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的“世界”更精彩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阅读的教学侧重于三要素的解读,而人物形象的赏析是重中之重。有时,作者为了表现主角的形象,会用许多配角来烘托,有时候还会用一些“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整个事件的发生,从而来表现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征。本文采用以“旁观者”的角度切入来探寻小说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关键词】小说阅读教学;旁观者;个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更好地探索小说阅读的教学方法,实践以旁观者角度切入,下面以《芦花荡》《孔乙己》的课为例,探究此方法的运用。
  教學片段一
  在教学《芦花荡》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旁观者”的视角切入小说的高潮部分。在进入整体感知之后,我便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你就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者,你躲在芦叶下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朗读55—62自然段,用“我躲在苇丛里,看到______,这真是一个_____的老头子”这样的句式说话。学生兴致勃勃,纷纷举手发言。
  生1:我看到一轮红日当空,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 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悠闲自得地吃着莲蓬,丝毫不怕日本鬼子,这真是一个勇敢的老头子。生2:我看到老头子撑船有一篙没一篙的,可是船却一会儿往前冲,一会儿溜溜转了一个圆圈,这真是一个撑船技术高超又临危不乱的老头子啊。生3:我看到老头子把一大捆新鲜的莲蓬放在船头,故意让鬼子看见,又欲擒故纵地回避,外表张皇失措,心里却暗暗得意,这真是一个机智狡猾的老头 子……
  把学生放在事件“旁观者”的视角,学生的兴奋度马上提升起来了,在情境的创设中,通过转换人称,学生初步走近“主角”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片段二
  学生在观察和理解了课文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去观察文章中除了“我”在旁观,还有俩女孩。他们虽并不是文章的主角,但女孩的出现对文章至关重要,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这俩人物出现的作用是什么?文章的句子:
  1.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2.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3.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可见老头子也有温柔的一面,同时,也由于这俩女孩的负伤,才有了后面老头子报仇的情节。可以说,女孩的出现乃是为了更好地映衬老头子的形象。接着,我让学生站在女孩子的角度上,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生1:如果我是大菱,我就不喜欢他。如果不是他太过自尊自信,我就不会受伤了。生2:如果我是二菱,我觉得老头勇敢极了!老头子没有一把枪,但他运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就把日本鬼子玩得团团转,看着让人忍俊不禁,觉得他真像个老顽童。生3:如果我是二菱,我会喜欢老头子。因为当我趴在船边玩水时,老头子总会让我痛痛快快地玩儿,他真的很喜欢我们……
  用“女孩子”这个“旁观者”的角度,学生喜欢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愿去体会文本背后的情感,迫不及待地同文本对话,同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同时也理解了整个文本的人物设置的一种技巧,对小说的人物和情节设置都用来一定程度的把握。可见,“旁观者”并不是“旁观”,女孩子不“旁观”,我更不“旁观”!
  教学片段三
  说到“旁观者”,最为典型的一篇小说,便是《孔乙己》了,于是我想能否在九年级的这篇课文也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切入文本呢?如果没有“旁观者”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对于这些思考,于是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孔乙己》中旁观者有“我”“店掌柜”“吃酒的人”,针对这几个角色,我布置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文章没有“我”这个“小伙计”作为旁观者的视角来写可以吗?和从“我”的视角来写区别在哪里?(要求学生把有关于“我”的语句全部去掉,并补充语句使文章通顺)2.文章没有“掌柜”这个角色可以吗?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掌柜这个角色?请同学们去掉“掌柜”部分,并改写文章。3.文章没有这些“观众”可以吗?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么多观众?请同学们去掉“掌柜”部分,并改写。学生回答如下:
  问题一
  生1:文章小伙计去掉之后,变成了作者“鲁迅”在叙述孔乙己的事件,就带上了作者个人主观的色彩。而小伙计在里面好像就像一个孩子看待世界一样,很客观,很真实,更加显出这个社会的冷漠。生2:小伙计没有了,文章很多的情节也就没有了,一些有意思的情节也随之没有了,比如“茴香豆事件”,“我”与孔乙己之间的对话也没有了。就刻画不出孔乙己那种“可怜”和“迂腐”。生3:小伙计在孔乙己的世界里其实也是参与其取笑和歧视的一员,如果把小伙计这个角色去掉了,作者对社会控诉的力度就变得弱了。
  问题二
  生1:我也是把掌柜的角色换成了观众,这样改写之后发现“店内外快活的空气”好像少了很多。而且孔乙己显不出那么可怜了。因为少了一个天天催钱的人;少了一个在他被打断腿之后取笑的人;少了一个引起话题的人。生2:我觉得掌柜这个角色在文章中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他对孔乙己的命运是一个“旁观者”,但是实质上不是真的“旁观者”,实际上他所说的话语、他所有的态度和行为是在对孔乙己进行精神的伤害……
  可以说,无论是“小伙计”这个旁观者还是“掌柜”和“观众”,这些角色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出现不仅表现孔乙己“可怜”“可恨”“可悲”的形象,更加大对“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的人性和社会的控诉。可见,旁观者并不是真正的“旁观”,他们乃是社会以及文化的塑造者、被害者和控诉者!
  小说当中除却主角外,往往存在很多的“旁观者”,为什么不以其中一人的视角来作为小说的切入点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到小说的人物身上?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入本文呢?那就是“我”的介入,运用第一人称去将本文重新“改写”。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基础,以语言文字为落脚点,架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情感流动的桥梁。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告诫学生“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而自己何尝不需要放慢自己过于匆忙的脚步和心灵?语言若是一片森林,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她的迷人与激情。我们必将丰富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优化;欣赏;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最近有幸参加了中语会主办的一次活动,主题是“为立言奠 基——立言的五大素养与三大支柱课型”,主讲者是潘新和教授,在讲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微”时代下,如何以“微”治“微”,唤起孩子的写作欲望,启迪孩子的思维火花。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用“微电影”的作文教学法,引领孩子习作,可采取以下策略:直观感受,激发写作兴趣;开启生活源头,打开写作言路;聚集再现,习作内容具体;构思巧妙,写作方法有变化。让它有效地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成就语文教学的新精彩。  【关键词】微电影;语言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教师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点的讲述,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进而有针对地调整教学方案,保证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开展。对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完善对话的使用策略,优化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探究如何使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就业导向的作用。本文对中职院校语文课堂进行探究,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水准为目的的重要意义,并对具体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中职语文;就业导向;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活动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以外,还能够培
【摘要】记叙文教学是基于文本基础上的教学方式,文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综观初中语文教材,记叙文占有很大比重。随着课程标准的革新,记叙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思考与感悟,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因此,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发挥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注重寻找记叙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在完善教学的同时进一步
【摘要】在拼音教学中一定要以“激趣”为出发点,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领孩子自觉走进汉语拼音这座城堡,感受其魅力。同时,拼音教学可以与听、说、读、写相结合,教师先扶后放,为孩子创设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拼音教学;乐学;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汉语拼音教学要突出趣味性,应当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要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高中语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上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喜悦感,从而增强对所学知
【摘要】微写作作为一种互联网信息交流方式,快速进入到了现实写作中,它自身独有的特点更适合现代生活的需求,高考语文中也增加了微写作的试题,因此非常值得高中生学习。虽然高中生对微写作接触较多且有较高的兴趣,但是他们对其具体的写作策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本文对微写作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写作;策略浅探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微写作,一
弗雷德里科·瓦兰达斯脱掉西装,穿上不太合身的防护服,离开会议室,前往里斯本军事医院的急诊室。他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走上前线的医生,要照顾发烧、咳嗽的病人。在那些病人当中,经常有人好奇地打听他的身份。瓦兰达斯说:“他们盯着我的眼睛说:‘嘿,你不是葡萄牙体育的主席吗?能不能和我拍张照?’”  瓦兰达斯确实是葡萄牙体育足球俱乐部的主席,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十几年前,他曾经是一位预备役军医。前不久,瓦兰达斯在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分类理论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厘清教材选文的类型,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对于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王荣生提出的中学语文教材分类理论进行探讨,从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这四种选文类型入手,突出强调不同类型选文的地位、性质、功能和功能发挥方式等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这四种类型课文在实际教学中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