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提高校企融合模式下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校企融合模式下交通土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具体路径。针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低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多方获利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对有效提高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C-0006-04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打通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及研究生有机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紧跟国家的相关政策,我省于2012年出台了《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一系列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试点方案,其中包括开展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的试点工作,并于2015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校企全面合作,鼓励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意见。在此基础上,2016年省教育厅在《关于做好2016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及《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在省级示范及以上高职院校构建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的职业教育体系。省政府办公厅在2017年发布《关于印发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123号)、2018年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可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第一,办学层次的提高;第二,鼓励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与产业融为一体,即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校企融合模式是近些年国家新近提出的新的校企合作模式。陈木丰[1]、钟丽花[2]、常鹏飞[3]等分别从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方面、专业设置方面及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对校企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及方法进行了研究。龚静敏[4]研究了交通土建专业在“3 2”模式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刘长勇[5]、郑育新[6]、范丽[7]等分别从“4 0”高职本科的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师资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笔者在对现有交通土建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现状进行调研基础上,结合交通土建的专业特点,以校企融合提高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与机制为重点,对校企融合模式下提高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及方法进行了研究。
二、校企融合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路径
(一) 企业、高校共同构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人员对于行业的发展方向有前瞻性,而高校则擅长教学。因此,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缺少企业人员的参与。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及南京工程学院实施校企融合模式,将“4 0”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酝酿阶段,三家共同派出教师参加企业的调研活动,根据调研结果,将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精施工、会设计、懂管理”。在起草阶段,新设置了企业文化、项目管理PMP、土木工程检测案例、施工安全管理、桥梁结构与识图及BIM等课程。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部分调整,如工程制图课程增加专业制图的内容,减少了画法几何的教学内容,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增加了相关软件的应用学习,在相关课程设计中将手工计算与软件计算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软件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的授课方式及人员方面也有相应的调整,如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直接由南京工程学院教师参与教学,企业文化、项目管理PMP、土木工程检测案例、施工安全管理等课程直接由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人员进行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三家单位每年定期派出人员调研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人才培养方案对应内容实施修正,在此基础上,按照这一方案培养了2016、2017、2018级的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培养质量总体较好。
(二)与企业人员共同设置课程及内容
交通土建高职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精施工、会设计、懂管理”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紧贴企业的发展方向设置,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设置。
首先,相比于学校,企业最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及对学生能力的关注点,因此,在高职本科的课程设置时应让企业人员充分参与。如我院针对交通类企业对于“4 0”交通土建人才的特殊需求,增设了BIM、企业文化、项目管理PMP、土木工程检测案例、施工安全管理等课程,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文化,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交通土建专业应用性较强,课程内容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设置。如,针对学生的识读图纸能力弱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专业制图内容,同时采用实际工程图纸,组织教师及企业人员编制了桥梁结构与识图教学参考书,并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道路勘测设计教学中增加了相关工程设计软件的教学及应用。在桥梁工程的教学中设置了课程设计,并将课程设计的内容分为手算与软件计算两部分,并将两者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论的理解程度。
最后,交通土建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提高“4 0”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任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应切实落实教学实践化的思想,教师应具有所任课程一定年限的实践经验。鉴于现有教师一般引进自高校,实践经验缺乏,因此,建议教师在任职之前应进行一定年限的实践性培养。在引进教师时除考虑学历、毕业院校及综合能力外,还需要考虑教师的企业经历。国家在这一方面高度重视,2019年《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规定高职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引进的教师必须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在职教师每年至少有1个月在企业或实习基地实习,实现在岗教师五年一轮训的计划,充分体现了这一做法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于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学校应鼓励教师采用保留薪水保留職务的方式,进入企业实习若干年。而对于新引进而没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应采用先进入企业实习3年以上再进入教学岗位的方式。 (四)构建企业、院校及家长三方人才培养考评机制
企业、院校及家长三方人才培养考评机制的建立,需要按照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
首先,三方共建高职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标准。交通土建专业的特殊实践性要求决定其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交通土建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主体应为企业、院校及家长三方,其中企业是标准制定的第一主体方,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判定标准应主要由企业制定。第二,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属于高等教育,其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高等教育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因此,对于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判标准的建立,高职及本科院校是必须的参与方与执行方。第三,家长的参与。家长参与的主要目的不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而是通过提出对于学生培养的相关要求及对院校相关设施、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帮助院校分析当前教学的不足并改正,达到提高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其次,制定合理的学生考评方式。对于交通土建高职本科来说,学生能力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方面,还体现实际操作的参与及与人的沟通协调方面。在改革的过程中,应结合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桥梁工程课程,除可以理论考试外还可以兼顾课程设计综合评分。道路勘测设计在考核理论掌握的同时还应该考核对于相关软件的熟练操作程度,对于企业文化、项目管理PMP及施工安全管理等课程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采用论文、资料查阅等方式结合课间座谈及发言等课堂表现综合评定成绩。总之,对于交通土建高职本科的考核应着重加大对于专业课程实操方面的考核力度,增加实操考核内容及过程在整体考核中成绩的比重。
对于部分有条件的课程,学生的课程考核应将课程的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让学生在完成课程内容学习时能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如道路工程测量课程,可以将测量证与授课内容结合,工程测量课程考核与测量证的获取相结合。在路基路面检测技术课程中应将路桥试验检测员证的考核与课程考核相结合。
最后,建立三方认可的人才培养反馈及纠正机制。第一,反馈及纠错机制的建立应立足于校企融合,应以企业为反馈的主体,其原因为企业接收学生工作,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反映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在纠错的过程中,应着眼于校企融合,即企业将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并通过与院校共同商议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最终院校执行修改后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对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最终达到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我院充分采用了这一做法,首届招生前,学校多次对南京工程学院及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等院校及企业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多次反映学生的协调能力及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着重对这些方面进行加强。同时在交通土建高职本科专业设置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院多次组织在校学生家长、相关班级学生及企业相关人员参加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及修改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从现状上看,相关参与方均对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满意。
三、构建多方获利的保障机制
积极构建企业的获利点,使得交通类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切实得到相关利益是提高企业参与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积极性的首要因素。笔者认为,多方的获利点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障。
(一)优先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
开展校企融合后,院校应优先为合作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切实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第一,交通土建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学生就业选择面较大。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双方可以提前互相了解,为企业优先选择可用人才提供保障。第二,由于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设置等人才培养过程,在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成本。
(二)给予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切实的财政支持
校企合作办学在我国已经提出多年,高职院校联合企业开设了部分订单合作班,如我院的英达班、江苏交工国际班等,但企业的实际获利较少。近年来,国家对校企融合办高职本科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中明确了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 财政 土地 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对于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等费用。企业单向投入的问题将得到切实的改善,参与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优先提升院校的办学层次
现行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的办学处于试点阶段,办学的规模不大,一般高职院校只有1—2个班级,不能形成规模化效应。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成为必然。国家在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中,应优先选择开展“4 0”专业办学的院校或者系部,切实提升院校的办学层次,提高院校的办学积极性。
四、结语
企业参与“4 0”交通土建人才培养,有利于深化校企融合模式改革。地方政府应切实保障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和院校关注的实际利益,落实相关措施,提高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木丰,刘宏文. 基于“校企行”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服务型国际会展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9(10).
[2]鐘丽花.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校企联合培养招生专业设置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9-10).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C-0006-04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打通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及研究生有机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紧跟国家的相关政策,我省于2012年出台了《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一系列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试点方案,其中包括开展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的试点工作,并于2015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校企全面合作,鼓励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意见。在此基础上,2016年省教育厅在《关于做好2016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及《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在省级示范及以上高职院校构建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的职业教育体系。省政府办公厅在2017年发布《关于印发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123号)、2018年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可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第一,办学层次的提高;第二,鼓励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与产业融为一体,即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校企融合模式是近些年国家新近提出的新的校企合作模式。陈木丰[1]、钟丽花[2]、常鹏飞[3]等分别从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方面、专业设置方面及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对校企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及方法进行了研究。龚静敏[4]研究了交通土建专业在“3 2”模式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刘长勇[5]、郑育新[6]、范丽[7]等分别从“4 0”高职本科的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师资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笔者在对现有交通土建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现状进行调研基础上,结合交通土建的专业特点,以校企融合提高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与机制为重点,对校企融合模式下提高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及方法进行了研究。
二、校企融合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路径
(一) 企业、高校共同构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人员对于行业的发展方向有前瞻性,而高校则擅长教学。因此,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缺少企业人员的参与。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及南京工程学院实施校企融合模式,将“4 0”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酝酿阶段,三家共同派出教师参加企业的调研活动,根据调研结果,将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精施工、会设计、懂管理”。在起草阶段,新设置了企业文化、项目管理PMP、土木工程检测案例、施工安全管理、桥梁结构与识图及BIM等课程。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部分调整,如工程制图课程增加专业制图的内容,减少了画法几何的教学内容,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增加了相关软件的应用学习,在相关课程设计中将手工计算与软件计算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软件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的授课方式及人员方面也有相应的调整,如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直接由南京工程学院教师参与教学,企业文化、项目管理PMP、土木工程检测案例、施工安全管理等课程直接由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人员进行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三家单位每年定期派出人员调研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人才培养方案对应内容实施修正,在此基础上,按照这一方案培养了2016、2017、2018级的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培养质量总体较好。
(二)与企业人员共同设置课程及内容
交通土建高职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精施工、会设计、懂管理”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紧贴企业的发展方向设置,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设置。
首先,相比于学校,企业最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及对学生能力的关注点,因此,在高职本科的课程设置时应让企业人员充分参与。如我院针对交通类企业对于“4 0”交通土建人才的特殊需求,增设了BIM、企业文化、项目管理PMP、土木工程检测案例、施工安全管理等课程,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文化,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交通土建专业应用性较强,课程内容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设置。如,针对学生的识读图纸能力弱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专业制图内容,同时采用实际工程图纸,组织教师及企业人员编制了桥梁结构与识图教学参考书,并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道路勘测设计教学中增加了相关工程设计软件的教学及应用。在桥梁工程的教学中设置了课程设计,并将课程设计的内容分为手算与软件计算两部分,并将两者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论的理解程度。
最后,交通土建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提高“4 0”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任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应切实落实教学实践化的思想,教师应具有所任课程一定年限的实践经验。鉴于现有教师一般引进自高校,实践经验缺乏,因此,建议教师在任职之前应进行一定年限的实践性培养。在引进教师时除考虑学历、毕业院校及综合能力外,还需要考虑教师的企业经历。国家在这一方面高度重视,2019年《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规定高职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引进的教师必须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在职教师每年至少有1个月在企业或实习基地实习,实现在岗教师五年一轮训的计划,充分体现了这一做法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于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学校应鼓励教师采用保留薪水保留職务的方式,进入企业实习若干年。而对于新引进而没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应采用先进入企业实习3年以上再进入教学岗位的方式。 (四)构建企业、院校及家长三方人才培养考评机制
企业、院校及家长三方人才培养考评机制的建立,需要按照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
首先,三方共建高职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标准。交通土建专业的特殊实践性要求决定其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交通土建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主体应为企业、院校及家长三方,其中企业是标准制定的第一主体方,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判定标准应主要由企业制定。第二,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属于高等教育,其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高等教育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因此,对于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判标准的建立,高职及本科院校是必须的参与方与执行方。第三,家长的参与。家长参与的主要目的不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而是通过提出对于学生培养的相关要求及对院校相关设施、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帮助院校分析当前教学的不足并改正,达到提高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其次,制定合理的学生考评方式。对于交通土建高职本科来说,学生能力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方面,还体现实际操作的参与及与人的沟通协调方面。在改革的过程中,应结合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桥梁工程课程,除可以理论考试外还可以兼顾课程设计综合评分。道路勘测设计在考核理论掌握的同时还应该考核对于相关软件的熟练操作程度,对于企业文化、项目管理PMP及施工安全管理等课程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采用论文、资料查阅等方式结合课间座谈及发言等课堂表现综合评定成绩。总之,对于交通土建高职本科的考核应着重加大对于专业课程实操方面的考核力度,增加实操考核内容及过程在整体考核中成绩的比重。
对于部分有条件的课程,学生的课程考核应将课程的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让学生在完成课程内容学习时能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如道路工程测量课程,可以将测量证与授课内容结合,工程测量课程考核与测量证的获取相结合。在路基路面检测技术课程中应将路桥试验检测员证的考核与课程考核相结合。
最后,建立三方认可的人才培养反馈及纠正机制。第一,反馈及纠错机制的建立应立足于校企融合,应以企业为反馈的主体,其原因为企业接收学生工作,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反映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在纠错的过程中,应着眼于校企融合,即企业将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并通过与院校共同商议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最终院校执行修改后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对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最终达到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我院充分采用了这一做法,首届招生前,学校多次对南京工程学院及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等院校及企业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多次反映学生的协调能力及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着重对这些方面进行加强。同时在交通土建高职本科专业设置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院多次组织在校学生家长、相关班级学生及企业相关人员参加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及修改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从现状上看,相关参与方均对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满意。
三、构建多方获利的保障机制
积极构建企业的获利点,使得交通类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切实得到相关利益是提高企业参与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积极性的首要因素。笔者认为,多方的获利点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障。
(一)优先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
开展校企融合后,院校应优先为合作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切实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第一,交通土建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学生就业选择面较大。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双方可以提前互相了解,为企业优先选择可用人才提供保障。第二,由于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设置等人才培养过程,在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成本。
(二)给予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切实的财政支持
校企合作办学在我国已经提出多年,高职院校联合企业开设了部分订单合作班,如我院的英达班、江苏交工国际班等,但企业的实际获利较少。近年来,国家对校企融合办高职本科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中明确了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 财政 土地 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对于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等费用。企业单向投入的问题将得到切实的改善,参与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优先提升院校的办学层次
现行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的办学处于试点阶段,办学的规模不大,一般高职院校只有1—2个班级,不能形成规模化效应。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成为必然。国家在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中,应优先选择开展“4 0”专业办学的院校或者系部,切实提升院校的办学层次,提高院校的办学积极性。
四、结语
企业参与“4 0”交通土建人才培养,有利于深化校企融合模式改革。地方政府应切实保障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和院校关注的实际利益,落实相关措施,提高交通土建专业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木丰,刘宏文. 基于“校企行”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服务型国际会展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9(10).
[2]鐘丽花.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校企联合培养招生专业设置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