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教育的游戏化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方式实际上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早已得到了应用。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上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他追求的是在游戏中将动作、音乐、语言等紧密结合,适用于儿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获得了很大成功。
  所以说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的特殊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采、具有游戏化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音乐的游戏化体现在:
  一、内容的游戏性。
  1、 内容上,我们会多样一些。音乐教学中的音乐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比如在《音乐波浪》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内容上要设计游戏性。在小朋友细听音乐的基础上,请小朋友围在布的四周。在音乐开始前奏开始时,用手捉住布边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使布跟着产生海浪般的波浪。这样简单而且易使用。幼儿的兴趣也会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2、的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这点很重要。记得有一次上中班音乐课《买菜》第一堂课没使用游戏教学法,孩子就觉得缺乏兴趣。可我第二堂给另一个中班上时,就加上情节化教学。画出太阳,蔬菜,奶奶,小孩子,并请小朋友来扮演各种觉色时。顿时整堂课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并且非常融洽,幼儿对每个音乐的角色都感兴趣,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得到训练。
  3、发声练习也要做到游戏化。每节教育唱歌之前用各种小游戏做简短的模式发生声练习,训练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如看动作发声;或看图片内容发声;或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也可让幼儿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
  二、教学形式的游戏探索性
  1、音乐玩具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音乐玩具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可以为儿童准备广泛的发声器材,如盆、筒、罐、锅、瓶、铃铛、金属杯、匙、碗、筷子、尺、铅笔、橡皮、纸、塑料制品等;让儿童有机会随意玩耍这些器材(当然这些东西不能一下全给儿童,可以分期分批出现),利用它们发出的各种不同声音,认识声的属性,知道声音可轻可重、可长可短、有高有低,有的声音清脆悦耳、明亮动听,而有的声音则沉闷、粗糙等等。儿童在动用这些发音器材时,还能自然地掌握最基本的节拍感,他们敲打这些器材,无形中形成各种简单的节奏型,进一步发展到几种节奏型的组合。
  名种敲打玩具如小锣、小鼓、小木琴等,因其声音清脆响亮也非常受孩子的喜欢,开始可让孩子随意敲打,亲身感受。比如沙锤是用来打节奏的,孩子可以在任意敲打中用自己的方式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去想象音乐中的世界。手铃是用来发出声音的,通过孩子手臂的晃动发出声音,节奏与旋律由此产生。有了亲身的感受后,可以让孩子进一步学会正确的有节奏的敲打,如在老师弹琴或唱歌跳舞时让孩子伴奏敲打,这样更增加孩子的兴趣。
  2、用特殊的符号游戏帮助孩子了解音乐
  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一些常见的符号来表现音乐。比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些符号,让孩子借助这些符号来欣赏玩具进行曲。随着音乐的播放,老师在前面用小棍演绎着这些符号,孩子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这上首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如临其境地体会到玩具士兵们由远及近再走远的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由此更使他们清晰地记住这首曲子。
  还可以让孩子自创符号和图形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并记录音乐,因为对孩子来说,可爱有趣的图形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使他们接受。
  幼儿在多样游戏地感受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了音乐,培养幼儿一直高兴的在用心地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这种热闹愉快的环境中,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活动融为一体,使幼儿能自觉地去听,去唱,去动,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而且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三、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1: 在玩中学。
  在音乐游戏《袋鼠》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劳。
  因为:⑴在玩中学,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一个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
  ⑵在这种玩中学的过程中,利用“顿悟说”的一种认识理论:猎人打枪,狼倒下后,时有所领悟,对情境的直觉结构豁然改变,领悟到:“猎人开枪,狼倒下后我们不能动,因为还不知道狼死了没有,一定要等猎人检查后,说大灰狼被猎人打死了以后才能动。”所以对这个游戏规则记得特别劳。
  2、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方法:示范法对老师来说是示范,对幼儿来说是模仿。
  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供正确的、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地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仿,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和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都有创造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使幼儿善于模仿并且发现儿童的创造表现,要用满腔热情鼓励和指导儿童。
  音乐游戏课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使孩子自发主动地学习,它的所有表现形式都能为孩子喜爱并接受,它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还能使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及分享,所有这些可以使孩子更快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和音乐的创造力,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师生互动,老师高兴,孩子有成就感,并以培养多方面发展潜力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给了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尽享艺术的真善美。把音乐推向本性,提高幼儿音乐兴趣,使幼儿喜欢上音乐课并愉快的投身于活动中,从中得到发展。也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更得心应手,效率更高。并且使幼儿喜欢音乐,更喜欢上音乐课。同时也会使幼儿的音乐从小就有着扎实的基础,较高的悟性。
  (作者单位:吉林市昌邑区第三幼儿园)
其他文献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在美术领域学习的关键是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正如《指南》所解读的这样为了寻求一种新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以下是我在美
期刊
演唱优秀的童声合唱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艺术修养的形成,音乐视野的扩大,聪明才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童声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更受到师生们的喜爱,并把它作为进行美育教育,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智力发展的得力手段。童声合唱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也可以显示出一个学校学生的精神素质与精神面貌。  一、童声合唱类别 
期刊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也就是说,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
期刊
幼儿在参加角色游戏时,心理上追求的是一种平衡和满足,而规则是幼儿获得心理平衡和精神满足的保证。角色游戏规则的内涵比其它游戏规则要丰富,其表现形式也比其它游戏的规则灵活、多样。下面我根据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来谈一谈对角色游戏规则的几点认识:  一、角色游戏规则的种类  我把角色游戏的规则按具体含义不同分为内隐规则、组织规则、寓教规则和取用规则四种。  1、内隐规则 角色游戏是以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
期刊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游戏中绘画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减少绘画过程中的枯燥感和挫败感,还会让绘画真正成为一种幼儿喜爱的游戏,让游戏成为幼儿不可缺少的生活。  在实际的绘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喜欢画画、爱画画,久而久之画得越来越好。如我班的吴笛闻、武俊竹等几个小朋友,他们非常喜欢画画,每次画画的时候都能有所提高,画出超乎想象
期刊
音乐与美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与美术是幼儿思想感情、精神面貌的反映与交流的两种最通俗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以其不同的途径对幼儿的社会生活起着广泛的作用:  学前教育是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学前教育的重点必须是为了整个人生的发展,必须以奠定幼儿良好的素质基础为落脚点。培养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发展的完整儿童,已成为现
期刊
幼儿期正是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在此时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将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一生中的各个方面,许多人的性格养成与幼儿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此,对幼儿的常规培养是一门艺术,值得教师的深入思考与探索。然而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于人类的影响力,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它不仅能给儿童带来愉快,
期刊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  美术具有丰富多姿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快乐歌唱的起点,是产生音乐情感的基础。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孩子们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用兴趣作引导,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歌唱。  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大凡健康的儿童生来就喜欢音乐,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
期刊
声乐是音乐和语言相结合,通过演唱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听觉艺术,它又是技艺性极强的表演艺术。幼儿的声乐活动,相对来讲孩子的年龄较小,学习的难度和表现能力有限,就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指导,幼儿的声乐活动要以启发引导为主,循序渐进的让幼儿在自信中进行声乐活动。  在倡导让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已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