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计算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围绕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计算训练进行讨论,探讨提高计算训练效率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训练;有效方法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数学学科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蕴含着计算的内容,让学生对计算进行熟练的掌握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总结,并加以改进和创新和应用,从而实现计算训练有效方法的探索。
一、对学生的计算兴趣进行激发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计算较为繁琐和乏味,加上年龄的影响,容易让其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该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愿意计算,主动计算,积极地参与到计算训练当中来,在欢乐的状态下提高计算能力。教师应该将一些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教授给学生,使其可以准确、快速的进行计算,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尽量保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在对乘法口诀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的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并在游戏中融入竞争意识,让全班同学参与进来,进行抢答等活动,这个阶段的孩子好胜心理非常强,具有竞争性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为努力的学习,使其更乐意学习乘法口诀。因此,将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在提高学生计算热情的同时,还可以养成自主计算的习惯,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都比较容易出错,教室应该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学生的求知精神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从而强化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1]。
二、对学生计算能力加以培养
受到年龄、认知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大多处在具象阶段,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道具辅助计算,在学生有不懂的问题时,通过道具把问题中的数据演示出来,使其能够更为直观的理解计算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自行演示,并通过观察和讨论对计算的过程加深理解,使其可以透彻的理解计算原理,教师应将学生的具象思维向着抽象思维方面引导,比如,在对加减法进行教学时,其中退位和进位是教学一个知识点,想要学生理解满十进位的十进制知识,教师可以将整个加法的过程在计算器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通过竖式进行计算,对计算过程加以体会,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小道具来进行演示,如小方块、小木棒等辅助学习道具,除此之外,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能够不用实物辅助而独立完成,将实物计算、笔算向思维计算转变,并教会学生将计算原理和方法结合运用,从而实现计算的高效性[2]。
三、将计算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探索新鲜的事物,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这种心理特点,进行情境的设置,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乐在其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游戏、比赛等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四则混合运算”内容,在老版教材中,內容的安排十分呆板,教师通常习惯性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是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情况。同样的内容,在新教材中就将计算方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紧密的结合,让学生一边解决实际问题,一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见从实践角度出发,更容易提高教学质量。
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保证教学的多元化,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应支持和鼓励学生对计算题采用多种算法,在面对难度较高的计算题时,可以适当的采用小组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对问题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问题,通过对其他不同解法的了解,开拓学生的计算的思路,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加以保护,对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给予认同,对于错误的思维方向要采用合适的引导方法,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计算的积极性。比如,在数学计算具体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运用凑十法来讲解20以内加减法,如计算7加6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我们运用凑十法还怎样计算这道题呢,没错,可以先用7 3 3的方法,也可用6 4 3的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主导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计算训练的有效性[3]。
五、保证算法的练习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勤加练习是实现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的关键,但是教师应该明确练习的目的,不能盲目的练习,避免将题海战术作为计算练习的主要方法,教师应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进一步的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针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对计算题进行设置,确保每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训练,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将数学计算训练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4]。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数学教育应该将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学生认知的客观规律,对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有针对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计算的算理和算法,从而实现计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尚花.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训练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B版,2014,1(9):177-177.
[2]杨花妹.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措施[J].读写算(教研版),2014,3(22):368-368.
[3]谢红芬.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6,7(21):28.
[4]汪家明.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6,8(24):24-24.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 476000)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训练;有效方法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数学学科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蕴含着计算的内容,让学生对计算进行熟练的掌握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总结,并加以改进和创新和应用,从而实现计算训练有效方法的探索。
一、对学生的计算兴趣进行激发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计算较为繁琐和乏味,加上年龄的影响,容易让其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该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愿意计算,主动计算,积极地参与到计算训练当中来,在欢乐的状态下提高计算能力。教师应该将一些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教授给学生,使其可以准确、快速的进行计算,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尽量保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在对乘法口诀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的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并在游戏中融入竞争意识,让全班同学参与进来,进行抢答等活动,这个阶段的孩子好胜心理非常强,具有竞争性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为努力的学习,使其更乐意学习乘法口诀。因此,将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在提高学生计算热情的同时,还可以养成自主计算的习惯,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都比较容易出错,教室应该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学生的求知精神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从而强化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1]。
二、对学生计算能力加以培养
受到年龄、认知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大多处在具象阶段,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道具辅助计算,在学生有不懂的问题时,通过道具把问题中的数据演示出来,使其能够更为直观的理解计算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自行演示,并通过观察和讨论对计算的过程加深理解,使其可以透彻的理解计算原理,教师应将学生的具象思维向着抽象思维方面引导,比如,在对加减法进行教学时,其中退位和进位是教学一个知识点,想要学生理解满十进位的十进制知识,教师可以将整个加法的过程在计算器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通过竖式进行计算,对计算过程加以体会,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小道具来进行演示,如小方块、小木棒等辅助学习道具,除此之外,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能够不用实物辅助而独立完成,将实物计算、笔算向思维计算转变,并教会学生将计算原理和方法结合运用,从而实现计算的高效性[2]。
三、将计算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探索新鲜的事物,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这种心理特点,进行情境的设置,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乐在其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游戏、比赛等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四则混合运算”内容,在老版教材中,內容的安排十分呆板,教师通常习惯性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是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情况。同样的内容,在新教材中就将计算方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紧密的结合,让学生一边解决实际问题,一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见从实践角度出发,更容易提高教学质量。
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保证教学的多元化,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应支持和鼓励学生对计算题采用多种算法,在面对难度较高的计算题时,可以适当的采用小组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对问题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问题,通过对其他不同解法的了解,开拓学生的计算的思路,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加以保护,对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给予认同,对于错误的思维方向要采用合适的引导方法,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计算的积极性。比如,在数学计算具体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运用凑十法来讲解20以内加减法,如计算7加6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我们运用凑十法还怎样计算这道题呢,没错,可以先用7 3 3的方法,也可用6 4 3的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主导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计算训练的有效性[3]。
五、保证算法的练习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勤加练习是实现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的关键,但是教师应该明确练习的目的,不能盲目的练习,避免将题海战术作为计算练习的主要方法,教师应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进一步的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针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对计算题进行设置,确保每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训练,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将数学计算训练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4]。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数学教育应该将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学生认知的客观规律,对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有针对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计算的算理和算法,从而实现计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尚花.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训练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B版,2014,1(9):177-177.
[2]杨花妹.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措施[J].读写算(教研版),2014,3(22):368-368.
[3]谢红芬.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6,7(21):28.
[4]汪家明.谈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6,8(24):24-24.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 4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