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狙击:掌声响起的时候,他们悄然离去
2012年6月12日傍晚5时许,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的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带着1岁多的孙子出门遛弯儿,快到观音堂桥下时,一名男子突然闯了过来,一把抱住孩子,左手卡住孩子的脖子,右手持刀顶住孩子的腹部。
情况紧急。接报后,北京市公安局迅速启动预案,调集特警、巡警、交警、属地分局等警力赶到现场,处置事件、维护秩序。
对峙、谈判,犯罪嫌疑人的情绪十分不稳定,多次用刀在孩子的身上比画着,被劫持老人的手部和孩子的头部、脖子、脚踝等处已经受伤。根据现场与犯罪嫌疑人谈判情况可以看出,嫌疑人性格极端,有狂躁型性格的嫌疑。谈判专家分秒必争全力以赴进行多方沟通,但劝说交涉似乎没有松动的迹象,而且境况愈发危机。看!嫌疑人已经把刀挥起来了,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处置。警方狙击手早已就位,现场指挥员果断下令:“随时果断处置,保护人质安全!”
19时许,经过一个多小时劝说交涉无果,就在犯罪嫌疑人再次挥舞尖刀意欲伤害人质时,狙击手果断开枪,犯罪嫌疑人应声倒地,现场的民警迅速从四面八方冲了过去……老人和孩子得救了。见此一幕,警戒线外百余名市民,在片刻的寂静过后,同声欢呼,掌声四起,纷纷向解救人质的现场民警竖起大拇指。当人群用目光在解救人质的民警中努力地寻找警方狙击手时,发现他们在完成那“首发命中”的完美一击后已悄然离去。
时隔一个多月,人们又看到这样的消息,新华网北京7月20日电,新华社记者卢国强报道: 19日21时7分,北京市公安局接到110报警称,一男子在呼家楼地铁站B口持刀劫持一名女安检员。北京市公安机关立即启动紧急预案,相关部门警力迅速赶赴现场。民警到达现场后,谈判专家与嫌疑人进行对话。经过70余分钟反复劝说无效后,在嫌疑人持刀伤害人质的情况下,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狙击手果断开枪,将嫌疑人击毙,人质安全获救。
在这两次突发案件的处置过程中,狙击手成为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重点,而这两位弹无虚发的警方狙击手全部来自训练有素的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如果说狙击手已经成为今天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且常常在特种战斗行动中起到决定性的关键因素,那么,警方狙击手则成为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狙击手“蓝剑”,锻造王牌狙击手的大熔炉
一个人花5年时间可以干什么?2007年10月被选拔进狙击组的特警阿振,5年来只做了一件事:熟悉一杆枪。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瞄准、瞄准、瞄准。而后他成为出色的特警狙击手:荣获2011年环京7省市警务技能交流大赛狙击冠军,因成功解救人质荣立个人二等功。
阿振不善言谈,不苟言笑,平静,安静,如此内向的性格似乎预示了他注定会当一名狙击手。寝室内务整洁如新,一尘不染,书柜里摆满了各国狙击手的资料,还有他悉心收藏的媒体上关于绑架的新闻报道及他记录的狙击培训体会。从小就对枪情有独钟的阿振说,是蓝剑突击队的培养把他磨练成一名成熟的狙击手。
“蓝色”给人以平静,代表和平,而“剑”乃兵器之首,代表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蓝剑突击队”是北京市公安局专门负责反恐处突任务的一支专业队伍,被正式命名为“蓝剑突击队”是在2008年6月21日。“蓝剑”喻示着这支队伍是一支保卫祖国和平安定,保卫首都政治稳定,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的忠诚利剑。
“蓝剑突击队”组建时间不长,为使队伍整体处突能力以最快速度得到提升,“蓝剑“从实战出发,针对处突处置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同国内外先进特战队开展交流活动,使自身处置手段、技术紧随世界先进,先后派员同解放军某部特战大队、香港“飞虎队”、法国“黑豹”特警队、德国GSG、韩国特警队进行业务交流10余次;派员到土耳其进行反恐培训,对世界上的先进战法、处置手段进行了学习;还针对国内及世界上比较典型的恐怖袭击事件,在如何应对、怎样处置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通过广泛开展交流活动,拓宽了队伍在处置和训练方面的工作思路,开阔了眼界。
为提高处突处置能力,“蓝剑突击队”以“单兵是尖刀,整合是拳头”的理念,紧密围绕“调得快、侦得清、联得上、封得严、盯得住、突得进、打得准、救得下”的工作目标,狠抓单兵与队组配合训练,逐步提高各项技能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围绕劫持、枪击、撞击三类情况,重点在侦查、狙击、突入三个环节加强了训练。开展了搏击、攀爬、射击等训练,房屋多点突入训练,大客车突入训练,狙击手与突击队员配合训练,车辆控制训练等。“蓝剑”还率先在全国公安特警中开展机降训练,全体实战队员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即形成战斗力,实现了从空中到地面全方位立体突击战斗的能力。
阿振和他的狙击手队友就是在这样的大熔炉中锻造成钢的。
2011年5月27日,“国际警察和军队狙击手世界杯比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比赛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参赛队、120名队员参赛。北京市公安局派出了由巡特警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吕向东和“蓝剑”特警狙击手齐宝松等四名队员组成的代表队,代表全国170万公安民警参加比赛。经过3天40多个科目的激烈角逐,北京市公安局代表队获得了小组比赛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赛场上,齐宝松在80米和120米距离取得最高分;在73米和171米距离分别将鹌鹑蛋、鸡蛋全部击碎;在30米距离将两条细棉线击断。其中,在50米外1发子弹射中匕首刃,要求“刀刃面向射击手,子弹射出后要分成两瓣,且匕首上要有创伤”,齐宝松一枪及第取得满分。他一举夺得世界军警组个人全能第二名,实现了中国公安民警在匈牙利射击比赛中奖牌“零”的突破,为首都公安机关和全国公安民警赢得了荣誉。
据枪:既然选择,就必须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寂寞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特警狙击手战时转瞬即逝的三五秒钟战机,正是缘于平日里严苛超常的训练才得以获得的。特警总队副总队长王毅感慨地说,近年来特警队员在“打大仗、打硬仗”中的优异表现,完全来自于平日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及近乎苛刻的训练,特别是在狙击手射击方面,我们的特警不逊于任何发达国家。 选拔狙击手同样也是苛刻的,甚至有些“吹毛求疵”。目前,北京特警的训练科目包括枪械、体能、战术、攀登四大部分。选拔狙击手时,要根据基础训练的考核成绩,参考个人特点和心理素质水平,按一定比例,选拔出狙击手,配备到各个大队。有一名特警队员通过了所有的基础训练的考核,但落选了,原来教官在翻阅他的训练日记时发现有一篇日记字迹潦草,这位队员也坦承他等待选拔狙击手有点急了,实在沉不住气了,没想到从字迹露出了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只好惋惜地出局了。即便通过“魔鬼”训练之后,仍还有较高的淘汰率,就是为确保狙击手真正的百发百中。
对于一名狙击手来说,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而好枪法只是基本的素质而已。对于警方狙击手的训练,除了要求其贯彻狙击概念和熟练掌握武器系统外,还包括如何计算风差影响和测距,要学会潜伏行进,选择战术机动路线,构筑射击阵地,隐蔽地进入和撤出阵地,观测和发现打击的目标等,绝不能让嫌疑人发现行踪。狙击手都是两人一组,正副狙击手需要非常默契,有时一个眼神,就可以知道对方的下一步动作。警方狙击手还要善于观察案发事件现场的任何变化,随时通报现场指挥员以便准确确定现场行动方案。
因为狙击手必须在各种不同的天气、温度、日夜环境下进行不同高度、距离的射击训练并详实纪录在枪械射击纪录卡上,以帮助了解枪械的性能与误差所在加以修正。据枪是狙击手每日练习必不可少的科目。狙击手阳阳对他经历过的狙击手近乎“魔鬼”训练至今还记忆犹新。冬天,训练场大雪覆盖地面、呼啸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划过脸庞;夏天,白天训练场地表温度都在40度以上,晚上又要抵受蚊虫的“袭击”。 每天不分昼夜在地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并且不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调整瞄具、稳定呼吸、瞄准、击发”。
24岁的阳阳那一天下午真的快扛不住了,在延庆山沟里靶场石子地上,他已趴着练习瞄准一个多小时啦,双肘早已磨得红肿起来。炎炎烈日下,巨型黑蚂蚁精力旺盛、吸血牛虻嗡嗡乱叫,还有马蜂的纠缠都让狙击手队员们苦不堪言。一不小心,阳阳的胳膊就被牛虻狠狠地蛰了一口,一块又红又硬的包块眨眼功夫肿胀起来,钻心地疼痛刺痒。这时,地表温度迅速蹿到了48度,好像太阳和教官串通好了在故意作弄队员们,下火一般地炙烤着队员们裸露的脸庞和胳膊。前一日的雨水蒸发出来,闷热潮湿让阳阳几乎透不过气来,咸涩的汗滴不断地浸入眼帘、嘴角,苦涩难忍。但凡有半点懈怠,游弋在身旁的教官都会毫不留情地发出最严厉的警示。最可怕的是在每天最后结束的实弹射击验收中,如果不合格,你的狙击小组会因为你一个人的过失受到十公里越野长跑的惩罚,只有完成培训任务考核合格的小组才可乘车返回驻地。
阳阳委屈,但他必须挺过来,同样血气方刚,他不能因为自己过不了关连累队友,他更不允许自己因为专业素质不过关而在未来的实战中毁坏警方狙击手的崇高荣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教官说你们这些未来的狙击手就是堪担大任的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系于你那手中一枪。
“孤独而漫长”,狙击手猛子说这5个字可谓狙击训练生活最贴切的概括了。其实,狙击手漫长的等待过程,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平静与悠闲。它需要狙击手熟练掌握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战法,独立完成应对各种极端情况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在案件发生现场的某一瞬间,他必须以兔起凫举般的快捷,去夺得决定性的胜利,即“首发命中”、一枪毙敌。因此,对于狙击手来说,每一分一秒寂静的等待,都充满着惊心动魄与气贯长虹。这种漫长与短暂,孤寂与激烈的强烈反差,已不是单纯生理与技术的充分准备能够胜任的了。这要求狙击手的心理素质超乎常人。
练时“静若处子”,战时“动若脱兔”,长期的心理素质训练、狙击理论加模拟实战的拓展,练就了北京特警狙击手处乱不惊、遇事冷静的自信和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勇气,练就了心系群众安危侠肝义胆的情怀,练就了打击犯罪精准射击的高超技战术。
那天下午训练结束后,狙击手阳阳在他的训练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也会累也会有逃避的念头——有谁希望在炎炎夏日里无休止地集训,有谁愿意去忍受高强度的野外训练。可是既然当初选择了狙击这一行,就必须坚持别人所不能坚持的艰苦,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寂寞,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狙击手应有的荣耀。
的确,年轻的狙击手们没有忘记当初壮志凌云的梦想,为了狙击,他们冷落了身边的红颜,忽略了远方的父母,疏远了多年的朋友。可是年轻的他们本色如此,有一份为了梦想矢志不渝的坚韧,有一股为了信仰赴汤蹈火的勇气,有一分为了责任全力以赴的担当。
而今,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年轻的狙击手们,脸上已褪去了刚工作时的青涩,心中也没有了第一次拿枪时的胆怯,唯一没有变的却是对狙击这份工作的执着与坚忍不拔。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2012年6月12日傍晚5时许,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的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带着1岁多的孙子出门遛弯儿,快到观音堂桥下时,一名男子突然闯了过来,一把抱住孩子,左手卡住孩子的脖子,右手持刀顶住孩子的腹部。
情况紧急。接报后,北京市公安局迅速启动预案,调集特警、巡警、交警、属地分局等警力赶到现场,处置事件、维护秩序。
对峙、谈判,犯罪嫌疑人的情绪十分不稳定,多次用刀在孩子的身上比画着,被劫持老人的手部和孩子的头部、脖子、脚踝等处已经受伤。根据现场与犯罪嫌疑人谈判情况可以看出,嫌疑人性格极端,有狂躁型性格的嫌疑。谈判专家分秒必争全力以赴进行多方沟通,但劝说交涉似乎没有松动的迹象,而且境况愈发危机。看!嫌疑人已经把刀挥起来了,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处置。警方狙击手早已就位,现场指挥员果断下令:“随时果断处置,保护人质安全!”
19时许,经过一个多小时劝说交涉无果,就在犯罪嫌疑人再次挥舞尖刀意欲伤害人质时,狙击手果断开枪,犯罪嫌疑人应声倒地,现场的民警迅速从四面八方冲了过去……老人和孩子得救了。见此一幕,警戒线外百余名市民,在片刻的寂静过后,同声欢呼,掌声四起,纷纷向解救人质的现场民警竖起大拇指。当人群用目光在解救人质的民警中努力地寻找警方狙击手时,发现他们在完成那“首发命中”的完美一击后已悄然离去。
时隔一个多月,人们又看到这样的消息,新华网北京7月20日电,新华社记者卢国强报道: 19日21时7分,北京市公安局接到110报警称,一男子在呼家楼地铁站B口持刀劫持一名女安检员。北京市公安机关立即启动紧急预案,相关部门警力迅速赶赴现场。民警到达现场后,谈判专家与嫌疑人进行对话。经过70余分钟反复劝说无效后,在嫌疑人持刀伤害人质的情况下,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狙击手果断开枪,将嫌疑人击毙,人质安全获救。
在这两次突发案件的处置过程中,狙击手成为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重点,而这两位弹无虚发的警方狙击手全部来自训练有素的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如果说狙击手已经成为今天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且常常在特种战斗行动中起到决定性的关键因素,那么,警方狙击手则成为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狙击手“蓝剑”,锻造王牌狙击手的大熔炉
一个人花5年时间可以干什么?2007年10月被选拔进狙击组的特警阿振,5年来只做了一件事:熟悉一杆枪。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瞄准、瞄准、瞄准。而后他成为出色的特警狙击手:荣获2011年环京7省市警务技能交流大赛狙击冠军,因成功解救人质荣立个人二等功。
阿振不善言谈,不苟言笑,平静,安静,如此内向的性格似乎预示了他注定会当一名狙击手。寝室内务整洁如新,一尘不染,书柜里摆满了各国狙击手的资料,还有他悉心收藏的媒体上关于绑架的新闻报道及他记录的狙击培训体会。从小就对枪情有独钟的阿振说,是蓝剑突击队的培养把他磨练成一名成熟的狙击手。
“蓝色”给人以平静,代表和平,而“剑”乃兵器之首,代表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蓝剑突击队”是北京市公安局专门负责反恐处突任务的一支专业队伍,被正式命名为“蓝剑突击队”是在2008年6月21日。“蓝剑”喻示着这支队伍是一支保卫祖国和平安定,保卫首都政治稳定,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的忠诚利剑。
“蓝剑突击队”组建时间不长,为使队伍整体处突能力以最快速度得到提升,“蓝剑“从实战出发,针对处突处置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同国内外先进特战队开展交流活动,使自身处置手段、技术紧随世界先进,先后派员同解放军某部特战大队、香港“飞虎队”、法国“黑豹”特警队、德国GSG、韩国特警队进行业务交流10余次;派员到土耳其进行反恐培训,对世界上的先进战法、处置手段进行了学习;还针对国内及世界上比较典型的恐怖袭击事件,在如何应对、怎样处置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通过广泛开展交流活动,拓宽了队伍在处置和训练方面的工作思路,开阔了眼界。
为提高处突处置能力,“蓝剑突击队”以“单兵是尖刀,整合是拳头”的理念,紧密围绕“调得快、侦得清、联得上、封得严、盯得住、突得进、打得准、救得下”的工作目标,狠抓单兵与队组配合训练,逐步提高各项技能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围绕劫持、枪击、撞击三类情况,重点在侦查、狙击、突入三个环节加强了训练。开展了搏击、攀爬、射击等训练,房屋多点突入训练,大客车突入训练,狙击手与突击队员配合训练,车辆控制训练等。“蓝剑”还率先在全国公安特警中开展机降训练,全体实战队员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即形成战斗力,实现了从空中到地面全方位立体突击战斗的能力。
阿振和他的狙击手队友就是在这样的大熔炉中锻造成钢的。
2011年5月27日,“国际警察和军队狙击手世界杯比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比赛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参赛队、120名队员参赛。北京市公安局派出了由巡特警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吕向东和“蓝剑”特警狙击手齐宝松等四名队员组成的代表队,代表全国170万公安民警参加比赛。经过3天40多个科目的激烈角逐,北京市公安局代表队获得了小组比赛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赛场上,齐宝松在80米和120米距离取得最高分;在73米和171米距离分别将鹌鹑蛋、鸡蛋全部击碎;在30米距离将两条细棉线击断。其中,在50米外1发子弹射中匕首刃,要求“刀刃面向射击手,子弹射出后要分成两瓣,且匕首上要有创伤”,齐宝松一枪及第取得满分。他一举夺得世界军警组个人全能第二名,实现了中国公安民警在匈牙利射击比赛中奖牌“零”的突破,为首都公安机关和全国公安民警赢得了荣誉。
据枪:既然选择,就必须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寂寞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特警狙击手战时转瞬即逝的三五秒钟战机,正是缘于平日里严苛超常的训练才得以获得的。特警总队副总队长王毅感慨地说,近年来特警队员在“打大仗、打硬仗”中的优异表现,完全来自于平日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及近乎苛刻的训练,特别是在狙击手射击方面,我们的特警不逊于任何发达国家。 选拔狙击手同样也是苛刻的,甚至有些“吹毛求疵”。目前,北京特警的训练科目包括枪械、体能、战术、攀登四大部分。选拔狙击手时,要根据基础训练的考核成绩,参考个人特点和心理素质水平,按一定比例,选拔出狙击手,配备到各个大队。有一名特警队员通过了所有的基础训练的考核,但落选了,原来教官在翻阅他的训练日记时发现有一篇日记字迹潦草,这位队员也坦承他等待选拔狙击手有点急了,实在沉不住气了,没想到从字迹露出了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只好惋惜地出局了。即便通过“魔鬼”训练之后,仍还有较高的淘汰率,就是为确保狙击手真正的百发百中。
对于一名狙击手来说,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而好枪法只是基本的素质而已。对于警方狙击手的训练,除了要求其贯彻狙击概念和熟练掌握武器系统外,还包括如何计算风差影响和测距,要学会潜伏行进,选择战术机动路线,构筑射击阵地,隐蔽地进入和撤出阵地,观测和发现打击的目标等,绝不能让嫌疑人发现行踪。狙击手都是两人一组,正副狙击手需要非常默契,有时一个眼神,就可以知道对方的下一步动作。警方狙击手还要善于观察案发事件现场的任何变化,随时通报现场指挥员以便准确确定现场行动方案。
因为狙击手必须在各种不同的天气、温度、日夜环境下进行不同高度、距离的射击训练并详实纪录在枪械射击纪录卡上,以帮助了解枪械的性能与误差所在加以修正。据枪是狙击手每日练习必不可少的科目。狙击手阳阳对他经历过的狙击手近乎“魔鬼”训练至今还记忆犹新。冬天,训练场大雪覆盖地面、呼啸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划过脸庞;夏天,白天训练场地表温度都在40度以上,晚上又要抵受蚊虫的“袭击”。 每天不分昼夜在地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并且不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调整瞄具、稳定呼吸、瞄准、击发”。
24岁的阳阳那一天下午真的快扛不住了,在延庆山沟里靶场石子地上,他已趴着练习瞄准一个多小时啦,双肘早已磨得红肿起来。炎炎烈日下,巨型黑蚂蚁精力旺盛、吸血牛虻嗡嗡乱叫,还有马蜂的纠缠都让狙击手队员们苦不堪言。一不小心,阳阳的胳膊就被牛虻狠狠地蛰了一口,一块又红又硬的包块眨眼功夫肿胀起来,钻心地疼痛刺痒。这时,地表温度迅速蹿到了48度,好像太阳和教官串通好了在故意作弄队员们,下火一般地炙烤着队员们裸露的脸庞和胳膊。前一日的雨水蒸发出来,闷热潮湿让阳阳几乎透不过气来,咸涩的汗滴不断地浸入眼帘、嘴角,苦涩难忍。但凡有半点懈怠,游弋在身旁的教官都会毫不留情地发出最严厉的警示。最可怕的是在每天最后结束的实弹射击验收中,如果不合格,你的狙击小组会因为你一个人的过失受到十公里越野长跑的惩罚,只有完成培训任务考核合格的小组才可乘车返回驻地。
阳阳委屈,但他必须挺过来,同样血气方刚,他不能因为自己过不了关连累队友,他更不允许自己因为专业素质不过关而在未来的实战中毁坏警方狙击手的崇高荣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教官说你们这些未来的狙击手就是堪担大任的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系于你那手中一枪。
“孤独而漫长”,狙击手猛子说这5个字可谓狙击训练生活最贴切的概括了。其实,狙击手漫长的等待过程,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平静与悠闲。它需要狙击手熟练掌握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战法,独立完成应对各种极端情况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在案件发生现场的某一瞬间,他必须以兔起凫举般的快捷,去夺得决定性的胜利,即“首发命中”、一枪毙敌。因此,对于狙击手来说,每一分一秒寂静的等待,都充满着惊心动魄与气贯长虹。这种漫长与短暂,孤寂与激烈的强烈反差,已不是单纯生理与技术的充分准备能够胜任的了。这要求狙击手的心理素质超乎常人。
练时“静若处子”,战时“动若脱兔”,长期的心理素质训练、狙击理论加模拟实战的拓展,练就了北京特警狙击手处乱不惊、遇事冷静的自信和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勇气,练就了心系群众安危侠肝义胆的情怀,练就了打击犯罪精准射击的高超技战术。
那天下午训练结束后,狙击手阳阳在他的训练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也会累也会有逃避的念头——有谁希望在炎炎夏日里无休止地集训,有谁愿意去忍受高强度的野外训练。可是既然当初选择了狙击这一行,就必须坚持别人所不能坚持的艰苦,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寂寞,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狙击手应有的荣耀。
的确,年轻的狙击手们没有忘记当初壮志凌云的梦想,为了狙击,他们冷落了身边的红颜,忽略了远方的父母,疏远了多年的朋友。可是年轻的他们本色如此,有一份为了梦想矢志不渝的坚韧,有一股为了信仰赴汤蹈火的勇气,有一分为了责任全力以赴的担当。
而今,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年轻的狙击手们,脸上已褪去了刚工作时的青涩,心中也没有了第一次拿枪时的胆怯,唯一没有变的却是对狙击这份工作的执着与坚忍不拔。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