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f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基础学科的作用。它肩负着智育、德育、美育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读”、“赏”、“论”、“悟”的“四步”课堂教学模式,意在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诵读作品内容,体验作品的意境美
  
  诵读作品内容,体验作品的意境美,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作品,认真思考,将无声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再将有声语言转化为美丽的画面。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通过诵读作品,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这就为下一步的语文赏析做好了充分准备。
  诵读作品的方式很多,针对不同的作品内容,要求学生选用不同的方式诵读。对那些优美的散文、诗词、精彩语段、名言佳句,建议学生选用朗读方式。朗读,可以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能加深印象,便于理解和记忆,同时,声情并茂地诵读,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凝神静听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有声语言中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的美丽画面,然后,要求学生带着对春天的美好感情放声朗读。在婉转动听的朗读声中,“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在学生脑海中一一呈现,许多同学都陶醉在优美的画面之中,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都充满了欢乐的读书声。对于一般的议论文、说明文,建议学生选用默读的方式。篇幅较长的小说,鼓励学生采用跳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取有用的信息。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诵读”这第一步是较为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后面的几个教学环节,必须加以重视,让读书声充满整个课堂。
  
  二、品味作品语言,欣赏作品的语言美
  
  品味作品语言,欣赏作品的语言美,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二步。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教给学生赏析课文的方法,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部优秀的作品,常常以丰富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打动读者。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常常让学生找出作品中写得较精彩的部分,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咀嚼文字、感受作品语言魅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在教学他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品味作品、感受他的语言魅力:老舍对济南冬天的感情,完全融入他的语言文字之中,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小山的秀气,水墨画般的村庄,无不通过他的语言文字彰显出来。接下来,再让学生对文章的精彩片段进行仿写,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第二步,教给了学生赏析语言文字的方法,这一步,直接影响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三、讨论写作特色,领略作品的艺术美
  
  诵读作品内容,品味优美语言,只是完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写作特色,领略作品的艺术美,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三步。一篇优美的文章,除了靠丰富的语言征服读者外,还要靠匠心独运的布局谋篇吸引读者。大凡优秀的作品,作家对文章的结构、艺术手法都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如杨朔的《荔枝蜜》,作者就巧妙采用了欲扬先抑、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达到了绝佳的艺术效果。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学生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领悟作品内涵,感受作品的思想美
  
  语文课堂教学除了肩负智育、美育的任务外,还肩负着德育的任务。感悟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倾向,激发学生学习文章主人公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四步。如果把一部优秀的作品比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体的话,那么,课堂教学的前两步就是了解人体的肌肉,第三步就是欣赏人体躯干,第四步则是感受人体的灵魂。老师教学的任务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特别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地传授课本知识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如今语文课堂教学的又一大特色。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独特的文字魅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学中,学生读《鲁滨孙漂流记》,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了坚强;读《斑羚飞渡》,让学生看到了团队精神的伟大,奉献精神的无私;读蒲松龄的《狼》,使学生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狡猾的敌人,绝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在进行“悟”的教学环节时,笔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口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不少学生把从课文中悟到的心得写进了自己的日记中。看到学生随着许多优秀作品一起成长,当老师的会感到无比欣慰。
  总之,“读”、“赏”、“论”、“悟”四步教学法,正好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它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我相信,四步教学法将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通过对金华火腿产品现状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内容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统一火腿生产企业有关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过程控制等方面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式教学,主张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主动参与探究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对知识的深刻认识。从而增强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然
继续教育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和企业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研究分析继续教育视域下校企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及编排上变化很大,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只在必修模块《必修1》中编排了两章内容,选修模块再也没有接触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而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是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课程目标和各版本教材中的价值功能和呈现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散”和“乱”,很难把握,不少教师不知如何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
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新认识、新观念的反映.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决定创新意识的产生,又反作用于存在而产生变革的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意识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导火线”.物理学作为新技术应用、新学科创立、新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始终屹立于科学前沿,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这正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相关内容,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和意向.如初二物理
1病死畜禽肉的感官特征与处理1.1病死畜肉(1)胴体皮肤变化。胴体皮肤上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出血点、出血斑或大面积弥漫性出血。(2)放血部位组织状态。宰杀口不外翻,切面平滑
本研究首先以鸡汤感官评定结果及鸡汤中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药膳鸡汤的基础配方;继而在此配方下进行L9(34)正交试验,分别以鸡龄、切块大小、烹煮时
近几年,多家商业银行根据经营发展需要,推出了各自的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本文详细阐述了该类贷款的特点,并通过分析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层面提出了确定最高
桶盖是真空滚揉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其结构形态与压紧方式对机器密封性及工作可靠性有较大的影响。虽然桶盖成本在整机中所占比重不大,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桶盖存在结构
艺术是创造,创造是新奇,新奇是强刺激。艺术所造成的强刺激不单是感官刺激,同时也是情绪刺激。情绪刺激获得的信息不需要反复巩固,也能长久记忆,而且很难遗忘。提倡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性也正是基于此原理。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运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可以在享受中学习,反之亦然。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挖掘英语课程资源,对教学语言进行研究探讨,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用,利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