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之我见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在教师眼中,是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和激发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幼儿眼中,是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无声的语言。如何有效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的情趣和能力,从技能技巧的教育转化为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加强美术教育引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时期是人的艺术开始的表现时期,而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启蒙,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极其简单初步内容正是幼儿叩响艺术之门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要通过教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引领,促进幼儿思维开拓、激发兴趣、知识掌握等多角度全方位发展。教师要启发幼儿感受美的情趣和能力,从技能技巧的教育转化为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不是千篇一律,而要的是百花齐放。在环境创设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利用以其独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以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生活的美好,以这种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幼儿可根据自身审视美的角度,来诠释自然与社会的美好,正如教师不能作为知识的灌输工具,而是要作为启发幼儿兴趣的引路人,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对幼儿细微之处的观察,动态的调整授课方式,甚至是授课内容。而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通过日常学习,拓宽自身知识层面,及时引领幼儿解开疑惑。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一生兴趣的培养有着奠基作用,根据丰富多彩的美术授课内容,使幼儿不仅对多幅图案和对比色彩有认识,而且要懂得美术图案背后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二、发展幼儿多种能力、塑造幼儿良好个性
  与成人不同,幼儿有其独特的视野,为了使孩子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激发孩子创造能力,我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采风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看图片、听描述,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身临其境的学习,通过观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如何开发幼儿兴趣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园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一个有力的环境,作为激发其兴趣点的源动力。通过组织幼儿集体活动,使幼儿结伴感受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幼儿来说,这一切都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孩子会在小团体不断的交流中,加深对自然的感悟,在拓宽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语言环境的创造,给幼儿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上种种,均是利用大自然的美好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进一步启发孩子的灵感和想象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自我发挥的空间,加深对大自然美的领会,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重引领,把孩子的思想感情带入优美的境界中。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幼儿会不知不觉的感受生活中的色彩、感受自然中的气息,使孩子从平凡的事物中体会到自然的美好,体味到生活中蕴含的一切美的事物。孩子们徜徉在生活这个大观园中,能学到知识,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想象、激发了创造力,自然而然的接受了对美的熏陶。如中班通过参加亲亲自然动植物园参观活动后,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绘出的鸵鸟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大班幼儿在一次性盘中用精美的线条勾画出青花瓷的美丽;小班幼儿在雏鹰行动——亲子文化衫彩绘活动中,用稚嫩有小手,用五彩斑斓的色彩拓印出美丽的图案。
  三、引领家庭延伸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开发
  根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分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分处理总体形象信息,目前家长和教师较重视的文字、数字的掌握能力,超负荷的给左脑以压力,而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一个成长期的孩子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教育,启发和诱导幼儿右脑的开发。我们要认识到家庭对幼儿智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园利用家长会、交流会、宣传展示屏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通过组织各种开放活动如亲亲自然游园会;亲子花灯展览;当当城职业体验;雏鹰行动——亲子文化衫彩绘活动等,引导家长懂得智力开发的因果关系,引导家长以童心去欣赏孩子眼中的美好,协助教师进行家庭辅导,鼓励幼儿在家绘画,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表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家与园步调一致对幼儿施加良性影响,我园采用美术区展示的方式,鼓励孩子在家绘画,并定期让孩子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带回幼儿园进行展示。对待幼儿的作品,需要我们用欣赏的目光、纯净的心灵去感受,需要我们正确、合理的评价、鼓励,保护幼儿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绘画的兴趣。由于家庭的参与,进一步丰富了孩子绘画的形式和内容,将家庭中的温暖与爱传递给孩子,开拓幼儿的思路,同时生成较新的,有创意的绘画主题,其效果不言而喻。
  经过对美术教育的深入思考与实践革新,会发现每位幼儿都有自己对美的理解,以及特有的表现美的方式,深层次的挖掘幼儿潜能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会发现另一种美。对于美术教育,没有正确与否、没有特定取材,需要的是幼儿通过自身观察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化身的产物,表现幼儿天真的童心,彰显幼儿个性。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依靠文化的氛围给幼儿以影响,才能调动内在的潜知,才能激发幼儿对美术的一种热爱和需要,有效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的情趣和能力,从技能技巧的教育转化为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附属第三幼儿园分园)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  美术具有丰富多姿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快乐歌唱的起点,是产生音乐情感的基础。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孩子们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用兴趣作引导,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歌唱。  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大凡健康的儿童生来就喜欢音乐,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
期刊
声乐是音乐和语言相结合,通过演唱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听觉艺术,它又是技艺性极强的表演艺术。幼儿的声乐活动,相对来讲孩子的年龄较小,学习的难度和表现能力有限,就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指导,幼儿的声乐活动要以启发引导为主,循序渐进的让幼儿在自信中进行声乐活动。  在倡导让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已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活
期刊
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方式实际上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早已得到了应用。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上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他追求的是在游戏中将动作、音乐、语言等紧密结合,适用于儿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获得了很大成功。  所以说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的特殊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采、具有游戏化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体
期刊
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美术的社会功能也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在多方面的。概括地说,美术主要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我国教育部也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美育也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要好好开展。但目前现状来看,各学校
期刊
幼儿手工活动是一种游戏性的幼儿造型活动,它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发展幼儿手、眼、脑的协调性,手的灵活性能及形象思维能力、空间知觉能力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在动手又动脑的玩玩、做做中,幼儿可以学到很多造型知识,又能开发智力,还可以形成耐心、细致的习惯,手工教学活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幼儿手工活动中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造型的基础体验  手工活动和绘
期刊
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手工折纸富于变化,造型生动活泼可爱。实际证明,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并且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但是作为艺术教育活动,折纸可能是最难上的艺术教育课了,没有任何老师以折纸为内容做过公开课。每次折纸课我们都会听到有孩子问“老师,我不会折!”“老师,再怎么折?”“老师,你给我折行吗?”每次折纸课我们都是忙碌地穿梭于孩子们中间,帮这个折,给那个翻,可仍有大部分孩子没有学会。每
期刊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幼儿教育,是一个“慢”的艺术,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与幼儿同行,其实就是牵着“蜗牛”散步的过程,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幼儿教育,就是要遵循规律,高屋建瓴,引领幼儿,静待其“慢长”,让幼儿充分地沐浴成长的阳光雨露、感受成长的美妙与快乐。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积极“慢长”呢?关键是做好以下三点:  一、积极“慢长”旨在促进幼儿自己成长。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
期刊
主体性教育是当今最令人振奋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今这个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伟大时代的基本精神,反应了教育活动内在的人文精神。学前教育也是如此,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注意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是发展性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带着这些理念,
期刊
心灵天然的好奇心。音乐教育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饱满,、获得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1多方位创造演奏乐器,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乐器是幼儿表达节奏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演奏乐器也是令孩子感到快乐的活动。在各种乐器中,打击乐器是孩子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之一,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