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而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一个城市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水乡文化是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传承水乡文化并发扬光大。本文对以东莞为首的珠江三角洲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水乡文化发展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水乡文化;发展;研究
我国水乡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因此我们需要传承水乡文化并发扬光大。近年来,水乡地区抓住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大力推进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对待龙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的力度不够等。我们需要正视在传承水乡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水乡文化的发展。
一、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现状
东莞市水乡地区位于珠三角河网核心区,这里河网密布、纵横交错,水域面积广阔,具有较完整的水乡生态环境和相对浓郁的水乡人文环境[1]。该地区的龙舟、花灯、乞巧、曲艺等民俗活动丰富多样,极具民族特色。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旅游景区、农业园区、特色村落等旅游景区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仍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目前来说,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内容方面。水乡地区的自然生态保存较为完整,赛龙舟等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当地具有较高的普及性,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比较高。水乡地区的交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为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文化设施方面。水乡地区的文化设施比较齐全,已经形成了覆盖到市、镇、村的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文化设施的发展同样带动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景区、特色村落等旅游资源的建设初具成效。(三)文化精品方面。粤曲是水乡地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水乡地区的文化名片。水乡地区积极的进行人才建设,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优秀人才。(四)文化市场方面。水乡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特点,优化当地种植结构,构建了以水产养殖、蔬菜水果种植等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事业,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的融合。
然而,在水乡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实际问题[2]。这些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普及度高,但利用率不高,软件配套设施相对弱。尽管水乡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之相配套的经营管理、人才配备等方面仍然比较滞后。2.文化的传承存在断层现象。水乡地区文化传承的断层现象主要体现在部分非物质遗产文化正在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将非常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精品文化匮乏。目前来说,水乡地区的文化艺术层次仍然有待提升,缺乏相应的精品艺术创作。4.文化产业发展不成熟。目前来说,水乡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发展规划。
二、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空间布局统筹
本次规划将以一大核心区,两翼江岸协调区和沿海协调区共同发展,建立“一核两翼”的发展格局[3]。本次规划将乡镇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逐步打造出体现出中国幸福文化和水乡文化的经典文化产业带。该产业带与广州、深圳等市在文化市场营销和文化体验开发等方面合作,最终形成以文化休闲作为度假主题的文化集群带。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空间规划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空间规划图
三、水乡文化核心区建设规划
(一)龙舟文化—中堂镇
龙舟文化作为水乡文化中重要的民俗文化,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打造龙舟文化,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打造“龙飞凤舞”传统文化节。大力宣扬龙舟活动,鼓励号召人人参与。第二,打造龙舟文化体验区。建立水乡龙舟文化体验区,并且形成固定品牌,让龙舟项目成为民众娱乐的常态项目。第三,龙舟产业衍生品打造。在龙舟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积极打造与龙舟活动有关的动漫作品或龙浆糖、龙头勺等日用衍生品。
1.水乡原生态文化—麻涌镇
该地区原生态农业留存较多,因此应该重视该地区的原生态文化发展,积极推行该地“水乡文化生态休闲”项目。可以通过建设水乡原生态文化体验区、特色皇家文化养生馆等措施来加强该地的原生态文化建设。
2.七夕传统爱情文化—望牛墩镇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望牛墩镇作为七夕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以通过打造七夕传统爱情文化体验地来促进该地民俗文化的发展,可以让全国各地的游客穿上古装,在该地体验古典的婚礼文化,了解古代浪漫爱情的内涵。七夕节,又被成为乞巧节,用以祈求自己可以像织女一样的心灵手巧。因此,我们可以专门买卖与“乞巧”相关的物品,让游客体会到传统手工艺制作的魅力。
3.花灯文化—洪梅镇
洪梅镇的花灯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可以在洪梅镇大力推行花灯节等主题文化活动,并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在举办花灯节等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打造关于花灯的系列产品,加强对花灯节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四、江岸协调区建设规划
(一)民国文化—石龙镇
中山路民国建筑群是东莞的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龙老城区。该地区一直缺少文化载体,因此我们可以把该地区打造成“民国文化体验区”。在该区内设立民国革命展览厅、老照片照相馆、服饰纪念区、特色餐饮区等区域,加强该地的文化区域建设工作。
五、明代文化—石碣镇
该地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乡,因此我们可以以袁崇焕为主题,打造一个中国明代文化主题体验区。通过该体验区的打造,我们可以走进历史、感受文化,体会到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所在。
六、陶瓷文化—高埗区
该地区素以陶瓷文化发祥地著称,我们可以打造该地的陶瓷文化品牌,把中国古典艺术文化元素与陶瓷产品有机结合起来,逐渐把该地打造成陶瓷文化的产业园区,体现出该地的民俗
文化。
七、沿岸协调区规划
在沙田镇周边,打造疍家文化体验区,亲身体验疍民在船上的生活。我们可以聘请当地渔民为船老大,撑船载客游弋在水网纵横的东莞水乡。在每年春天捕鱼季节来临的时候,还可以体验当地疍民的祭拜仪式,该地居民一般祭拜的神仙有妈祖娘娘、观音菩萨、吕洞宾等。此外,由于传统的沿海地区保持着早市和夜市的习俗,因此可以继承并发扬这种文化。
八、结语
本文对以东莞为首的珠江三角洲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从该地的发展核心区、江岸协调区和沿海协调区三个方面对水乡文化发展的措施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水乡文化是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传承水乡文化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陈玲玲.东莞水乡文化建设的谱系化发展[J].剑南文学,2013,(9):168-169.
[2]曾莉莎,吕顺,王芳等.东莞水乡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思路[J].广东农业科学,2014,(5):4-9.
[3]罗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转型与特色空间营造——以东莞水乡为例[J].华中建筑,2014,(8):121-126.
关键词:水乡文化;发展;研究
我国水乡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因此我们需要传承水乡文化并发扬光大。近年来,水乡地区抓住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大力推进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对待龙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的力度不够等。我们需要正视在传承水乡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水乡文化的发展。
一、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现状
东莞市水乡地区位于珠三角河网核心区,这里河网密布、纵横交错,水域面积广阔,具有较完整的水乡生态环境和相对浓郁的水乡人文环境[1]。该地区的龙舟、花灯、乞巧、曲艺等民俗活动丰富多样,极具民族特色。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旅游景区、农业园区、特色村落等旅游景区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仍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目前来说,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内容方面。水乡地区的自然生态保存较为完整,赛龙舟等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当地具有较高的普及性,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比较高。水乡地区的交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为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文化设施方面。水乡地区的文化设施比较齐全,已经形成了覆盖到市、镇、村的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文化设施的发展同样带动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景区、特色村落等旅游资源的建设初具成效。(三)文化精品方面。粤曲是水乡地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水乡地区的文化名片。水乡地区积极的进行人才建设,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优秀人才。(四)文化市场方面。水乡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特点,优化当地种植结构,构建了以水产养殖、蔬菜水果种植等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事业,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的融合。
然而,在水乡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实际问题[2]。这些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普及度高,但利用率不高,软件配套设施相对弱。尽管水乡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之相配套的经营管理、人才配备等方面仍然比较滞后。2.文化的传承存在断层现象。水乡地区文化传承的断层现象主要体现在部分非物质遗产文化正在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将非常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精品文化匮乏。目前来说,水乡地区的文化艺术层次仍然有待提升,缺乏相应的精品艺术创作。4.文化产业发展不成熟。目前来说,水乡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发展规划。
二、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空间布局统筹
本次规划将以一大核心区,两翼江岸协调区和沿海协调区共同发展,建立“一核两翼”的发展格局[3]。本次规划将乡镇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逐步打造出体现出中国幸福文化和水乡文化的经典文化产业带。该产业带与广州、深圳等市在文化市场营销和文化体验开发等方面合作,最终形成以文化休闲作为度假主题的文化集群带。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空间规划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空间规划图
三、水乡文化核心区建设规划
(一)龙舟文化—中堂镇
龙舟文化作为水乡文化中重要的民俗文化,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打造龙舟文化,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打造“龙飞凤舞”传统文化节。大力宣扬龙舟活动,鼓励号召人人参与。第二,打造龙舟文化体验区。建立水乡龙舟文化体验区,并且形成固定品牌,让龙舟项目成为民众娱乐的常态项目。第三,龙舟产业衍生品打造。在龙舟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积极打造与龙舟活动有关的动漫作品或龙浆糖、龙头勺等日用衍生品。
1.水乡原生态文化—麻涌镇
该地区原生态农业留存较多,因此应该重视该地区的原生态文化发展,积极推行该地“水乡文化生态休闲”项目。可以通过建设水乡原生态文化体验区、特色皇家文化养生馆等措施来加强该地的原生态文化建设。
2.七夕传统爱情文化—望牛墩镇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望牛墩镇作为七夕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以通过打造七夕传统爱情文化体验地来促进该地民俗文化的发展,可以让全国各地的游客穿上古装,在该地体验古典的婚礼文化,了解古代浪漫爱情的内涵。七夕节,又被成为乞巧节,用以祈求自己可以像织女一样的心灵手巧。因此,我们可以专门买卖与“乞巧”相关的物品,让游客体会到传统手工艺制作的魅力。
3.花灯文化—洪梅镇
洪梅镇的花灯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可以在洪梅镇大力推行花灯节等主题文化活动,并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在举办花灯节等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打造关于花灯的系列产品,加强对花灯节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四、江岸协调区建设规划
(一)民国文化—石龙镇
中山路民国建筑群是东莞的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龙老城区。该地区一直缺少文化载体,因此我们可以把该地区打造成“民国文化体验区”。在该区内设立民国革命展览厅、老照片照相馆、服饰纪念区、特色餐饮区等区域,加强该地的文化区域建设工作。
五、明代文化—石碣镇
该地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乡,因此我们可以以袁崇焕为主题,打造一个中国明代文化主题体验区。通过该体验区的打造,我们可以走进历史、感受文化,体会到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所在。
六、陶瓷文化—高埗区
该地区素以陶瓷文化发祥地著称,我们可以打造该地的陶瓷文化品牌,把中国古典艺术文化元素与陶瓷产品有机结合起来,逐渐把该地打造成陶瓷文化的产业园区,体现出该地的民俗
文化。
七、沿岸协调区规划
在沙田镇周边,打造疍家文化体验区,亲身体验疍民在船上的生活。我们可以聘请当地渔民为船老大,撑船载客游弋在水网纵横的东莞水乡。在每年春天捕鱼季节来临的时候,还可以体验当地疍民的祭拜仪式,该地居民一般祭拜的神仙有妈祖娘娘、观音菩萨、吕洞宾等。此外,由于传统的沿海地区保持着早市和夜市的习俗,因此可以继承并发扬这种文化。
八、结语
本文对以东莞为首的珠江三角洲水乡地区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从该地的发展核心区、江岸协调区和沿海协调区三个方面对水乡文化发展的措施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水乡文化是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传承水乡文化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陈玲玲.东莞水乡文化建设的谱系化发展[J].剑南文学,2013,(9):168-169.
[2]曾莉莎,吕顺,王芳等.东莞水乡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思路[J].广东农业科学,2014,(5):4-9.
[3]罗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转型与特色空间营造——以东莞水乡为例[J].华中建筑,2014,(8):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