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凑数,经历调整, 建立模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3页。
  【课前思考】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现被编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笔者曾以“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1个头,从下面数,有28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为例,做过两次前测,一次是农村小学的一个四年级班(39人,从未学过奥数),结果只有2人凑出了正确结果,另一次是城镇小学的一个四年级班(43人),结果只有9人得出了正确结果(包括学过“假设法”的5人),这说明“鸡兔同笼”问题真的很难。当时也让会假设法的学生给大家说一说,结果大家都听不懂,但凑数法没怎么说就明白了。因此,只有“凑数和调整”才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最好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调整”的过程,建立“兔鸡同笼”问题的解题模型。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猜测、调整”。
  【教学难点】
  怎样调才能一步到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直接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鸡兔同笼”问题,你猜猜看,它可能要我们研究点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1个头,从下面数,有30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请同学们自主读题,尝试解决。
  师:谁愿意汇报?
  预设一: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或全部是兔。
  预设二:凑数法(如右图),先猜鸡是5只,兔是6只,结果总结脚多了4只,于是又猜鸡是6只,兔是5只,结果还是多2只,最后换成鸡是7只,兔是4只,正确了。
  师:有的同学用了“假设全部是鸡或全部是兔”的方法,但我们都听不懂,而另一种“先猜测再调整”的方法,却让我们一看就明白了,你愿意用这种方法试试吗?
  课件出示例2: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4个头,从下面数,有4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让学生用“猜测、调整”的方法尝试)
  组织展示和交流(不同的学生选择的数据可能会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从不正确调整到正确。交流中可以渗透列表法和画图法,比如下图)。
  (设计意图:通过例1,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凑数法”,通过例2,可以让学生初步运用“凑数法”,经历了“猜测与调整”之后,再去寻找“怎样调才能一步到位”的规律,就容易多了。)
  2.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例3: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108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让学生自主解答。
  组织汇报和交流(学生的方法肯定很多,但因数据的原因,大多数方法调整起来比较麻烦)。
  师:我们发现数据大了,猜测的结果往往与正确结果相差比较大,这时候调整起来就比较麻烦。那么怎样调才能一步到位呢?请同学们继续探究。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发现?
  预设:(如右图)假设鸡有5只,兔有30只,则总脚数是130只,比正确数多22只,所以需要加鸡减兔,因为一只兔换成一只鸡会减少2只脚,所以要减少22只脚的话,可把11只兔换成11只鸡。
  师:11只是怎么得出来的?(22÷2=11)
  师:请大家再完整地写一写算式。
  预设:5×2 30×4=130(只)130-108=22(只)22÷2=11(只)5 11=16(只)30-11=19(只)
  师:如果是猜20只鸡,15只兔,你能一步调整到位吗?请试一试。
  预设:20×2 15×4=100(只),108-100=8(只),比正确数少8只,所以要减4只鸡加4只兔。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研究,你们觉得可以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预设:只要总头数正确,鸡和兔的只数可以任意猜,然后再根据总脚数进行调整。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的教学,能让学生经历多次的“猜测、调整”过程,既巩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又发现了“怎样调才能一步到位”的规律。)
  3.沟通联系
  师:我们再回到例1,刚开始的时候,有同学用了“假设全部是鸡或全部是兔”的方法。现在你们能看懂吗?
  预设:假设全部是鸡,其实就是猜鸡11只,兔0只,所以总脚是(11×2)22只,比正确数少了(30-22)8只,因此要减4只鸡加4只兔,即鸡是7只,兔是4只。
  师:所以假设“全部是鸡或全部是兔”,也是“猜测、调整”的方法。
  (设计意图:经历了“猜测与调整”,再去看“假设法”的时候,就十分简单了,再加上前面的“列表法”和“画图法”,学生就会发现所有的方法,殊途同归。)
  三、练习巩固
  1.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小船坐4人,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题的练习,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归结为“鸡兔同笼”问题类型。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拓宽了思路,又巩固了解题模型。)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一种新型大学,开放大学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江苏开放大学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型的关键期,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江苏开放大学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文化因素已经逐步成为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要素。本文以成人学生社团建设为切入口,对社团现状、运作模式及困难等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 成人学生 社团工作 思考
摘 要: 史料是指人类历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材料。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恰当运用相关的史料将促进学生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了解更多的历史内涵。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兴趣”、“理解”及“思维能力”三个方面为讨论切入点,就史料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运用优势展开了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史料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理解 思维能力  所谓史料,是指那些人类历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下
摘 要: 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中职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思维导图常见的形式,根据所学英语内容的特点,选用相关图表图解不同的语言知识,使得学生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的帮助下,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理清要掌握的英语要素,在头脑中逐步构建关于英语语言的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以达到帮助记忆、理解和实际准确运用的效果。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中职英语 语言知识 绘制图表  在中职英语日常教
摘 要: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众多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而如何利用研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受益变成教育改革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本文就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进行思索探讨,以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研究性学习 实践思索  研究性学习理论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这与传统教学之中对课程
摘 要: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应该“满堂现代化”还是应该“一支粉笔”,作者就高中语文课堂使用现代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运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现代化手段  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非常反对滥用多媒体,他曾戏谑一堂课就只知道用多媒体的教师是在练“一指禅”。但我们不能因专家一人之言就摒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指禅”不好,“一支粉笔?”就好吗?“粉尘与唾液齐飞,汗滴同嘶哑
摘 要: 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探索适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以评价促学习。本文以《建筑设备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N 2”考核模式,包括考核内容与具体的实施过程,并进行了考核结果成效分析,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建筑设备工程》 课程考核改革 “N 2”考核模式  我校正值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学校致力于探索具有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就是成功的。尤其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终身受益。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沦丧的地步。”①那么,小学阶段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数学成
摘 要: 新课程深化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积极探究,努力寻求突破,准确找到高效和谐的管理方法,从而全面提升班级管理实效性。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实效性 创新  我国教育领域,通常安排班主任承担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要在管理班级方面做到面面俱到是非常困难的。根据多年工作实践,我认为只有认真落实日常工作,坚持“品味时尚”的思想,紧密结合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要求,才能全面提高班级管理实效性。  
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拔节、从开花到结果,大自然赋予其无穷的“生长”机缘和力量,“生长”是一粒种子嬗变的“聚变反应”,种子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土壤。若把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比喻为一粒生长的种子,则他的生长即口算能力的提高,同样也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现结合教育实践就四大要素阐述如下。  一、课堂是口算能力需要的土壤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育主阵地,数学教学目标
前天我在腾讯新闻上看到了一则新闻:“中国游客日本赏樱花,有人爬树摘花遭日媒嘲讽”,继“爆买”后,日媒再发明新词“中国式”赏花。对此,有电视台主持人建议为中国游客设“拍照专区”。除了国内赏樱,日媒还报道了南京的赏樱方式,如有人踹树制造樱花雨。  除了赏樱丑闻,还有诸多针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报道:  1.一少年在埃及古迹上“到此一游”的留名。  2.游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太吵,对排队毫无尊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