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中小说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1983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对于小说的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新课程中小说教学方法弊端的叙述,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意在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关键词:小说;鉴赏水平;文学修养
  小说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小说教学是引导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的良好契机。小说是高中语文学习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刻画以及曲折的故事情节往往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是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小说的学习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对小说人物以及情节的关注上,而且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揣摩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学会从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小说的内涵,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水平和文学修养。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小说的教学方法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中小说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中国的教育机制仍然是应试教育,所以很多学校的教育理念都是为高考服务。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教学指导,按照高考的考试形式来划分教学的侧重点。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阅读鉴赏题中,散文的比重明显高于小说,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轻视小说教学。很多老师会根据高考的考试形式来选取几个小说进行讲解,但是对于剩余的往往采取让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学习,这对于学生小说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致命的影响。
  (二)教学过于程序化
  很多教师在对小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过于古板,程序化。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机械的采用人物、情节、环境的顺序来讲解,千篇一律的重复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扼杀学生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利于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
  (三)教师盲目追求创新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追求创新,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盲目的采取一些激进的教学方法。很多老师在小说鉴赏的过程中,往往会直接为学生展示以小说为原型的影视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突出新课改的要求。这样做虽然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小说学习的本质要求,一部影视剧播放完毕,学生只会觉得是看了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对小说鉴赏水平的提高帮助有限。小说鉴赏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小说文字的把握和理解上,简单通过视频教学想要传达出小说的内涵很显然是不够的。过分追求新颖而忽视小说本身的鉴赏是舍本逐末,对于学生的小说鉴赏水平和文学修养的提高是不利的。
  (四)教条化
  目前很多课堂上,老师或者教科书上的解释都会被学生奉为完美的解释,任何与之相左的看法和观点都被认为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认知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过程中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本身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小说学习是不利的。
  二、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小说教学方法
  (一)注重整体上把握小说意境
  小说是一种具备完整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品,只有从整体上去把控、去理解才能真正的抓住小说的内涵。只有通过整体上的把握才能真正的了解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小说所要说明的故事,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局部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学生在学习小说的时候首先要通读小说,从整体上对小说有个自己的认识,然后才能从细节入手。
  (二)注重小说阅读基本功
  小说鉴赏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有目的的去阅读。
  (三)注意品读
  小说是一件文学作品,需要你仔细品读才能把握它的韵味。小说的文字间常常有着不寻常的含义,我们只有仔细阅读文本,推究文本的字句,才能获得审美感受[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小说,不能走马观花,去机械的阅读和背诵。要仔细揣摩小说中的字、词、句、段、篇,通过细节描写来把握作者的真实思想,来把握作者的写作的目的。在这个品读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从中有所借鉴,对以后的鉴赏甚至是自己写作小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注意把握自己的感受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在读同一篇小说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褒贬不一。所以,学生在学习小说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做到个性化阅读和创新性阅读。带着自己的感受和问题去阅读小说,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三、结语
  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高中语文小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对小说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小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韩斯日古楞.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小说教学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王艺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
  [3]将芸芸.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配套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文言文占了七年级教科书的六分之一,八九年级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再加上六十首课外古诗词背诵。所选古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萃,学好这些古诗文对促进学生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相当重要,关键是激发初中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促使他们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能提高语文中考、高考
摘 要:实施对话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它要求打破教师在课堂上话语霸权,鼓励学生平等参与,提倡学生质疑,反驳教师的不当做法和书本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它不仅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相会,一种心境澄明的体验。对话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由教师单向灌输的“独白”活动,并随着教育的变迁日益浮现出来,并逐渐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对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十分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回归生活、面向实践、了解世界,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教育为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广
摘 要:语言学习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生英语在听力理解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授课形式单一,听前缺乏适当引导;训练方式方法不当,教师不注重因材施教。本文根据当前英语听力教学的这些现象提出了以下措施来提高听力教学质量并增强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听力技巧  1 听力教学现状和影响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原因思考  1.1学生的听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法指导、提供设置思维时空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我在几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