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发射中的第三人损害赔偿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航天技术的进步,人类探索外空的活动不断深入。本文从湖南省绥宁县黄土圹乡的村民长期因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发射活动遭受损失的案例引出话题,简要分析案例突出反映的问题。对航天发射活动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文所研究的法律问题。以及航天发射活动中的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应适用归责原则。最后,试对完善航天发射活动中的第三人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航天发射损害赔偿侵权责任第三人
  作者简介:刘萌萌,甘肃政法学院2010级法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2-257-02
  
  据统计,自1985年至2008年底,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进行了29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35颗卫星,并完成了6次搭载服务。外空活动的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外空责任问题,我国湖南省绥宁县11个乡镇,从90年代初至今已经坠落航天器残骸近20次。残骸的无故坠落往往使老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遭受损害。关于航天发射活动所致的损害赔偿问题,在我国仍然没有明确体现在现有的法律中,很显然这类的法律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航空发射活动中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问题展开研究。
  一、航天发射中的第三人损害赔偿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航天发射中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所谓航天器(spacecraft):又称空间飞行器、太空飞行器。中国2001年颁布了《空间物体登记管理办法》,该法第2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空间物体是指进入外层空间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空间探测器、空间站、运载工具及其部件,以及其他人造物体。”
  航天器发射的过程中运载火箭会随着升空的高度和发射的进度分级脱离所要发射的航天器,这些分级脱落的运载火箭残骸随后就会掉落在火箭预定的发射轨道经过的地区。因此,本文所称的航天发射就是指运载火箭运送航天器起飞、加速、进入预定轨道的过程。
  (二)因航天发射而遭受损害的第三人的界定
  本文所指的第三人,是相对与参与航天发射活动的当事人而言的,之所以称其为第三人是因为他们未参与任何与航天发射有关的活动,但却因航天发射活动而遭受损害。参照我国民用航空法对水、地面第三人的含义的界定——“是指与航空器经营人所从事的航空运输无关,未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任何航空活动,但却因航空运输经营人的航空器所生事故受到损害的人”。本文所称的第三人是指,与航天器经营人所从事的航天器发射活动无关,未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任何航天活动,却因航天器发射活动的经营人的航天器发射活动遭受损害的人。
  由于航天发射活动导致本国以外的第三人遭受损失,会引起国际责任,国际间的损害赔偿程序涉及国际法领域,本文对此不做讨论。而本国国内的第三人是指,未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航天发射活动,却因该航天发射活动而遭受损失的中国人。
  (三)航天发射致第三人损害的特征及形态
  1.航天发射中的加害行为的界定
  如前所述,在发射航天器的过程中运载火箭会随着升空的高度和发射的进度分级脱离所要发射的航天器,这些分级脱落的运载火箭残骸随后就会掉落在火箭预定的发射轨道经过的地区。我国现有的西昌、酒泉、太原三大发射中心,其中西昌发射中心和太原发射中心的发射的航天器的残骸都有可能落在人口密集的区域。
  因此笔者认为航天发射中的加害行为是指,航天发射中与发射行为有关的物体坠落在地球表面的行为。当一国的航天器零部件或残骸坠落致使本国外的第三人遭受损害时,国际上大都通过外交途径向发射国提出赔偿请求以及成立临时求偿委员会等程序获得赔偿。而本文所讨论的加害行为是指航天发射活动中该航天器的零部件或碎片坠落在我国领土、领海范围内的行为。
  2.航天发射中加害行为的性质
  在航天发射行为所导致的第三人损害中,第三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因航天器发射失败或者在其发射时推助器等零部件坠落造成损失。因此根据构成侵权行为的要件分析,航天发射行为是造成水、地面第三人的加害行为,发射行为与损害事实存在因果关系。至于是否要求航天器参与航天发射的一方有过错,笔者认为,因为在航天发射活动中遭受损害的第三人不具备判断或者避免损害结果发生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在航天发射行为导致第三人的损害行为中不需要追究发射方主观上是否有过错。而且,水、地面第三人与航天发射活动不存在任何契约关系,水、地面第三人遭受到飞行中航天的损害时,没有任何契约条款可以援引来追究经营人或所有人的契约责任。由此可知,航天发射活动中的第三人损害行为是侵犯了水、地面第三人人身、财产权利或利益的侵权行为。
  二、航天发射中的第三人损害赔偿归责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123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证明损害是有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9章关于高度危险责任的规定也提到“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其中第7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从以上我国《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出,高度危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
  以上条文虽未明确列出航天发射活动造成损害的情形,但是由于,航天发射活动本身确实具有高度危险性,另一方面,遭受损害的第三人不具备判断或者避免损害结果发生的知识和能力。并且在举证过程中受害一方也很难证明航天器发射行为有过错。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内还没有专门立法的情况下,关于航天发射活动中的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应适用无过错责任。
  三、航天发射中的第三人损害赔偿主体
  航天发射活动中的第三人损害中的赔偿义务主体也就是责任的承担者、是有义务向遭受损害的第三人赔偿一切损失的责任者。
  (一)国家
  1966年的《外空条约》确立了外层空间责任归结于国家的原则。根据此外层空间责任原则,一切从事外层空间活动的实际主体,不管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机关还是一个国家的非政府企事业法人单位,也不管其在国内法上处于什么地位,其从事的外空活动均被视为一个国家本身所从事的外层空间活动。《外空条约》第6条的规定,国家不但是所有空间活动的责任主体,也是本国国民或公司从事的所有空间活动的责任主体。同样,非政府实体因从事空间活动而应承担的义务也应通过其所属国来履行,如卫星登记、损害赔偿等。
  (二)非政府实体
  2002年我国的《民用航天发射服务项目许可证暂行管理办法》中提到“本办法所称航天发射服务项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已拥有产权或者通过在轨交付方式拥有产权的卫星等航天器进入外层空间的行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航天器发射活动的主体可以是除国家外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国家主导的航天器发射行为,当然的应当由政府承担赔偿责任。非政府实体主导的航天发射活动导致的第三人损害问题责任,笔者认为,根据“有损害就有赔偿”和认定侵权责任时的因果关系原则,在国内的航天发射活动中的第三人损害赔偿制度中,非政府实体主导的航天发射活动导致的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应当由非政府实体自行承担。同时国家承担补充责任,就是说,在非政府实体不足以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或者非政府实体拒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时,政府对不足部分承担补充责任。
  四、航天发射中的第三人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构建
  笔者认为,我国的航天发射赔偿责任制度应当充分借鉴航天器发射活动法律制度完备的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从以下方面制定我们国家的航天器发射损害赔偿制度。
  (一)完善航天发射中的保险制度
  由于航天发射活动具有的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发射失败,造成的损失将是极其惨重的。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航天产业,应建立强制性航天发射保险制度,规定航天器发射活动的参与者必须投保一定数额的航天器发射活动保险。
  此外,美国根据其《商业空间发射条例》规定投保第三者责任保险,发射航天器的经营者有义务进行赔偿。以及日本关于第三人责任保险的规定。第三者责任险是指对航天发射活动准备期间或者发射时造成他人身体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保险。这类保险最典型的情况就是由于航天器发射失败后坠落或者航天器发射成功后其碎片及零部件脱落造成第三者遭受损失。我国可以加以借鉴和学习。
  (二)明确政府在航天发射责任中的作用
  政府在航天发射活动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在某些情况下直接作为航天发射保险的参与者,因此国家应当是航天器发射活动导致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加之航天商业发射风险性很高,虽然世界各国均运用航天器发射商业保险制度,但是保险经营商对于航天发射市场都是慎之又慎,私营责任保险市场仍然非常的脆弱,远远低于损失赔偿额。为了保障第三人的权益,促进航天商业发射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当作为航天商业发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要承担者。
  综上所述,若国家制定相关立法,强制规定航天发射活动保险制度和第三人责任险制度。航天器发射服务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购买相应数额的航天发射保险和第三方责任险。今后,如果再次发生与文中提到的湖南省绥宁县黄土圹乡案例相类似的事件,受害人就可以以航天发射活动受损第三人的身份,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获得赔偿。如果第三人责任险仍不足以赔偿受损第三人的损失,根据上述国家承担补充责任的建议,受害人还可以得到部分国家赔偿。
  
  注释:
  [1]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简介.http://cn.cgwic.com/.2010年6月5日访问.
  [2]郝秀辉.航空器对地(水)面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论.北方法学.2008(7).
  [3]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http://www.sylu.edu.cn/gwwq/cankao/zb20032307.htm.
  参考文献:
  [1]刘茂艳.外层空间中的损害赔偿责任.青岛大学.2009.
  [2]尹玉海.国际空间法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4]龚向前.空间活动损害责任立法问题研究.中国航天.2009.
  [5]尹玉海,等.航天器发射活动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
  [6]刘小红.我国空间活动商业化与规范化的几点思考.中国航天.2001.
  [8]《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0年11月22日.http://tech.sina.com.cn/o/43243.shtml.
其他文献
美国法学教育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对职业性的强调.诊所教育模式是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法学教育的一大贡献,并且现在以为多数美国法学院所采用.受其启发,我国的法学教育亦
地理高考试题中有关时间的计算内容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科综合能力等素质水平,并且在近几年高考中常常出现,但由于本身知识点有较高难度,且在教材中安排的篇
摘要高校的法制教育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承载着培育祖国未来建设者与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如何使具备高素质、高品质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与法律信仰,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做好大学生法制教育,正确的教育途径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并对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法律意识  作者简介:沈昌海,法学硕士,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
摘要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而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保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代中学生的法制观念较为薄弱,近年来与中学生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是我国教育制度中不容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和逐步深入,教育教学监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成为了推动其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育教学监控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包括对
摘要在管理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是为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理论,检验理论,培养和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而专门安排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案例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进行组织,实施中应遵循什么原则便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管理案例教学组织过程实施原则  作者简介:刘春波、任德泽,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基层勤务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
高中政治新课标提出政治教学的宗旨是:在教导学生掌握政治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使
在应试教育下,高中语文教学唯本唯题至上,即教本、学本、考本,编题、做题、讲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就是只重考试不重素质。而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
摘要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现阶段,我国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实行素质教育。而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分支,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大学生  作者简介:栾超,沈阳师
摘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组织性强,犯罪地域较广,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特征,由于近年“打黑除恶”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本文从立法的角度,探讨了黑社会性质组在织与“恶势力”犯罪的区别,以及在定罪量刑方面值得探讨的意见。  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恶势力量刑  作者简介:杜镝,西南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