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静物素描教学的思考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美术专业的基础教学是沿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训练和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
  关键词:美术教育 静物素描 基础训练
  
  提高学生对静物素描造型艺术的基础认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思维方式的梳理和审美情操的培养,是中学阶段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
  中学美术专业的基础教学是沿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训练和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以对客观事和物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例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临摹好的作品过渡到实物写生。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为教学要点,分阶段展开。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结构的合理分析及画面的有序组织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
  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也用虚线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结构的合理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
  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以上办法,要求学生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使画面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有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的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的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他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不同的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刺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
  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力度感和深厚感及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指导作用,以课题单元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要注意探索与研究创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并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为美术爱好者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创作出富于想象力的好作品。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但是,在考试压力下,语文的人文性也渐渐被弱化。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文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把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体现出高中语文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缺失 渗透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精神,是弘扬人的价值,正确认识人生意义,探索生命意味,追求人性真、善、美的情愫与精神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屡屡发生。如幼儿园女教师拎起幼儿的耳朵,双脚离地的幼儿惊恐地放声痛哭;给多嘴的幼儿嘴上贴上胶带;向做不出算术题的幼儿扇七十多个耳光……这样的画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震慑着我们的心魂。  到底还有多少“虐童”事件没有被曝光,“虐童”只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自己的孩子是否曾在、已经在,或者将在“药儿园”上学等,都成为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而答案我们却不得而知。出现“虐童”事
摘要: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走进《内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转化了教学模式。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惫,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减少。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内科护理学》 应用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
摘要:针对软件工程学科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本文从课堂授课模式、作业实践、考核体制等环节,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切实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语课  软件工程学科 教学改革     在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外语词汇,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的能力,并且还能够及时地把握学科动向。因此,在这类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已势在必行。   一、
摘要:优效课堂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策划下,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活动,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指一节课内)高效地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出具有特色的课堂。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下的八年级二班语文优效课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实现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构建 优效语文课堂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针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也很多,很多教师把追求实效、高效、优质的优效课堂作为最终目标。如何达到教与学的和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高中美术鉴赏课也不例外。要上好一堂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师必须注重课堂的整体设计,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既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忽略知识的传授。  一、教学理念要新颖  美术鉴赏课选择的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和生成性,内容要多元化,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感知、体会并理解古今中外传统美的基础上,让他们传承、发展并创新理念,让他们知道美术不是空中楼阁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越来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以《世界文化之旅》为例,阐述了如何实施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政治 自主学习 《世界文化之旅》 策略  一、学情分析  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中学生和其他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近。有些学生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却不了解本民族文化;有些学生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态度;有些学生在进行跨国文化交流时,由于语言问题和价值观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人的思维、谈吐、气质和处事能力。创新思维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思维常规的界限,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能产生新颖、独创甚至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可以提高人的语文素养,这就使得语文教学自然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任务。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五种可行方法:  一、品析文本,打破惯性创新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
摘要:在引导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动态和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困生进行积极引导,从而帮助学困生找回自信。  关键词:学困生 关爱教育  他们,理应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却在同伴的嘲笑声中感受孤独;他们,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却在师长的叹息中逐渐麻木……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孤独,使他们的眼神多了一丝无助和冷漠。他们,就是学困生。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制约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方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 核心竞争力 提升 方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市场逐渐放开,民办高校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民办体制是民办高校的优势所在,但是如何发挥体制的优势,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核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