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乡镇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dfd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对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乡镇教学设施落后,加之缺少教学资料,教师仍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乡镇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大的难题。要使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有趣、想学。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标下的乡镇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关键词】新课标乡镇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目前,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变成了为应试而采取的短视行为,纷至沓来的资料,无边无涯的题海,搞的师生苦不堪言,语文课成了十足的应考训练课。再加上乡镇中学都处于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大部分乡镇中学视野相对狭窄,文字功底较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乡镇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困难较大。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尝试和创新,已成为乡镇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
  课文并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同试卷上的阅读材料一样,仅仅是一篇范文,一个个例而已。在具体教学中,学习语文大可以像学习英语一样实现量化,把一学期、一单元、一篇课文所涉及的听、说、读、写的知识和技能一一地罗列出来,然后将这些内容形成系统和网络,将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的方法详细地安排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系列化教学。 同时让学生明白,语文课不是学课文,而是学知识、学技能、学运用。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可以把传统以课文学习和作文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语文课,分成“语文知识课”和“语文能力训练课”。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前者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为主,包括语文的基础语法知识,以及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所安排的其他相关的知识等,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后者以训练为主,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规则和方法,经训练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为方便论述而将两者分开来谈。在实际教学中,两者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分开的,一节课里边应该是既有理论讲授,也有示例分析,还应有实践训练。只能说它是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二、转变教学模式
  在一些相对落后的乡镇学校,绝大多数教师依然沿袭多年来“讲解—接受”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节课,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缺乏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这限制了教学进步,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运用多媒体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接地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就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诗的意境相近的课堂氛围,选择钢琴曲“星空”,并用powerpoint展示几幅城市夜空灯火闪烁的图片和暗夜星空的图片。再自定义动画使诗句字幕式的出现。在一幅城市夜空与星空相互辉映的图片上,此时要求学生不用看书,只需注视画面倾听范读。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应用语文知识,保护他们的自尊和学习激情;要把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趣味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和帮助,体验集体荣誉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教师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文应用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经常和学生谈心,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相互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改进教学方法
  3.1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为此,教师要加强引导工作,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且要逐渐淡化分数至上、考试第一的思想,引导他们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如《鸟的天堂》一课教学中,巧用电化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当学生面对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音乐,进入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时,板书课题后可以设疑:“你能用语言描绘你所见到的景色吗?‘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导语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好奇的心态,急切地希望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转化为欲“一睹庐山真面目”的认知内驱力。所谓的将乐贯穿于教学之中,也就是这个道理。
  3.2加强教学设计
  教师精心备课、切实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是呈现给学生新知识的关键。备课越认真,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越好,课堂效率也就越高。在此,不可忽略的一点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处理教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精心设计教案。设计教案时,教师要清楚学生需要学什么以及怎样学,因此设计教法和学生学法非常重要。如在《社戏》的教学中,探究快乐产生的原因是该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笔者有意识的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风筝》拿来让他们对比分析,主要采用学生自由辩论的形式。有的学生认为快乐的原因在于有朋友陪,有的则不然,只是都说不出实在的理由。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让同学们探究一下不快乐的原因,也许会有所收获。在唧唧喳喳声中,同学们说出了答案:三味书屋中不快乐是因为先生的严厉管教和书本的艰深难懂《;风筝》中不快乐的原因是自己的蛮恨和弟弟的懦弱。而且还找到了两个“不快乐”的共同之处:封建礼教的束缚。如三味书屋中“我”因为不敢“犯上”而不快乐《,风筝》中“我”因为“被犯”而不快乐。同学们在分析不快乐原因的基础上便得出了“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是“迅哥”真正快乐的原因,并举例来说明,如文中伙伴们平等相待,即使打了“太公”也没有人会想到“犯上”,敢与八公公讲理,甚至说他“八癞子”等。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能使学生的内驱力得到充分的调动,也使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3.3注重创新教育
  教师要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
  四、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学语文的成绩测试将仍然作为考核学生素质和学业水平的重要标准,考试将仍然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参量标准。甚至有些教师为了提高班级的升学率,仍然坚持题海战术,让学生埋入题海之中,因而,对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进行相应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而这其中所采用的考核评价手段,也将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某些积极的影响,对中学语文考试的方法、内容应该继续深化。因此,在语文的考核评价方面,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与保护,突出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与多变性,更加关注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以“生活即学习”的态度,对于语文考试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应该是分阶段、多层面的;对于考试的态度,考试并不是由某一次单独的考试来实现或者完成的,而应该由平时的知识竞赛、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等多方面所组成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乡镇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受目前教育体制及现有条件的限制,面临很大的挑战,要摆脱眼下的困境,语文教师就必须从自我做起,打破僵硬乏味的模式,勇于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主动学习的驱动力,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抓住课内,盯住课外,引导学生向生活学,向社会学,同时要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总之,只有坚持不懈地改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广泛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新型语文教学理念及方法,才能真正提高乡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福荣.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27-28.
  [2]薛文.新课改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角色及转换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3]薛义.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J].学周刊,2011(8):55-56.
  [4]王祯功.关于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若干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155.
其他文献
人不同于动物的象征之一是思考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习惯应该从小开始。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孩子的心灵,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需要增加重视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标准
中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它将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而数学作为主要学科,复习策略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怎样科学的设计,精心的组织课堂教学
【摘要】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声、形、色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造立体化环境,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在语文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本文主要从以下六点阐述: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好汉语特别是提高汉语写作能力对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来说也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学习好汉语,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的理解与了解祖国的文化,更好的融入拥有5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他们智力的催化剂.因此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时,才不会自卑,抑郁,急躁,庸庸碌碌:就能够积极主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这种感觉:自己在课堂上讲得很精彩;但是,从学生的作业或者考试来看,做错的地方也超出老师的想象。这说明学生根本没有掌握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In
新时期,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要引导中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本文就有效引导中学生进行数学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  下面我来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和优势。  一、 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
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认知方式、特点的不同,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尤其是低年级应采用游戏、猜谜、字的组合、联想、认一认“同类家族”中的成
本研究探讨中国高中学生性别与偏好的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接受调查的高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以中等乃至低频率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更多的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