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作文”给初中语文教学的若干启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讨“新概念作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若干启示,主要包括: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空间;给学生营造发展个性的空间;经常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丰富学生的书面语言。
  关键词: 新概念作文 初中语文教学 启示
  
  新概念作文大赛是由《萌芽》杂志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七所著名大学一起举办的征文比赛,该征文比赛所取得的效果使全国上下都非常吃惊,学生们所写的文章都充满了想象力,并且语言活泼,思维活跃,非常出人意料[1]。这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很多启示。在此我探讨“新概念作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若干启示,与同行分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一、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通常都是让学生写一些命题作文,限制性非常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已经逐渐改变了这种作文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教师的思维较难改变。例如我们遇到写人的作文就会让学生写“我崇敬的人、我的老师、我的爸爸、我的妈妈”;遇到写事的作文就会让学生写身边的好人好事;遇到写景的文章就会让学生写故乡的河流等这些已经定好的题目。面对这些已经定好的题目,学生们没有选择的权利,甚至有的学生在某一方面可能没有观察过、没有接触过、没有体验过,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难以下笔成文。而新概念作文大赛采用的大多都不是命题的形式,即使是命题作文,所留空间也非常大,比如与某人聊聊天,没有规定这个人到底是谁;身边发生的事情,没有规定是好事还是坏事等。材料作文更是让选手自拟题目。
  传统的作文要求还有一个比较限制学生创作空间的就是规定文体,一般是要求学生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或者是应用文。比如某一年期末考试的题目是《尝试》,要求写成记叙文,限制了学生的创作空间。而新概念作文大赛对文体基本是没有要求的,要说要求就是要求字数在五千字以内。近几年中考作文的文体要求也逐渐放宽,比如2011年江苏中考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有人喜欢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喜欢天高云淡的秋,有人喜欢雪花飞扬的冬……总有一个任你翱翔的天空,总有一段属于你的美好回忆,总有一份属于你的精彩。”这样的文字给人感觉自由、宽松,这样的作文形式给学生的想象空间、创作空间非常之大,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给学生营造发展个性的空间
  传统的作文选材比较片面狭窄,多是一些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情等老生常谈、耳熟能详的东西,当然并不能肯定选择身边人、身边事就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经常选择这样的题材,会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没有个性,过于大众化[2]。而且教师所选的身边事或是名人事大多是张海迪、海伦·凯勒等人物,让学生体会他们逆境成才的精神,比较乏味、没有新意。而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选材空间非常宽广,有社会热点事情、审美方面的材料、审丑方面的材料等,涉及国内国外的名人、文化等,有的学生创作的文章是将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追求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并对我国文化中的缺点(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充分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传统作文的选材多要求学生写歌颂赞美的作文,很少有批判假丑恶的作文。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拓宽选材范围,给学生留有发展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写出的作文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再统一化、大众化。
  三、在语文教学中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丰富学生的书面语言
  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升学率,讲课内容都是围绕考试,作文练习也是围绕考试。尤其是课堂时间较短,讲授内容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并不能给学生很多的阅读空间,多数学生只能接触到课本上或者定制刊物上的文章。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通常都是语言平铺直叙、单调乏味的生活语言,很少看见书面语言,根本达不到文学语言的高度。因此这样的作文难以给人语言甘美的感觉,读起来没有愉悦的感觉。而新概念作文大赛上写出来的作文,多数语言的运用非常精彩,语言风格也多样化[3]。实际上语言丰富多彩是靠“读万卷书”才能磨炼出来的,所谓“读万卷书”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最好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这些经典名著是书面语言的知识宝库。但是,语文教学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太少,而且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喜欢记住歌词,而不喜欢看书读书,这就导致学生的语言越来越生活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概念作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很多,它让语文教学改革有了一个新的方向,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阅读书籍,增加文化底蕴,多给学生想象、发展个性的空间,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得以流露,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新概念作文大奖赛的启示[J].中国教师,2003,(1):37.
  [2]郑海标.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创新——新概念作文的启示[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2):38-42.
  [3]郑书空.仿佛远亲,似曾相识——新概念作文大赛与中学语文[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1):122-124.
其他文献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过去语文课一味传输、机械训练的面貌,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改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获得方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步骤,并给出相应教学案例了进行论证。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探究式阅读 有效教学措施    一、引言  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已成为教改的热
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阅读能力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目的:观察手法纠正胸椎小关节错缝对胸椎小关节错缝并痞满(虚证)患者症状和胃电活动的影响,并探讨胸椎小关节错缝与痞满(虚证)之间的关系。  方法:分为调查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步骤。
摘 要: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位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蕴藏在古诗中的美,从中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分享美,使学生赏心、悦目、悦耳,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令古诗教学产生特有的美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古诗教学 美育    审美是一种高的人生境界,是人对美的感觉和反映。而古诗都是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为读者描绘美的画面、营造美的意境、诠释美的情感。所
“现在的语文课,越上越不知道该怎么上。”这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的经典独白。难怪,语文课不是像白开水那样乏味,就是像打翻五味瓶那样酸甜苦辣咸兼有。语文课到底该有哪些“味”?  第一“味”:净  1.撕掉满课的“标签”。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老师们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但不得不承认,课堂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了。仅举两例便可见一斑:(1)给尊重学生贴“标签”。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老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
摘 要: 写文章不一定非得写大事,用心写小事一样可以写出精彩。作者在“写好寻常事”作文指导课上选取了学生最常经历的“考试没考好,面对家长”的情形来指导写作。指导中选了学生习作中的三个片段让同学们进行比较品析,使同学们发现寻常小事,只要善于发现、体悟,注意写作技巧的运用,一样可以成就精彩篇章。  关键词: 写好小事 细节描写 情感 景物描写    “每次布置完作文题目,总听到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而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中华文化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学习古诗词,是小学生接触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也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的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古诗词教学中讲讲、读读、练练、议议或大讲、大练、串讲、多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很多教师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良好应用,可以让学生及时理解教师的讲课内容和新的知识点,也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其学习成绩。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相辅相成。学好语文,能培养学生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