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保证孩子们习得他们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还可以改变他们,甚至是周边的人以及社会,基于项目式学习(PBL)恰恰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什么?它克服了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什么缺点?结合教学实例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项目式學习;人型机器人;探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现实问题,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它的框架模式旨在通过有目的地驱动学生主动完成学习周期。PBL学习框架有八大特点。
   一、从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始
   在真实的项目背景下进行学习,学生的主动性会被解决问题的需求所激发。2019年我指导学生参加了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的机器人竞赛——人型机器人全能挑战赛。比赛要求机器人在5分钟内完成多项挑战动作。学生除了要掌握机器人编程和对物理、力学平衡等知识的应用外,还要考虑如何面对一个多任务的项目,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成绩。
   二、学生成为调查者
   开始我就告诉学生要参加比赛,把手机、机器人、说明书给了孩子们,并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待他们去发现的领域,网络资源很少,只能靠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孩子们如获珍宝一样,每到我的课都要手机和机器人,几个人认真地研究着。
   三、多种学习途径带来高速成长
   将学习置于多种途径中则可以将这条道路转变为高速公路,让学习变得更加通畅高效。我让学生自己探究,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想办法搞清事物真相,或和同伴一起探究,或向老师求助,或从网络里寻找答案。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都有所不同。每个孩子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关注点、兴趣点都有所不同,岳××同学善于动手,他的自学能力很强。我每把手机和机器人给到他手里,他会自己研究手机App的用法,并向同伴们讲解。胡××同学发现手机的弊端,转而研究说明书,他们相互补充并讲解。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相互探讨,并利用网络资料,在得不到答案时,会及时来找我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老师单向输入这一种方式,而是学生多途径地探索。多学习途径结合PBL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
   四、关注的是多学科交叉的知识
   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是一种多种学科交叉的问题,学生需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理解和分析。比赛有几个环节:跨栏、钻障碍、侧行、上下楼梯、滑雪。我们先做上楼梯尝试,几个人一起摆动作、拿来书当楼梯,不断地摔倒,不断地修改。上楼梯有难度,我们就来做最基础的动作:行走!先拿机器自带的动作来学习,一帧一帧地分解动作,并还要不断地演示自己行走时的动作,每一步自己的重心在哪里,自己行走是前倾还是后仰,脚步角度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这就用到了物理知识、几何知识等。钻障碍动作的制作,分解动作:如何倒下,如何倒下前行。学生就模仿了毛毛虫爬行的一起一舒,用到人型机器人上果然效果不错。一个偶然的动作,要想它在比赛中实现,必须不断重复,还得好好观察并研究其中的运动规律。这就用到了仿真学、力学、设计学等。
   五、学生主导了整个PBL过程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作为主导,更开放地、创造性地学习。开始使用手机连接机器人,“动作演示”中机器人自带的动作、遥控器部分动作比较容易。在动作创建功能模块,孩子们遇到了困难,单个动作可以实现,但如何让动作连起来是个问题。学生试图用模块思维来解决问题,也就是把动作分解成一个个可以重复执行的模块,但不理想。于是,学生在网络里查找资料,网络里有一名大学老师讲解人型机器人的运行原理,帮助孩子们了解真相,真是如获珍宝。原来,人型机器人内部是有存储器的,手机只是通过蓝牙让存储器里的动作运行。总之,孩子们有兴趣,并在不断探索中发现问题,并想各种办法来解决。这整个过程都是孩子们在推动着。
   六、教师促进学习
   PBL根据学生的需求与所处的阶段,教学以现场授课、小组小型授课等形式进行。到真正准备比赛时,就只有两个孩子坚持下来。技能的传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远大的志向。参加比赛,除了学生有兴趣来研究,到最后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更加需要学生能耐下心来,刻意练习,并坚持下来。同样在教学上取得了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老师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
   七、核心是过程,而不是好分数
   我们鼓励学生要尝试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反复调整他们的方案,逐步解决问题。显而易见,错误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也是成长和进步的基础。学生的收获多少不以老师评判成绩多少作为标准。
   八、问题的正确答案永不唯一
   与传统的死记硬背相比,基于项目学习(PBL)的最大优势或许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出现的复杂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很少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在第二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的机器人竞赛,人型机器人全能挑战赛中,我辅导的学生岳××、胡××分别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第二名。岳××同学在这届国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参考文献:
   孙慧青.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4).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徐贵祥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经历非常重要,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悲壮、英勇以及微妙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茅盾为什么强调要写“自己身边的事”就是这个道理。鲁迅也说过,一个非洲人,从来没有见过冰块,让他去表述“冰”的感觉,那是不可想象的。我个人认为,没有战争经历的人表现战争确实有很多障碍。想象力再丰富也不可能脱离既有的经验,除非写神剧。当然,想象力也很重要,还有观察力。一个
主持人语  冰心老人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本单元中,初初将与同学们一起走进“和”的世界,感受“和”文化的无限魅力。  “礼之用,和为贵。”一个“和”字,诠释了中国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修身齐家和济世安邦的重要理念。本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或是集录古代圣贤有关“和”的论说,探寻“和”文化的源头;或是表现音乐艺术的和谐之美,揭示音乐的内在规律;或是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呼吁人与自
摘 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后,新教材采用了绘本的教学方式。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不仅丰富了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资源,更是能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通过绘本丰富他们的儿童世界。大量的绘本编入书本,力求借助绘本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一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亦是一个全新的教材,着重于孩子在小学初级阶段一些简单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意识的建立。而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应让活动串起知识的“珍珠”,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指一指、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完成角的认识过程,由具体到抽象,在观察、体验与操作中发展空間观念,让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一、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已经认识了基本的图形,所以从导入环节开始就可以从此处着手,帮助学生回忆学
“梁庄”之名太盛,以至于在公开活动上,梁鸿常常会被介绍为乡土作家。实际上,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梁鸿,在学术研究之余还写小说。梁鸿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作家很容易被安上这种那种的名头。我确实真的没有对乡土、对那种风俗化的描写去作地域性处理。所以我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乡土作家,只不过关注乡村或者城镇生活更多一点,就像有些作家更关注城市生活一样。如果让我介绍自己,我觉得“作家”就可以了。在谈到乡土文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实验小学)  摘 要:课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于一体。以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为例,努力探寻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链接,拓宽教学空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后练习;课堂教学;有效链接  一、失位:课后练习的现象透视  小学语文高段的教材按专题分组编写,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练习”,从“口语交际·
成年以后的漂泊,在一座城市又一座城市。几个工作,同事,男人,告别,写作,沉默,还有大片大片的孤独。然而由这种过程所带来的经验,令我有机会做更深入的内在探索,心底也渐渐有了力量,这是代价也是一种补偿。一直想做这样的人:独立、付出、理解、原谅、妥协……曾经有过对理想生活的想像那应该是在一座古城,城里只有一两条主干道,迎面而来的人都面熟,用微笑打招呼。只在一家菜摊买菜,在一家书店买书,在一家酒馆打酒,房
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时,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出现不少令人惋惜的错误。针对本章学习中易错内容及解题方法,老师编写了几句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口诀,以便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希望这些口诀能成为大家“避开‘陷阱’,品尝‘馅饼’”的智慧背囊。  (作者單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选自《战国策
内容摘要:70后的人气作家冯唐撰文否定了80后的青年作家代表韩寒的文学创作,认为韩寒不具备“文学的金线”。这两位作家在商业写作范畴中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文字写作之外的影视剧传媒领域也颇有收益,是跨界成功的文人代表。对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冯唐的“文学金线”的内涵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韩寒 冯唐 80后 70后  21世纪,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早年还有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一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