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快乐有效的健康教学活动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nyj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在园本课程“幼儿发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中,从“身体、精神、社会”三个发展维度出发,重新梳理幼儿健康教育内容、目标,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策略,努力构建“快乐有效”的健康教学活动。以下,就大班健康“有趣的平衡台”为例,谈谈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一、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
  我们对于幼儿健康集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力求遵循:一适宜性、二兴趣性、三挑战性、四整合性。
  大班健康“有趣的平衡台”是本学期大班教研组“三人同课多研”的课例,源于市教研室本学期教研重点(健康领域的平衡主题)以及直属片同题研讨序列(大班年段)。
  (一)“平衡”教育点的搜索
  针对“平衡”主题,纵观日常集体健康教学活动,我们发现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内容有很多:单纯性的平衡练习、持物平衡练习、在器械上保持身体平衡、利用器械移动保持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
  鉴于我园健康教育中对现有环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意识正逐步走向自觉行为,如晨间锻炼中的花样跳台阶、走花坛、跨护栏、穿石榴林、爬竹竿,赤足走鹅卵石小路、走沙池等,由此我们思考:利用感统室幼儿普遍喜欢但不能充分玩起来的“平衡台”,作为教学活动载体,支撑并生成富有挑战的教学活动,既支持幼儿平衡练习,也打开了专用室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融合通道。
  (二)“平衡台”价值点的捕捉
  选取了“平衡台”这一活动载体后,我们根据其构造特点展开价值点的大捕捉:可以让幼儿保持身体平衡上、下平衡台,也可以站在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在平衡台上做摇晃运动,保持身体平衡;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人合作甚至多人合作一起玩。
  在后来的实践操作中,还发现因为“平衡台”的面是长方形的,横(长)连接或竖(宽)连接会出现不同长度的两种桥,保持身体平稳过这两种桥的难度也不同。如果将平衡台反过来横(长)连接,很窄(约1厘米)的纵横支架上也可以练习走平衡。
  感悟: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取向基础上的,首先是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切合度(关注幼儿发展需求),其次需要综合幼儿发展与载体的价值,进行取舍、创造。
  二、创设愉悦的活动环境
  (一)精神环境的支撑
  1.教师的语言与行为塑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用轻松愉快的语言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如导入环节,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去平衡岛玩,准备好了一起出发吧!”让幼儿随教师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综合练习跳、跑、单腿站立等基本动作,轻松自然进入活动。
  在导入环节与基本环节,教师主动融入幼儿的活动,与他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跟他们一样“学”着在平衡台上晃起来,以自身的热情带动了幼儿学习的热情。
  2.播放适宜的音乐渲染轻松愉悦的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活动背景,能烘托相应的活动氛围。如基本环节(2)“我在平衡台上晃起来”,播放《蓝精灵》音乐,缓解了幼儿在平衡台上因摇晃而产生的失重恐惧感,以及造成的心理紧张。其中对长鸣音进行了重新剪辑,乐曲第一遍长鸣音时值为4拍,正好可以让幼儿在运动中有定格的亮相动作,即保持一定时间的身体平衡,同时也得以片刻的休息。乐曲第二遍长鸣音时值为8拍,定格亮相动作保持时间延长。乐曲第三遍长鸣音时值为12拍,鼓励幼儿交换平衡台练习,逐步增加难度。
  (二)运动环境的架构
  1.自然环境的有效利用
  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各环节幼儿站位、队形变换、平衡台的摆放等,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空间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如当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情景中的“平衡岛”时,呈大半圆型摆放的平衡台给人以鲜亮、开放的感觉,一下子抓住了幼儿注意力。当教师鼓励幼儿4人合作拼接平衡桥时,建议幼儿在大半圆内找空地方进行,既明确了空间要求,又保证了幼儿小组间相互启发学习的可能。
  2.幼儿自建运动环境
  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运动环境的构建中来。如基本环节(4)“修桥”活动中,幼儿按照标记(横、竖、反拼接)将“平衡台”与现有的平衡木连接,自建了综合练习过桥的运动场景。
  感悟:一个快乐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平等和谐、轻松自然的活动环境。教师的语言、行为是一种隐性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状态。背景音乐既能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也是教师掌握节奏的重要工具。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并让幼儿与教师参与到对环境的改造中来。
  三、探索有效的活动策略
  (一)“分散→集合→分散”的组织形式
  活动实施过程中,采取“分散→集合→分散”教学组织形式,保证了幼儿活动密度以及有限时间内的活动效度,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玩”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基本环节(1):幼儿自由分散尝试上平衡台、在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 → 幼儿集合,通过个别幼儿表演示范,教师梳理上平衡台的动作要领(踩中间) → 幼儿第二次分散练习,用新方法上、下平衡台。“分散→集合→分散”教学组织方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让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有了短暂的休息,符合动静交替的原则。
  (二)多样化的幼儿练习形式
  幼儿练习过程中采取了多样化的练习手段,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时间分配:
  1.个人自由练习(用时比例最大):基本环节(1)“我上平衡台”、 基本环节(2)“我在平衡台上晃起来”中第一次分散尝试、第二次按动作要点进一步体验,每人一个平衡台自主练习、充分体验。
  2.两人合作练习(用时比例较小):基本环节(3)“两人一起上平衡台”环节,让幼儿找朋友合作上、下平衡台并在平衡台上保持一定的时间。
  3.多人合作练习(用时比例较大):基本环节(4)4人小组拼接平衡桥,自由练习走过不同难度的桥。
  4.分组轮流练习(用时比例较小):基本环节(4)中的集合部分,4组幼儿依次演示过桥方法。
  5.集体鱼贯练习(用时比例较大):基本环节(4)中的第二部分综合练习走平衡台与平衡桥。
  以上5种练习方式的依次运用,实质是从相对静态到动态的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感悟:一节有效的健康活动,重要标志是教师能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在愉悦的活动环境中,通过适当的活动策略,真正推动幼儿“身体、精神、社会”三维和谐发展。
  附:大班健康“有趣的平衡台”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掌握单人站平衡台的方法,能平稳地上下平衡台并在平衡台上动起来。
  2.尝试将平衡台进行组合,探索走平衡的动作要领。
  3.乐意挑战,发展平衡能力。
  二、活动准备:平衡台每人一个,平衡桥2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情境创设)师:今天我们要去平衡岛玩,准备好了一起出发吧!(幼儿随教师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练习跳、跑、单腿站立等基本动作,轻松自然进入活动。)
  (二)基本环节
  1.“我上平衡台”:探索单人上下平衡台的方法,并能在平衡台上站稳
  (1)第一次探索
  师:平衡岛上有许多平衡台,你能稳稳地站上去,保持平衡,再稳稳地走下来吗?每人找个平衡台试试吧!(幼儿分散探索,教师鼓励幼儿多试几次。)
  (2)集合交流
  师:刚才你成功了吗?表演给大家看看!(师幼提取动作要领:上平衡台的时,一只脚先踩在平衡台的中间,另一只脚快快踩上去,调节两只脚之间的距离,保持平衡。)
  (3)第二次用新方法体验练习
  师:我们用这种方法再来试一试吧!(幼儿再次练习。)
  2.“我在平衡台上晃起来”:探索在平衡台上摇晃的方法
  (1)自由探索
  (2)集合交流
  师:刚才你晃起来了吗?表演给大家看看!(师幼提炼:要在平衡台上晃起来,要把两脚分开才行,左右左右摇起来,先慢一点,熟练了,还可以加上手的动作。)
  (3)第二次用新方法体验练习
  播放《蓝精灵》音乐,教师提醒幼儿摆造型、下台与上台练习;逐步熟练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根据音乐中长鸣音的长短变化进行调控造型动作或换平衡台练习。
  3.“我和朋友一起站平衡台”:探索两人同时站在平衡台保持平衡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人玩平衡台,那两个人可以站在一个平衡台上玩吗?(请两组幼儿上来尝试,然后幼儿自由组合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我们一起走过平衡桥”:体验鱼贯走过平衡台连接而成的平衡桥
  (1)4人小组拼接平衡台、走过平衡桥
  师:4个人一起来玩平衡台,试试吧!(关注各组平衡台横、竖或反拼接而形成的不同难度的平衡桥,鼓励幼儿依次练习走过平衡桥,小组轮流练习,相互观摩学习。)
  (2)集体鱼贯走过平衡桥
  引导幼儿将平衡台与场景中的平衡板连接成平衡长桥,鱼贯练习走平衡桥,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根据标记将平衡台进行横、竖、反拼接,组成长长的平衡桥;全体幼儿依次鱼贯过桥,关注幼儿过桥的熟练度与身体平衡状况。)
  (三)结束环节
  随着舒缓的音乐坐在平衡台上做腿部放松动作,教师适时提炼本次活动要点。
其他文献
1927年,陈鹤琴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幼儿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如果将陈先生昔日所提倡的“标准”放至当下来理解,即今日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如何处理好今日《指南》与“考察儿童的成绩”之间的关系,则是领会《指南》精神的核心所在。《指南》的出台,无疑为幼儿发展状况评估找到了更为科学、具体的参考依据,也更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
幼儿观察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是2岁~6岁,在幼儿园期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坚持“精密观察”的教学原则,引导幼儿通过全面观察、比较观察、系统观察和五官俱到的观察等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一、全面观察,概括全体    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某一事物的一切方面都进行观察,既要注意到事物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要观察到事物比较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了解到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特
俗话说“千好万好不如学生说好,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幼儿园园风和学风的好坏。因此,我园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1.长打“预防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我园利用固定的政治学习时间,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如观看《师德启示录》,聘请师德模范来园讲座,行政人员解读吕凤子办学文化精髓,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征文、师德演讲活动,剖析不良师德的深刻教训等。在思想政治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首段就描写陈胜年少时作为佣农,躬耕于垄上期间所发生的故事,此段文字不过一百多字,但却为后来陈胜拥兵数万、斩将夺旗、攻城夺池的伟绩埋下了伏笔。在这段末,陳胜面对旁人的嘲笑,叹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话语,更成为有志者的千古心灵慰藉,那么,少年时期陈胜的“鸿鹄之志”从何而来?  人们在少年时期,还是一个初涉人世、对这个世界一知半解的时候,我们或许有许多梦想——这些还算不上志向——
镜头一:妈妈抱着牛牛送他上幼儿园,经过一番劝说,老师和牛牛妈顺利完成交接。牛牛情绪基本稳定,老师带着牛牛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可是几分钟后,老师看到牛牛一边哭一边朝门口跑,原来牛牛看到了一直在窗口张望的妈妈。看到这情景,牛牛妈顿时掉下了眼泪,伸手想过来抱牛牛回家。  镜头二:奶奶一手拉着甜甜,一手拿着一大包换洗衣服交给老师:“我们甜甜容易出汗,等会出去玩热了,衣服湿了帮我们换换,谢谢老师。”走了一会
我同着力研究混龄游戏的丰富性和层级性。以“平等、尊重、宽容、关怀”为核心理念不断建构起丰富多样、功能多元的混龄游戏案例:遵循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层级推进,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起探索、一起建构。现与大家分享其中的两则案例。  一、舞动乒乓球  设计意图:  幼儿通过合作玩吹乒乓球的游戏,锻炼肺活量,同时在游戏中感知乒乓球滚动的原理,哥哥姐姐可以在游戏中初步形成责任感,尝试主动、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并将幼儿在“艺术”领域中学习与发展的内容规定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为例,谈一谈如何深入理解《指南》艺术领域中“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部分的内容,以此来探寻将教
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生活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我园牢牢把握“妙”“趣”二字,巧设计、妙利用,让幼儿园环境妙趣横生。
编者的话:  “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更崇高的职业”,担当一份崇高职业的人理应是“道德卓越的”。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自身的“灵魂”问题。  2011年初,江苏教育系统公开承诺“两三年内解决师德建设突出问题”。  2011年3月2日,教育厅召开“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逐级推进师德建设工作。  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