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伟华,北京市第九中学物理教师,北京市物理学科带头人。
(一)
从中学时代起,我就确立了当一名优秀教师的理想。从那时到现在,二十几年过去了,我的理想从未改变过。只是在不同时期,这个理想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最早把教师视为理想的职业,是因为当初在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话: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留给我的美好印象让我在高中毕业时做出决定:报考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工作。
入职之初,我的目标是达到我师傅的水平:知识渊博、专业精深,上课生动风趣、游刃有余。
后来我成了区级学科骨干、区级学科带头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全市、全国的优秀教师,我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我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教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这个理想一直指导着我的职业活动,当我偏离目标时,它给我纠偏;当我遇到困难时,它给我支撑,不让我心灰意冷、丧失斗志。正是这种理想,让我无论在顺境或是逆境,都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为了这个追求,我一步步努力,一步步前行。2001年,我成为北京市骨干教师;2004年,我成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2008年,我第二次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这期间,我获得过石景山区优秀教师、石景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石景山区优秀人才、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二)
教师成长也如一条航行中的船,有了明确的方向,还要有前进的动力。在我的成长旅途中,专业研修就是助我前进的帆。
2004年6月至7月,我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中学物理学科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聆听了阎金铎、张维善、冯华、周誉蔼、洪安生等物理学界的专家和特级教师的授课,完成了“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物理教师的知识储备”、“物理教师的科学素养”、“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等14门课程。这次的培训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开阔了我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使我感受到专家学者的人格魅力和治学态度,认识到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具备广阔的知识背景。
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我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培训。这一次的研训不仅帮助我提高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还提高了我的研究能力。
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我参加了北京市举办的“北京市级学科带头人”培训。这次研修不仅安排了专家讲授,还组织学员到南方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学习和考察的基础上,学员选定课题,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研究,最后完成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反思、研究成果总结、研究论文的写作。这次研修,让我有机会梳理自己的教学思想,从更深的层次思考教育的本质。
2008年9月,我又参加了新一轮学科带头人培训。这一次的研究课题是“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在冯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物理概念教学研究入手,对理教学的本质作了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在研修期间,我主持完成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策略研究”三个课题。与此同时,我多次做区级示范课,在骨干教师风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参与了北京市百节骨干教师风采课的录制,我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区、市级教学大赛中也获得了一等奖。
专业研修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看得到的成绩。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研修,我渐渐学会并习惯从理论的高度去思考、梳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展开研究、总结规律已成为我的自觉行动。□
(一)
从中学时代起,我就确立了当一名优秀教师的理想。从那时到现在,二十几年过去了,我的理想从未改变过。只是在不同时期,这个理想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最早把教师视为理想的职业,是因为当初在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话: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留给我的美好印象让我在高中毕业时做出决定:报考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工作。
入职之初,我的目标是达到我师傅的水平:知识渊博、专业精深,上课生动风趣、游刃有余。
后来我成了区级学科骨干、区级学科带头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全市、全国的优秀教师,我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我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教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这个理想一直指导着我的职业活动,当我偏离目标时,它给我纠偏;当我遇到困难时,它给我支撑,不让我心灰意冷、丧失斗志。正是这种理想,让我无论在顺境或是逆境,都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为了这个追求,我一步步努力,一步步前行。2001年,我成为北京市骨干教师;2004年,我成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2008年,我第二次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这期间,我获得过石景山区优秀教师、石景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石景山区优秀人才、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二)
教师成长也如一条航行中的船,有了明确的方向,还要有前进的动力。在我的成长旅途中,专业研修就是助我前进的帆。
2004年6月至7月,我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中学物理学科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聆听了阎金铎、张维善、冯华、周誉蔼、洪安生等物理学界的专家和特级教师的授课,完成了“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物理教师的知识储备”、“物理教师的科学素养”、“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等14门课程。这次的培训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开阔了我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使我感受到专家学者的人格魅力和治学态度,认识到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具备广阔的知识背景。
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我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培训。这一次的研训不仅帮助我提高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还提高了我的研究能力。
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我参加了北京市举办的“北京市级学科带头人”培训。这次研修不仅安排了专家讲授,还组织学员到南方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学习和考察的基础上,学员选定课题,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研究,最后完成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反思、研究成果总结、研究论文的写作。这次研修,让我有机会梳理自己的教学思想,从更深的层次思考教育的本质。
2008年9月,我又参加了新一轮学科带头人培训。这一次的研究课题是“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在冯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物理概念教学研究入手,对理教学的本质作了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在研修期间,我主持完成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策略研究”三个课题。与此同时,我多次做区级示范课,在骨干教师风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参与了北京市百节骨干教师风采课的录制,我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区、市级教学大赛中也获得了一等奖。
专业研修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看得到的成绩。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研修,我渐渐学会并习惯从理论的高度去思考、梳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展开研究、总结规律已成为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