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思维方式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aini1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没有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物理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的特征,变通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不受现有知识和常规的束缚,敢于提出新奇的构想,能从一种思想转换到另一种思想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解决同一个物理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可能比教师还熟,只不过学生不是系统的学习,而是在游戏中学到了一些操作知识,这使学生产生了对信息技术课的渴望,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望.但部分学生只想游戏,只想对自己喜爱的信息技术的追求,错误理解信息技术就是学习计算机的使用,也对系统学习信息技术不感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全面学好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就摆在了信息技术
大家好,我叫周丽洁,来自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牛顿第三定律》。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请看大屏幕)首先来看一下本节教材。  1地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力学的基础。它体现物质间普遍联系的规律,应用极其广泛,所以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利用该定律解释有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力的
我们知道物理图象是物理规律表达的又一种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实验中还有对数据取平均的含义。很多实验采取图象法处理数据。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一实验中图象法是数据处理时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常用的测量电路有以下几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们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摒弃之前耗时低效的模式,开创出新颖奇特高效有益的教学模式.为此各位老师都在绞尽脑汁,奋力摸索,尤其是初中物理课堂更是如此.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知识、了解知识、应用知识,习题教学法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深受各位物理老师的欢迎,不断被应用于各类知识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具有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如何在课堂教
在现如今新课程的背景下,高效课堂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追求目标,但是要想真正做到高效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尝试.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摸索着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全章复习课为例,介绍实现初中物理复习高效课堂的做法.  对于《功和机械能》这一章的复习,笔者的总体设计理念是:依据我校物理组的“3 2”教学模式,依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要求,依据教学目
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图象法本质具备众多优良的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仅如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解决问题中,有一些问题解决方式只有通过图象法的形式才能够将题目解答出来,而斜率的应用对于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
“电功”是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较难驾驭的内容,一是探究的因素多,二是学生受到电阻的影响,而电功公式中并没有电阻R,如何避免电阻R的出现,于是许多老师采取以下常见的教学
微元法,就是小量研究.它是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通过研究物理模型或物理过程的一小部分,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推导出整个过程中的物理规律的物理方法.能起到简
摘要简要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历史变迁。在德育目标方面,由单纯的政治考量向教育实践的自身逻辑回归;在德育内容方面,从过度政治化、理想化、成人化要求向学生现实生活和探索周遭社会过渡;在德育实施方面,从直接的宣传教育向“润物细无声”的因素熏陶转变。德育课程教学、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学校文化建设等均在学校德育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中小学德育;道德教育;立德
初中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既是教学目标,也是评价目标,所以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也是从这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中,制定了六条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在六条具体目标中,信息交流能力在中考中较难通过纸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