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对比初中数学教学与问题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从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一是要淡化情境创设的形式,追求问题情境的本质;二是要关注问题情境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创设 注意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情境创设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有效聯系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因此,很多一线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究,如创设悬念情境、冲突情境、开放情境、操作情境、应用情境、故事情境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也造成了一种教学中不应出现的现象,即情境创设流于形式、牵强而作,为情境创设而创设。这就违背了落实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和激发学生学习心向的情境创设目的、需要引起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高度注意。对此,结合教学实践,我以为,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淡化情境创设的形式,追求问题情境的本质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着形式的采取,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与之相对应。把这一道理放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似乎应该是我们的第一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问题情境创设就必须或只能选择生活情境或者某一种情境。教学实践给予我们的反思与启示也是这样,我们可以有最优化的选择。
  以“平方差公式”的学习为例。仔细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在学习平方差公式之前的引言中,即说“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可以写成公式的形式”,在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时,教材采用的导入方式则是“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然后是3个特殊的多项式相乘的算式“(1) (x+1)(x-1)=______;(2) (m+2)(m-2)=______;(3)(2x+1)(2x-1)=______。”两者综合我们发现,教材导入新知所采取的方法与现实生活,哪怕是虚拟生活情境都没有一点关联,仅仅是从数学学科知识发展的角度、从一般知识引向特殊知识的一个过程。这个导入过程的基础和前提是,此前,仅仅在上一节数学课,学生刚刚学习过和掌握了普通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相关知识并掌握、熟练了其基本规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而翻遍教材的整个章节,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和生活直接相关的练习题目,也说明我们的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离开具体生活而建立在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在学习这一节知识时,我们教师完全没有必要绞尽脑汁去搞什么新奇特的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只需把上一课时的学习与巩固训练情境进行必要的重现与延伸,以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为由,写出几个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算式让学生们计算,在此过程中顺利而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虽是教学常规,却是一种必需,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无生活故事中的“趣”,却有数学学习的“趣”。
  二、要关注问题情境的实效性
  问题情境创设绝不仅在于情境本身,而应关注情境载体下教学目标的实现,关注教与学的效果。反观我们的数学课堂与问题情境创设,教师仅仅满足和停留于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打出文字或图形并进行过程演示等层次的现象绝不是孤例。这样一种不给或者缺少了学生阅读、观察、思维、巩固、熟练等时空的情境创设,至少,在形式上是不完整的,在效果上是大打折扣的。实际上,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境创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独立的数学思考。如果缺少了这样一个过程,如果教师越俎代庖,过早地进行了所谓的“引导”和“启发”以及过程展示,就难以体现数学学习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理念,使之流于形式。教学效果的取得及其对后续教与学的影响,也必将会是降低和消极的。
  根据余文森教授的研究,情境创设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境”,一个是“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关注和活动的“情”,并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时,务必要做到以境导学、促学,以情感人、育人。教学实践也说明,好的问题情境创设会让教师身处其中变得更有活力,会让学生浸润其中兴趣盎然地进行数学学习,会让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积极而热烈、内容丰富而多彩。这里,“好”的情境创设的要求也是具体的,即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形式采取上的灵活、多样和新奇,与形式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上的趣味、丰富和科学,要注意教学各因素的有机结合,避免过于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重要内容的不良倾向;“好”的情境创设还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兴趣与爱好等相契合,使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认知冲突,最终培养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语)。
  总之,虽然初中数学教学与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不止于此,在不同的角度下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但无论如何,我们的情境创设都应关注情境创设的本质和它的实效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认真思考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获得什么及其实际可以取得的效果是否高效,任何偏离了这两个关注点的情境创设都是不成功的。而这,正是要引起我们注意和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所要努力避免的。
其他文献
有很多人问过我,最近没有写东西吗?面对这个问题,我常是仓皇地一语带过,马不停蹄地带领发问者进入另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  四围寂静之时,我与我的灵魂比肩而坐。我问它:“想不想写点什么?”它倏地瘫软成一团,疲惫至极的样子。我继续问:“为什么不写东西了?”最终是场没有展开就结束的对话。因我与它都同样地爱逃避问题。  我的世界应该就是我灵魂的形状——没有形状。它没有尖利的边缘轮廓,没有坚硬的内核。我的
科学家对昆虫和蜘蛛类节肢动物复杂性生活的探索,带给我们很多惊奇。  用美国著名作曲家科尔·波特的话来说:“鸟儿做这事,蜜蜂做这事,连跳蚤也做这事。”“男欢女爱”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然而,昆虫和蜘蛛类节肢动物的“爱情生活”却是整个动物王国中最为复杂的。无论雌雄,为了在求偶之战中占据上风,都进化出了非凡的策略。  对于某些物种来说,性爱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例如,雄性尘螨会强制性地“绑架”雌性尘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