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类文章习作教学策略浅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指导,教师要根据教材文本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观察景物,养成观察景物的习惯;要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让学生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同学、家长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形成读者意识。这样,能帮助学生习得表达技巧,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写景类文章;教学策略;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87-02
  写景类习作是记实作文的基本类别之一。统编语文教材编排了不少写景类文章。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堪称典范,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佳作。因此,在写景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的景物美、语言美,还要从表达的视角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写景类文章写作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学习观察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纵观统编教材的写景类文章,我们发现,这些文章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在写文章前对景物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因此,教师要依托文本,引领学生进行观察,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素材。
  (一)结合课文,习得观察方法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托文本,教会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为学生写好写景类文章奠定基础。如,《搭船的鸟》一文,教学重点要放在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明白观察越细致,就越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的阅读,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听、闻、摸、尝等也是重要的观察方法。只有多元观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明白观察的范围之广、方法之多,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写好文章。
  (二)结合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要想让学生学会观察,就要注重对学生观察对象以及观察方法的具体指导。观察对象的选取一定是学生熟悉的或者可以经常看到的景物。如,学生自己家里种的植物或者班级的花卉一角、校园风景,放学路上经常看到的景物等。明确了观察对象之后,教师可把自己随机拍下的学生熟悉的景物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当熟悉的景物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这时,教师让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景物说一说,再相机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习得观察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搭建习作支架,优化习作表达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经验、积累了观察的内容与素材之后,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中的写景类文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习作支架,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清楚的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依托文本教材,学习有序表达
  写景类文章的顺序有多种,如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游览顺序等。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学生习得写作的顺序,感受作者构思的巧妙,让学生真正把习作内容写清楚、写明白。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三年级下册的《火烧云》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抓住火烧云的变化特点进行描写的。由此可見,对景物类习作,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 即景”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学过的写景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然后,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对哪个景物感受最深刻,是朝霞之美还是夕阳西下之美,是林中百鸟争鸣还是园中鲜花怒放等。从观察对象、观察内容、观察结果等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入习作中,并鼓励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并注意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这样使学生的表达更有条理性。
  (二)依托文本教材,丰富习作表达
  在对写景类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对学生来说,有顺序的表达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清楚。这就需要教师以教材文本为范例,对学生进行写明白、写清楚的指导,以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海滨小城》一课,由于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想一想:“自己所在的城市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子写一写自己所在的城市。在学生进行仿写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方法进行写作。比如,学生想写自己所在城市的干净、整洁,或者城市的热闹繁华等,都可以采取学过的总分的构段形式进行描写,注意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一些。这样为学生搭建了具体的习作支架,使学生轻松地完成习作任务。
  三、注重多元评价,增强读者意识
  在写景类文章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写文章的目的是和别人进行交流思想的。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完成的习作进行修改与评价,或者是师生共同评价,使学生在修改评价中切实提升习作能力。
  (一)在自我评价中提升
  在文章写作完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先自我评价、自我修改。评价与修改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进行了认真观察、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是否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了等,然后对习作中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使学生的习作水平逐渐得到提升。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有的学生的写作对象是自己上学途中的林间小路。在学生写完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读者的立场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我笔下的林间小路是什么样子的?早上、中午、下午,它有什么变化呢?我把林间小路上的变化有没有写清楚?我习作中有哪些句子是让读者感到优美的或者是新鲜的?别人读完文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样,使学生成为自己习作的第一读者,反复阅读,发现习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评价与修改,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要求,帮助学生养成基于习作目标认真反思修改的习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二)在他人评价中提升
  他人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同学、家长等多个评价主体结合在一起的评价方式。教师、家长或者同学以读者身份参与习作评价,使学生在习作时能够充分考虑阅读者的意见看法,触发学生写清楚、写明白的动机,让学生的习作更上一层楼。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游 ”时,在学生写完之后,教师、同学、家长分别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教师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把游览的顺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同学评价的重点在于是否把游览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写出来了,读者看到文章之后是否有想去这个地方的冲动;家长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所写的游览顺序是否正确,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写。这样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写景类习作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会观察、写清楚、写明白、写生动等方面对进行具体的指导,注重学生习作的自我评价与多元评价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习得表达的技巧,增强学生的习作自信,让学生的习作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图文并茂的绘本,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巨大。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绘本的巨大价值,借助绘本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让学生能够认识更多的字词,拓展广阔的视野,丰富文化知识储备,提升语言能力。教师可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有效挖掘绘本的教学价值、育人功能,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绘本价值;阅读兴趣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使思维可视化,让表达情境化。针对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思维混乱、作文不生动的现状,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使学生掌握写作的规律,发散写作的思维,并形成规范的、有序的表达。教学三年级上册的习作“猜猜他是谁”,可综合运用“气泡图”“手状图”“树状图”等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搭建支架、细化表达,使学生轻松完成习作,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
[摘 要]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栏目,安排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整本书阅读。阅读实践中,应关注通读、研读、辨读三个阶段,系统设计“阅读导航—计划制定—活动创设—交流展示—思辨探究—分享评价”六个环节,使学生能建构个性化的阅读路径,实现多元思维能力发展,获得精神向上生长的力量。  [关键词]《西游记》;整本书阅读 ;三阶六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关注学生学情,精准施教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情的教学价值、把准学情的核心特质,并注重基于学情的适度拓展,使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这样的教学,真正把“学为中心”的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学情视域;教学价值;教学观念;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
“长课文”指小学语文教材中篇幅较长的课文,一般具有知识点多、内容深、阅读难度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为例,探讨“长课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注重课前自学、夯实基础教学、理清课文结构、开展小组讨论、深度品鉴课文,以期对“长课文”的教学有所裨益。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探究为核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而科学通常与严谨挂钩,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没有一个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习惯,不利于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更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而要做到这些,除了大的教学活动安排做到科学、合理、富有逻辑性,教学中的很多细节处理也很重要,例如教
[摘 要]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写作时心中所存的倾诉或交流对象,不少学生之所以写出的作品不够生动,是因为他们缺少读者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交流和审美,从而促使他们认识到读者意识的重要性;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融入实际生活和社会角色的方式调整读者意识;最后鼓励他们在情境对话和片段练习中发展读者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更精彩的作品。  [关键词]读者意识;习作能力;小学语文  [中图
[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语文园地”板块,内容设计丰富,既是对单元知识的梳理总结,也是对语文知识运用的集中训练,更是把语文知识向生活实践延伸、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深入分析“语文园地”的栏目内容和设计意图,从备课、教学、评议等方面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低
[摘 要]阅读是一道充满魅力而深含意蕴的风景,能为师生的精神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师生的自我发展晕染瑰丽的底色。多年来,安徽宿松县许岭镇中心小学致力于将校园大阅读播出新种,萌出新芽,耕耘出一片新天地。学校不断从各类培训和学习中汲取新的思想,促进师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让迷人的书香溢满校园和家园,让“阅读·悦读·悦动”的生活伴随着师生成长的每一个脚步。  [关键词]阅读;立德树人;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至简语文的本质是让学生高效学习语文。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目标简约、教学内容简括、教学流程简洁、教学拓展简明等方面下足功夫,可以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阅读教学;至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64-02  常言道:“少则得,多则惑。”可在如今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