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抓习惯,提高成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fical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就是成功的。尤其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终身受益。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沦丧的地步。”①那么,小学阶段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台上一分钟,台下年功”,也就是说,老师要让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听课前,即工夫花在课前。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情、备教法,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关键问题,并且用富有磁性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气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日久天长,学生自然养成自觉听课的习惯。而教师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得让学生开口回答问题、与同学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掌握得好,哪些地方掌握得不好以便及时改进。当学生对问题不解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向他人(同桌、组长或老师)请教,争取不把问题拖到课外。此外,让学生课堂上边记数学随堂笔记(课堂上重点和要点)边听讲,更有利于温故知新,提高数学成绩。
  其次,养成认真做功课的习惯,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保证。
  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理解内化和记忆存储,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保证。学生每天独立认真完成作业是教学重要一环。“积极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同时,认真完成作业不仅是提高成绩的重要保证,还是培养其独立性、责任感、条理性、学习自主的重要途径”②。学生认真完成功课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审题,二抄题、三对题,四查题。即看清作业要求、读懂题目内容;认真抄写作业题目,不丢三落四;核对作业题目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保证做题正确性。教学时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题目里要求验算的,一定要写出验算过程。即使题目没要求验算的,也需要通过口头或估算方法检验它的正确性。
  再次,培养认真纠错的习惯,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便捷之径。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纠正错误更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纠错的良好习惯。
  第一,引导学生自我矫正。如在学生做错的地方,不给学生打“×”,只在学生做错的地方点个红点或划个小问号,意在提示学生检查并再做一遍,不会的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当学生把题目做对再及时打上“√”。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反思自己解题的错误,自主纠正,并在今后解题过程中不犯二次错误,长期坚持训练,学生不知不觉中养成反思作业中错误的良好习惯,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成绩逐渐提高。
  第二,让每个孩子建立一个错题本。工作中,每接一个新班,我就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数学“错题本”。错题本不仅是错误“档案”,还能时刻提醒孩子认识错误的危害,并进行自我教育。由于小学生比较小(都是小学生),我总是手把手地教他们把本子对折成两栏,左边是错题栏,右边是改错栏,进行相关错题的收集。课余,合理利用“错题本”,经常让学生验算其中题目,使之在后面考试中克服以前不足,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
  最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后续力量。
  小学阶段教师应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将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做好铺垫。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至三年级为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从注意、记忆、自我意识还是意志发展水平来看,都比较薄弱,还不能很好地计划、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四至六年级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有意性、自控性明显增强,进行初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可能”③。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力得以发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题:植树节到了,同学们一起去山坡植树。第一小组单独植需要7天,如果让第二小组植,每天植14棵,这样就比第一小组少用1天,第二小组比第一小组每天多植树多少棵?
  多数学生的解法是14-14×(7-1)÷7=2(棵),只有一个学生用14÷7=2(棵),让同学们想一想这种解法对不对?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对。”我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把思考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再想一想,由于三年级学生比较小,等了两分钟,还是没有想起来。这时才让那位学生说说怎么想的,这位学生说,因为两个小组栽树的棵数是相等的,假设第二小组也植7天,那么就比第一小组多值14棵,平均每天多植树14÷7=2(棵)。此时,教室里立刻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并告诉学生以后做题时不要看大多数同学都是这么做的,就认为他对,要向吴同学学习,自己先认真思考,然后再做出判断。后来,这个男生的数学成绩愈发优秀,每次考试,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当然,考试时养成认真答题的好习惯,对考试成绩很重要,有时甚至可以提升10多分,所以教学之余,老师可以协同家长一起加强考试答题方面的教育。
  总之,学生要提高数学成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家长和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多管齐下,加强教育与训练,让数学成绩提高得更快。
  注释:
  ①[俄]康·德·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②孙艳玲.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Z].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③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王维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实施的个案研究.
  [2]朱蓓.小事育大德.
  [3]傅冬梅.初中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与策略.
  [4]钱艺.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自主学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培养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其作用不可忽视,然而长期以来,在传统译学的影响下,译者一直处于“隐身”的地位。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当代翻译理论将译者从幕后推向了幕前。本文从阐释学的观点出发,探究其对译者地位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 译者地位 阐释学 主体性  1.引言  翻译作为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是一项重要的交际活动,译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理念对于师生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高中师生从化学知识背诵及记忆逐渐转移到了理解,对于可以迁移的中心知识进行了深层次理解。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知识理解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解是化学的教学目标  在《多元智能》一书中,加德纳提出这样的观点:“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真正理解能力并可以学以致用的人才。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是说舜所制音乐的美妙:箫韵之曲连续演奏,凤凰随着乐声翩翩起舞,曲与舞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显耀天地。学生们写出好的作文,极尽才思、泼墨挥散,就仿佛是“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音乐演奏,读者阅读时,仿佛是在聆听一场动人心腑、响彻天地的音乐表演。怎样的演奏才会达到“箫韵九成,有凤来仪”的境界呢?作文的书写怎样才可以像《韶》乐演奏一般,有凤凰翩翩起舞,自始至终捕捉所有阅者的眼呢?一篇作
摘 要: 读书要做标记,学生要学会利用恰当的符号做批注。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在学习批注的起步阶段,教师不仅要通过具体细致的指导,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批注符号,还要教会学生巧借批注这一手段,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实例 教学方法  批注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常见的学习方式,即学生进行自我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有疑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学生通过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留下
摘 要: 作为一种新型大学,开放大学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江苏开放大学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型的关键期,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江苏开放大学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文化因素已经逐步成为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要素。本文以成人学生社团建设为切入口,对社团现状、运作模式及困难等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 成人学生 社团工作 思考
摘 要: 史料是指人类历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材料。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恰当运用相关的史料将促进学生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了解更多的历史内涵。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兴趣”、“理解”及“思维能力”三个方面为讨论切入点,就史料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运用优势展开了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史料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理解 思维能力  所谓史料,是指那些人类历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下
摘 要: 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中职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思维导图常见的形式,根据所学英语内容的特点,选用相关图表图解不同的语言知识,使得学生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的帮助下,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理清要掌握的英语要素,在头脑中逐步构建关于英语语言的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以达到帮助记忆、理解和实际准确运用的效果。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中职英语 语言知识 绘制图表  在中职英语日常教
摘 要: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众多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而如何利用研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受益变成教育改革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本文就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进行思索探讨,以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研究性学习 实践思索  研究性学习理论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这与传统教学之中对课程
摘 要: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应该“满堂现代化”还是应该“一支粉笔”,作者就高中语文课堂使用现代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运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现代化手段  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非常反对滥用多媒体,他曾戏谑一堂课就只知道用多媒体的教师是在练“一指禅”。但我们不能因专家一人之言就摒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指禅”不好,“一支粉笔?”就好吗?“粉尘与唾液齐飞,汗滴同嘶哑
摘 要: 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探索适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以评价促学习。本文以《建筑设备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N 2”考核模式,包括考核内容与具体的实施过程,并进行了考核结果成效分析,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建筑设备工程》 课程考核改革 “N 2”考核模式  我校正值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学校致力于探索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