反馈消息的媒介,同时可以更加深入的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实际操作当中。[7]例如,2019年末与延边交通文艺台共同推出了《1059为你点赞(第十二季)文明交通人表彰》活动、2018年与延边交通文艺台合作承办了吉林省第二节“书香润德”亲子阅读海选赛。
四、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永葆专业服务主体地位
公共图书馆在跨界合作的过程中应时刻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在专业服务方面的主体地位,积极履行文化传承实践者的使命,不断地转变服务理念,慎重选择合作对象,极力寻找与合作对象间的共通点,通过跨界合作,坚持融合与创新,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进一步推进自身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起跨界合作的引导责任,使合作趋于常态化、高效化,保持合作的良性发展。[8]
(二)优化跨界合作机制,保障合作共赢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跨界合作对象成多元化趋势发展。因图书馆属于公益性文化机构,在与社会力量跨界合作的过程中会因合作机构性质不同,目标利益需求存在个别差异而产生分歧。 为了保证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跨界合作的良性发展,双方应建立协调、监管、激励等三方面机制,通过签署具体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并适当的制定激勵机制,激发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主动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建设当中,与此同时,也需制定一系列制约监管条款,保证双方合作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三)建立高素质跨界合作人才队伍,确保跨界合作前瞻性
公共图书馆在跨界合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除图书馆学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如新媒体技术、管理学、影视音乐、民族学等,这就对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界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基于以上,公共图书馆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借鉴行业内成功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努力提升本馆跨界人才队伍的实力,为跨界合作项目良性推进提供专业的人才基础。[9]
五、结语
跨界合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从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拓展了空间,为图书馆的服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推进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共图书馆应运用跨界思维,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同时,借助跨界力量,协同各主体,在为全社会提供最佳服务的理念下,充分提升本馆的运营能力以及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其社会效能,为文化的传承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晔.基于跨界合作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13.
[2]郝丽梅.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分析—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省图书馆学刊,2020(1):7.
[3]王晓光.智慧社会建设背景下图书馆跨界合作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1):99-100.
[4]王爱,李明伟.“互联网 ”环境下图书馆跨界合作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2):14.
[5]郝丽梅.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分析—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省图书馆学刊,2020(1):8.
[6]谢晔.基于跨界合作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37.
[7]肖永钐.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6):54.
[8]李亚军.跨界合作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9(15):27-28.
[9]谢晔.基于跨界合作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52,57.
作者简介:金凇卉(1985-),女,朝鲜族,吉林汪清,研究生,延边图书馆,专业技术中级,研究方向为阅读推广。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7-214-03
【本文著录格式】金凇卉.跨界合作视域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延边图书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7):214-216.
引言
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跨界合作”一词频繁出现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究过程当中。所谓“跨界”可以理解为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公司、组织合作,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的普及率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跨界合作也希望相互之间能共同促进,建立关联,培养潜在的新用户和巩固忠实的用户。[1]为了满足全社会不同人群的丰富需求,公共图书馆需与不同行业进行跨界合作,为服务注入新鲜血液,使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更加广阔。
一、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的必要性
(一)社会需求变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应运而生,公共文化服务也日益趋向多元化,全社会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当中,群众对于文化内容的选择范围逐渐扩大。就公共图书馆而言,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理念、阅读环境正发生着改变,使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优势不再明显。 公共图书馆通过跨界合作可以达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同时借助社会的力量丰富推广渠道,以做到更快、更广的服务传递,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以达到服务上的良性循环。
(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界行业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受到挤压,想要继续保持在文化服务方面的优势,自身的改变势在必行。跨界合作可以有效的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弥补图书馆服务内容上的单一、 人员力量的不足以及技术上的匮乏,助力打破行业壁垒,坚固和拓展服务空间,同时可以使资源达到最大化的利用目标,使大众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文化体验感受。[2]
(三)实现资源共享的具体要求
现今时代,为了满足全社会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服务体验,公共图书馆也需要拓展资源的来源渠道,不断丰富自身的资源储备。公共图书馆自身服务要素有限,仅靠个人力量难以满足大众与时俱进的文化需求。通过跨界合作,公共图书馆可以学习其他机构的先进技术与经验,让更多的社会资源与馆藏资源、服务相融合,以完善自身的资源和服务建设,开发深层资源以及服务模式,以真正提高服务资源的利用率。[3]
二、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的形式
(一)与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与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等政务系统的跨界是目前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可以有效获得来自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扶持,并可以收获更好的宣传效果以及社会效益。如:吉林省图书馆与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教育厅、共青团吉林省委合作举办了十届吉林省农民工子女书画大赛、十七届“青青草杯”青少年原创作品大赛;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坛”与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市作协、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力开展了“国际科学家论坛”“名人解读名著”讲坛、“21世紀中学生讲坛”等系列讲座;全国各地都有公共图书馆与社区、街道合作建立分馆、图书流通站的案例,由图书馆提供图书、阅读活动,其他单位提供场所,大大开拓了服务半径。
(二)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合作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空间需求的变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逐步扩充,公共图书馆与书店、咖啡店、地铁等公共阅读空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如:长春市图书馆推出“你选书,我采购”项目,与学人书店、外文书店、联合书城、同仁书店等书店合作开展全民借阅行动计划,有效缓解了图书馆的采购压力,优化了馆藏资源结构;宁波地铁一号线自2015年推出了全国首家地铁数字图书馆,内置3000册精品图书以及500集有声读物,支持屏幕阅读、 U盘下载、手机扫码,使社会公众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快速获得信息服务并体验到完善的借阅服务;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与商业咖啡馆“赤兔咖啡”合作,读者可在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线选书,由工作人员将书送到咖啡馆服务网点,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图书馆馆藏利用率,同时也吸引更多用户到咖啡馆,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三)与科技企业的合作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与科技企业跨界合作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移动阅读服务。目前采用歌德电子借阅机实现数字借阅已经成为了图书馆的新风尚,不仅节省了读者的借还时间,还丰富了可读内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可阅读空间。 此外超星移动图书馆平台还专门为多家公共图书馆定制专属阅读平台,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使用。[4]微信、微博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与新媒体企业合作的常见媒介,支付宝也加入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的行列。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公共图书馆开通了支付宝线上图书馆服务功能,用户通过支付宝即可完成馆藏查询、续借以及预约服务,大大满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5]
(四)与学术机构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与学术机构合作,可以依托其专业性,进行立体化式的知识普及,有利于打造品牌活动,创新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服务。如:浙江省图书馆依托“文澜讲坛”与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楹联协会、中国诗词协会推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系列”讲座、“对联系列讲座”“中国古诗词鉴赏专题讲座”等;四川省图书馆依托“巴蜀讲坛”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打造“川渝石窟系列”,借助四川省文物考古的专业性,不仅满足了大众的需求,也增强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综合体的属性。[6] 三、延边图书馆跨界合作的具体实践
(一)与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合作,加强服务保障,共享服务资源
2019年暑假由延边州总工会进行资金补贴及业务指导,由延边图书馆具体承办了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班,旨在关爱职工子女,丰富暑期生活,同时满足州内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等弱势人群的文化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文化综合素质,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2019年初由延边州文广旅局、延边作家协会主办,延边图书馆与延边大学中文系承办了《延图讲坛》系列讲座品牌,邀请州内、省内知名讲师,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在校学生及家长、社区居民、贫困村村民等各类群体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讲座。
(二)与各社会团体合作,拓宽服务半径,丰富服务内涵
自2018年起,延边图书馆与延边诗朗诵协会合作推出《故乡抒情》视听图书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和数字相结合,以一站式服务来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视听诗歌、文学讲座、图书推荐等服务需求,特别为朝鲜族群众提供数字视听资源欣赏,让读者足不出户即可畅享海量优质视听资源。为了实现市民15分钟共享阅读服务圈,打造市民家门口的阅读空间,2019年末延边图书馆与延边州全民阅读协会合作设立分馆(共享书房),以此为依托,定期举办各类读书分享会、讲座、亲子互动活动,受益群众广泛,活动效果良好,在社会上已形成了积极的影响力。
(三)与各科技企业合作,创新服务载体,实现服务内容多元化
延边图书馆与超星集团联合打造了延边图书馆移动APP,设置了馆藏查询、读者指南等基础服务栏目;朝鲜族风情、本馆简讯等宣传服务栏目;云图有声、博看有声微书屋、新语听书等海量有声听书资源,可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读者们的需求。与各科技企业合作,如云图有声、新语数字图书馆、超星集团、乐儿微信图书馆、博看有声微书屋,共同开展线上线下读者活动,共享数字阅读平台,从而方便大众积极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来,并可快速、便捷的获取阅读相关服务以及免费的数字图书资源。
(四)与新闻媒体合作,保障服务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
延边图书馆将媒体宣传纳入常态化工作中,与当地主流媒体,如《延边日报》(朝汉文)、《延边晨报》《延边广播电视网》(朝汉文)、《掌上延边》客户端、延边交通文艺广播等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做好本馆服务推广及宣传报道。延边图书馆与媒体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媒体采访与新闻发布,而是在不断地开展馆媒合作,通过提供各种活动资源与平台,让媒体不仅仅是反馈消息的媒介,同时可以更加深入的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实际操作当中。[7]例如,2019年末与延边交通文艺台共同推出了《1059为你点赞(第十二季)文明交通人表彰》活动、2018年与延边交通文艺台合作承办了吉林省第二节“书香润德”亲子阅读海选赛。
四、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永葆专业服务主体地位
公共图书馆在跨界合作的过程中应时刻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在专业服务方面的主体地位,积极履行文化传承实践者的使命,不断地转变服务理念,慎重选择合作对象,极力寻找与合作对象间的共通点,通过跨界合作,坚持融合与创新,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进一步推进自身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起跨界合作的引导责任,使合作趋于常态化、高效化,保持合作的良性发展。[8]
(二)优化跨界合作机制,保障合作共赢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跨界合作对象成多元化趋势发展。因图书馆属于公益性文化机构,在与社会力量跨界合作的过程中会因合作机构性质不同,目标利益需求存在个别差异而产生分歧。 为了保证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跨界合作的良性发展,双方应建立协调、监管、激励等三方面机制,通过签署具体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并适当的制定激勵机制,激发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主动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建设当中,与此同时,也需制定一系列制约监管条款,保证双方合作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三)建立高素质跨界合作人才队伍,确保跨界合作前瞻性
公共图书馆在跨界合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除图书馆学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如新媒体技术、管理学、影视音乐、民族学等,这就对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界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基于以上,公共图书馆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借鉴行业内成功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努力提升本馆跨界人才队伍的实力,为跨界合作项目良性推进提供专业的人才基础。[9]
五、结语
跨界合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从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拓展了空间,为图书馆的服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推进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共图书馆应运用跨界思维,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同时,借助跨界力量,协同各主体,在为全社会提供最佳服务的理念下,充分提升本馆的运营能力以及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其社会效能,为文化的传承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晔.基于跨界合作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13.
[2]郝丽梅.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分析—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省图书馆学刊,2020(1):7.
[3]王晓光.智慧社会建设背景下图书馆跨界合作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1):99-100.
[4]王爱,李明伟.“互联网 ”环境下图书馆跨界合作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2):14.
[5]郝丽梅.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分析—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省图书馆学刊,2020(1):8.
[6]谢晔.基于跨界合作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37.
[7]肖永钐.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6):54.
[8]李亚军.跨界合作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9(15):27-28.
[9]谢晔.基于跨界合作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52,57.
作者简介:金凇卉(1985-),女,朝鲜族,吉林汪清,研究生,延边图书馆,专业技术中级,研究方向为阅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