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其施工难点,针对其施工难点,探讨了基础底板浇捣方法,采取基础底板浇捣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抗渗漏性能,并采取有效的了温度控制与养护措施。
【关键词】 大体积砼;施工工艺;质量;温测;养护;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中经常涉及的大体积砼往往具有体积较大、结构厚、抗渗漏等级要求高、钢筋密等特点,对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必须针对其固有的特征,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与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惟其如此,才能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确保砼的质量与功能。
1 工程概况
无锡保利达广场一期AB地块8~12#楼住宅总承包工程位于无锡市崇安区解放路以北、通运路以西,北临古运河。无锡保利达广场一期AB地块8~12#楼,由2栋29层高层住宅及3栋46层超高层住宅组成,地下建筑面积约25354㎡,地上建筑面积约72670㎡,总建筑面积约98024㎡。大底板面积为12800㎡。
2 工程难点分析
2.1底板砼体积大
整个底板混凝土方量约为13400m3,要求一次性浇捣完成。
2.2底板厚度大
本次混凝土大底板厚度900mm~2100mm,底板澆筑以后浇带为界分三次进行浇捣为三个区域同后浇带分别为A区1800m3底板厚度为900mm,B区3600m3底板厚度为900mm~1500mm,C区8000m3底板厚度为900~2100mm。
2.3砼抗渗漏等级要求高
本工程底板砼强度为C30,抗渗等级为P8。
3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捣工艺
针对该工程底板砼的体积大、厚度大、抗渗等级要求高等难点,在具体施工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施工工艺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3.1基础底板浇捣方法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总方量为13400m3,混凝土采用分三次浇捣的施工方法。考虑场地条件及混凝土浇捣作业面等因素,考虑A块采用3台泵,B块采用4台泵,C块采用6台泵,另设一台备用,按每台每小时30m3计,最大方量C块大底板混凝土约在45小时内完成。浇捣方向是由西向东方向退打。
3.1.1混凝土泵送
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初凝时间。混凝土泵送即将结束前,估算尚需用的混凝土数量,并及时告知混凝土搅拌站。泵送完毕时,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
3.1.2混凝土浇捣施工工艺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卸点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上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内的混凝土质量,要求不出现夹心层。混凝土由西向东大斜面分层下料,分皮振捣,踏步式向前推进。每皮厚度为50CM左右,每皮覆盖时间控制在6小时内。每台泵的浇捣速度平均每小时不少于30m3。如A块3台泵每小时供应混凝土量不少于90m3。由于混凝土供应速度大于混凝土初凝速度,确保了混凝土在斜面处不出现冷缝,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混凝土初凝时间达到5~6小时。
3.1.3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流动性大的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由于混凝土垫层在施工时,已预先在横向上做出适当的坡度,使得大部分泌水可顺垫层坡度通过两侧模板底部预留孔排出坑外。少量来不及排除的泌水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被赶至基坑顶端,用水泵抽走。混凝土浇捣前及浇捣时,基坑表面积水由设置在垫层内的临时集水坑、潜水泵向基坑外抽出。
3.1.4混凝土浇捣标高控制
严格控制板面标高,用水平仪将标高引测至基坑内,用短钢筋标明红油电焊在底板表面钢筋上以控制标高,布置的间距为3000mm。重要部位用麻线定标高。
混凝土表面处理做到“三压三平”扫帚扫毛。首先按面标高用铁锹拍板压实,长刮尺刮平;其次初凝前用铁滚筒数遍碾压、滚平;最后终凝前,用木蟹打磨压实、整平,防止混凝土出现收水裂缝。
4 大体积砼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采取基础底板浇捣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抗渗漏性能
由项目部组成一个大体积混凝土浇捣领导和施工生产班子,负责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确保混凝土浇捣顺利进行。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砂的细度模数在2.3以上,含泥量小于2%,石子为“5~25”连续级配,并适量掺入粒径稍大的石子,含泥量小于1%;改善砼浇筑过程中的泌水现象;控制浇筑入模温度等措施。保证粉煤灰、抗渗剂、等外掺剂要达到设计及国家地方规范规定的标准。混凝土坍落度严加控制,到达现场为120±30。严禁任意加水现象产生。按规定要求批量制作混凝土试块,按200m3制作一组R7、R28、R45三个龄期标养砼及一组同条件砼试压,每500m3制作一组抗渗砼试压,其中标养以R45作为评定标准。
每台泵车进料量要及时反映到调度室,按浇捣总量及时平衡搅拌车进入各泵位,基本做到混凝土浇捣速度相同,齐头并进。混凝土浇捣时按每皮下料高度控制在50cm,作到边下料边振捣,每台泵的混凝土浇筑面不少于3只振动棒进行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浇捣必须连续进行。采用测温、保温(混凝土表面)、等技术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度,不产生结构贯穿性裂缝,提高抗渗漏性能。
4.2大体积基础底板砼的温度控制措施
为了解底板大面积砼内部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及时掌握底板砼中心与承台砼表面及砼表面层与大气温度间温差变化我们通过测温进行监测,监测中如发现温差超过规定要求时,可采取措施防止砼产生温差而引起的裂缝。 4.2.1混凝土测温
按常规测温方法需留设测温孔和本工程面积较大的工作实际情况,电梯基坑混凝土厚度最大,本工程取具有代表性的测温点采用温度计测温。测温点平面位置:①每个电梯基坑内均布置两个点位,对预留测温孔采用温度计测温,以便于校验;②在两个电梯基坑相邻中间布置1个点位;③在底板边缘及转角处电子测温点边上不均匀布设预留测温孔采用温度计测温,以便于校验。每个点位分别在混凝土厚方向布置测点,以混凝土表面100mm,中间部分不超出500mm,底板200mm为宜用以测量底板内部及表面温度。底板边缘测点距底板边缘≤500mm,但大于50mm。
4.2.2測温点的埋设
测温点布置在Dg48钢套管内并灌满清水,每个测温点埋设标高按布点要求。钢套管应事先按标高要求焊接在f12-f14钢筋上备用。温度计埋入钢套管后,即按测点布置要求将钢筋插入底板,并与底板钢筋焊接以固定。
4.2.3大体积砼的温度测量
砼入模前应测定砼入模温度。自砼入模至砼浇捣完毕起七天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第八天起至第十四天,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十四天以后一般情况下,可停止测温。每测温一次,应及时计算出每个测温点的升温值及与砼表面的温差,并计算出砼表面与大气温度之差。凡底板砼中心区砼与砼表面温度差超过25℃时,是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大于20℃时,应及时采取保温应急措施,防止底板砼产生水化热引起的裂缝事故。
自砼入模至砼浇捣完毕起七天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第八天起至第十四天,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十四天以后一般情况下,可停止测温。每测定温度一次,及时计算出每个测温点的升温值及与砼表面的温差,并计算出砼表面与大气温度之差。底板砼中心区域与砼表面温度差超过25℃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大于20℃时,采取措施防止温度继续升高。
4.3大体积基础底板砼的养护措施
养护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小混凝土的温度梯度,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开展。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在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和麻袋作保温保湿养护,麻袋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在墙、柱插筋处也须覆盖密实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的温差在25℃以内。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差超过25℃时,每超过约1.5℃应紧急增加覆盖一层麻袋(厚10mm),控制温差。麻袋覆盖时间及厚度根据测温情况而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天。承台覆盖养护前应及时弹出柱、墙及梁的控制线及轴线,以保证地下层排架能在底板养护后期及时支设。
5 结语
综上,无锡保利达广场一期AB地块8~12#楼住宅工程的混凝土大底板厚度较大、体积大、抗渗漏等级要求高,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混凝土初凝时间达到5~6小时,确保了混凝土在斜面处不出现冷缝,提高了抗渗漏性能;经采取温度测量控制与养护措施,大体积砼的实际温差控制在20℃左右,混凝土未出现裂缝,达到了保证质量安全的效果,完全达到了抗渗漏P8的等级。
参考文献:
[1]刘智.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13(18)
【关键词】 大体积砼;施工工艺;质量;温测;养护;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中经常涉及的大体积砼往往具有体积较大、结构厚、抗渗漏等级要求高、钢筋密等特点,对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必须针对其固有的特征,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与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惟其如此,才能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确保砼的质量与功能。
1 工程概况
无锡保利达广场一期AB地块8~12#楼住宅总承包工程位于无锡市崇安区解放路以北、通运路以西,北临古运河。无锡保利达广场一期AB地块8~12#楼,由2栋29层高层住宅及3栋46层超高层住宅组成,地下建筑面积约25354㎡,地上建筑面积约72670㎡,总建筑面积约98024㎡。大底板面积为12800㎡。
2 工程难点分析
2.1底板砼体积大
整个底板混凝土方量约为13400m3,要求一次性浇捣完成。
2.2底板厚度大
本次混凝土大底板厚度900mm~2100mm,底板澆筑以后浇带为界分三次进行浇捣为三个区域同后浇带分别为A区1800m3底板厚度为900mm,B区3600m3底板厚度为900mm~1500mm,C区8000m3底板厚度为900~2100mm。
2.3砼抗渗漏等级要求高
本工程底板砼强度为C30,抗渗等级为P8。
3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捣工艺
针对该工程底板砼的体积大、厚度大、抗渗等级要求高等难点,在具体施工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施工工艺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3.1基础底板浇捣方法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总方量为13400m3,混凝土采用分三次浇捣的施工方法。考虑场地条件及混凝土浇捣作业面等因素,考虑A块采用3台泵,B块采用4台泵,C块采用6台泵,另设一台备用,按每台每小时30m3计,最大方量C块大底板混凝土约在45小时内完成。浇捣方向是由西向东方向退打。
3.1.1混凝土泵送
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初凝时间。混凝土泵送即将结束前,估算尚需用的混凝土数量,并及时告知混凝土搅拌站。泵送完毕时,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
3.1.2混凝土浇捣施工工艺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卸点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上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内的混凝土质量,要求不出现夹心层。混凝土由西向东大斜面分层下料,分皮振捣,踏步式向前推进。每皮厚度为50CM左右,每皮覆盖时间控制在6小时内。每台泵的浇捣速度平均每小时不少于30m3。如A块3台泵每小时供应混凝土量不少于90m3。由于混凝土供应速度大于混凝土初凝速度,确保了混凝土在斜面处不出现冷缝,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混凝土初凝时间达到5~6小时。
3.1.3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流动性大的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由于混凝土垫层在施工时,已预先在横向上做出适当的坡度,使得大部分泌水可顺垫层坡度通过两侧模板底部预留孔排出坑外。少量来不及排除的泌水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被赶至基坑顶端,用水泵抽走。混凝土浇捣前及浇捣时,基坑表面积水由设置在垫层内的临时集水坑、潜水泵向基坑外抽出。
3.1.4混凝土浇捣标高控制
严格控制板面标高,用水平仪将标高引测至基坑内,用短钢筋标明红油电焊在底板表面钢筋上以控制标高,布置的间距为3000mm。重要部位用麻线定标高。
混凝土表面处理做到“三压三平”扫帚扫毛。首先按面标高用铁锹拍板压实,长刮尺刮平;其次初凝前用铁滚筒数遍碾压、滚平;最后终凝前,用木蟹打磨压实、整平,防止混凝土出现收水裂缝。
4 大体积砼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采取基础底板浇捣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抗渗漏性能
由项目部组成一个大体积混凝土浇捣领导和施工生产班子,负责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确保混凝土浇捣顺利进行。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砂的细度模数在2.3以上,含泥量小于2%,石子为“5~25”连续级配,并适量掺入粒径稍大的石子,含泥量小于1%;改善砼浇筑过程中的泌水现象;控制浇筑入模温度等措施。保证粉煤灰、抗渗剂、等外掺剂要达到设计及国家地方规范规定的标准。混凝土坍落度严加控制,到达现场为120±30。严禁任意加水现象产生。按规定要求批量制作混凝土试块,按200m3制作一组R7、R28、R45三个龄期标养砼及一组同条件砼试压,每500m3制作一组抗渗砼试压,其中标养以R45作为评定标准。
每台泵车进料量要及时反映到调度室,按浇捣总量及时平衡搅拌车进入各泵位,基本做到混凝土浇捣速度相同,齐头并进。混凝土浇捣时按每皮下料高度控制在50cm,作到边下料边振捣,每台泵的混凝土浇筑面不少于3只振动棒进行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浇捣必须连续进行。采用测温、保温(混凝土表面)、等技术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度,不产生结构贯穿性裂缝,提高抗渗漏性能。
4.2大体积基础底板砼的温度控制措施
为了解底板大面积砼内部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及时掌握底板砼中心与承台砼表面及砼表面层与大气温度间温差变化我们通过测温进行监测,监测中如发现温差超过规定要求时,可采取措施防止砼产生温差而引起的裂缝。 4.2.1混凝土测温
按常规测温方法需留设测温孔和本工程面积较大的工作实际情况,电梯基坑混凝土厚度最大,本工程取具有代表性的测温点采用温度计测温。测温点平面位置:①每个电梯基坑内均布置两个点位,对预留测温孔采用温度计测温,以便于校验;②在两个电梯基坑相邻中间布置1个点位;③在底板边缘及转角处电子测温点边上不均匀布设预留测温孔采用温度计测温,以便于校验。每个点位分别在混凝土厚方向布置测点,以混凝土表面100mm,中间部分不超出500mm,底板200mm为宜用以测量底板内部及表面温度。底板边缘测点距底板边缘≤500mm,但大于50mm。
4.2.2測温点的埋设
测温点布置在Dg48钢套管内并灌满清水,每个测温点埋设标高按布点要求。钢套管应事先按标高要求焊接在f12-f14钢筋上备用。温度计埋入钢套管后,即按测点布置要求将钢筋插入底板,并与底板钢筋焊接以固定。
4.2.3大体积砼的温度测量
砼入模前应测定砼入模温度。自砼入模至砼浇捣完毕起七天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第八天起至第十四天,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十四天以后一般情况下,可停止测温。每测温一次,应及时计算出每个测温点的升温值及与砼表面的温差,并计算出砼表面与大气温度之差。凡底板砼中心区砼与砼表面温度差超过25℃时,是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大于20℃时,应及时采取保温应急措施,防止底板砼产生水化热引起的裂缝事故。
自砼入模至砼浇捣完毕起七天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第八天起至第十四天,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十四天以后一般情况下,可停止测温。每测定温度一次,及时计算出每个测温点的升温值及与砼表面的温差,并计算出砼表面与大气温度之差。底板砼中心区域与砼表面温度差超过25℃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大于20℃时,采取措施防止温度继续升高。
4.3大体积基础底板砼的养护措施
养护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小混凝土的温度梯度,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开展。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在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和麻袋作保温保湿养护,麻袋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在墙、柱插筋处也须覆盖密实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的温差在25℃以内。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差超过25℃时,每超过约1.5℃应紧急增加覆盖一层麻袋(厚10mm),控制温差。麻袋覆盖时间及厚度根据测温情况而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天。承台覆盖养护前应及时弹出柱、墙及梁的控制线及轴线,以保证地下层排架能在底板养护后期及时支设。
5 结语
综上,无锡保利达广场一期AB地块8~12#楼住宅工程的混凝土大底板厚度较大、体积大、抗渗漏等级要求高,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混凝土初凝时间达到5~6小时,确保了混凝土在斜面处不出现冷缝,提高了抗渗漏性能;经采取温度测量控制与养护措施,大体积砼的实际温差控制在20℃左右,混凝土未出现裂缝,达到了保证质量安全的效果,完全达到了抗渗漏P8的等级。
参考文献:
[1]刘智.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