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cat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1–070–02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也直接导致了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发生着巨大变革。地理教育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将信息科技融入地理教学活动之中,使地理学习更具多元化、个别化,使地理学习效果更为提升。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的特点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
  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包括多种电子媒体如网络资源、电影、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教学课件等。
  1.1能够分解复杂的教学信息,使认知过程由难变易
  地理教学的难点多在自然地理部分,许多自然地理规律和现象远离实际生活环境,学生较难理解,造成理解片面,容易遗忘。这些内容通过课件以视频图像、动画演示出来后,复杂的地理知识就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2信息技术的大容量能适合地理教学信息的庞杂性
  地理科学跨时空的特征往往需要巨大容量的多媒体系统来完成辅助教学任务。如大量的地形、地图资料,世界各国国情资料(经济、文化、政治、宗教、军事等),世界各种自然、人文景观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各类统计图表、测试题。传统的教学形式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巨大的信息资料,只有通过多媒体信息系统才能很好地表达此类信息。
  1.3压缩教学空间,提供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地理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往往要设置野外考察、实地观测等。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用动画、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将所要观测、观察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仿真模拟软件或采编实物录像,更具有可观测性和可控制性,能够减少经费开支、提高效率,从而使学生可以掌握到类似于野外观察所能学到的地理知识。
  1.4有利于呈现相关交叉的地理知识
  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获取、吸收。多媒体地理教学软件的教学信息流程不是单向的线性流动,而是以分支、链条式网状结构流动。这对于跨度大的地理学科来讲,便于地理知识中相关交叉知识的呈现。人机交互中,学生可以根据实践情况转跳信息模块,完成学习过程。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可设计多个分支学习路径,学生可以随时进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视频、图表、数据资料等学习模块。
  
  二、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各显其能,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教学,各种模式各有特点。
  2.1教学演示模式
  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电脑间接参与的一种“师——生”沟通形式。这种形式仍是在同一时间对整个班级群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但可利用电脑对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可以发挥电脑对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及视频的综合管理及展示功能,方便地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演示。该模式基本步骤为:备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是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各种教学素材,制作有关的教学内容演示文稿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从网上或地理资源库中挑选适当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利用课件展示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并接受信息,最后教师总结教学内容。这种模式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及其意义、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及变化、海水运动、地壳运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等。这种多媒体的应用突破了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因而它不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善课堂呆板的状况,而且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且能快速、及时地呈现教学内容,节省了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缺乏自主性;过于关注学生群体,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
  2.2互动学习模式
  此种学习模式需在网络教室中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已的需要使用教师提供的地理教学资源,而教师则可在主机上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这种学习模式适合于陈述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陆地自然资源、气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工农业区位特点、城市区位特点、文化景观类型、旅游景观欣赏、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资源跨区域调配等。
  这种形式的教学要求教师提前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或网页,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资源并提出问题,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再利用电脑进行及时反馈评价。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从自已的特点出发,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学习者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所有的学生跟着教师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程序进行,抹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其不足是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如:硬件设备是否具备、学生自学能力如何等。
  以上两种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此外还有两种方式,也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是在特定环境下通过游戏进行探索或发现学习。由教师提供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地理知识,对每一次游戏的结果,可通过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给予反馈进行强化。二是进行多媒体电子图书的阅览。学生利用电子图书进行学习,可通过查询检索方式提取资料来达到学习目的。查询检索方式有多种,可分别按关键字、按名称字母、按媒体类型、按时间顺序进行检索和查询。
  
  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由于信息技术在中学中的应用时间不长,在具体课堂的应用中,从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吻合程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该如何来充分运用好信息技术,如何恰当的用好信息技术,真正发挥媒体的信息技术,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呢?
  3.1地理教师不能充分掌握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赋予教学以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教师要在现代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除了要更新教育观念外,还必须掌握网上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教学理论、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基本知识等。但现在教师往往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学习或墨守成规。因此,要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必须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并学会在地理课堂中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3.2资料库的建立和管理不完善
  资料库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完善。好的资料库是制作课件的基础,如果资料库内容翔实,检索方便,那么课件的制作就是简单的“组装”过程了。目前无论是地理网站还是地理教研组、个人都有资料库,资料库无论规模大小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料库的资料不丰富,更新慢、分类不合理等。因此建立资料库要把握学科发展的脉搏,及时对内容进行删减和扩充,资料库应该有实效性和前瞻性。并且要对资料库进行科学分类,如按照专题分类,可分为地球运动、大气环境、农业、工业、区域地理等专题。这种分类方法既不脱离教材的章节编排,又有一定综合性,灵活性也较好,不必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频繁修改,而且搜索的速度也比较快。
  
  参考文献:
  [1]裘腋成.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超、段玉山.地理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树民 皇甫文.炯对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的评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
  [4]王岚 王子桢.地理课件制作和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其他文献
教材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五部分内容——家庭的日常消费、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学习选购商品、尝试买与卖。编者的意图通过“消费与商业”这些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实践活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