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小船员(大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Consul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通过各种动作和姿势的改变,锻炼身体的控制能力,发展平衡能力。
  环境创设:塑胶场地或其他软质场地,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平衡板,绳子或纸棒等。
  玩法1 小船员练本领
  幼儿在平衡板上听教师指令做立正、蹲下、坐下、踏步等动作,并保持某个动作一段时间,不从平衡板上掉下来(如图1)。
  指导要点:
  1.幼儿初次尝试时可能会站立不稳,教师应提醒幼儿两脚向左右打开以保持平衡。
  2.幼儿在完成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各种方式干扰幼儿,如用手轻推、轻拉幼儿,迫使幼儿改变身体姿势,从而达到控制身体和锻炼平衡能力的目的。
  玩法2 小船员过甲板
  1.幼儿用各种方式(如爬行、侧走等)通过横向排列的平衡板,注意控制身体、保持平衡,不从平衡板上掉下来(如图2)。
  2.幼儿用各种方式(如爬行、侧走等)通过纵向排列的平衡板,注意控制身体、保持平衡,不从平衡板上掉下来(如图3)。
  3.幼儿两两合作,手拉手通过并排的两排平衡板,不让自己从平衡板上掉下来(如图4)。
  指导要点:
  1.幼儿在横向排列的平衡板上行进时,重心更多会左右偏移,教师可提醒幼儿将手、脚左右分开。幼儿在纵向排列的平衡板上行进时,重心更多会前后偏移,教师可提醒幼儿放慢行进速度,注意间隔距离,以免影响别人。
  2.幼儿完成以上基本动作后,教师可将平衡板的排列方式作些調整,如将平衡板有一定间隔地排列,横排、竖排、无规律地排列,等等。教师可适当加入到游戏中干扰幼儿,如站在某一块平衡板上阻挡幼儿的行进,轻轻推、拉、撞击幼儿等。
  玩法3 小船员比力气
  1.幼儿分别站在相隔一臂半距离的横向放置的平衡板上,双手相互击掌,以将对方推下平衡板者为胜(如图5)。
  2.幼儿分别站在相隔一定距离的横向放置的平衡板上,两人同持一根绳子或纸棒,以将对方拉下平衡板者为胜(如图6)。
  指导要点:
  1.幼儿初次游戏时,教师可将平衡能力相近的幼儿分在一组进行对抗。
  2.幼儿熟悉游戏方法后,教师可将平衡板纵向放置,提高对抗难度。
其他文献
时下,为孩子找一个合适的幼儿园,是让很多年轻父母头疼的问题。有的幼儿父母提前1年开始打听、联系,做准备甚至找关系,可即使这样,孩子未必能够上得了心仪的幼儿园。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学前3年幼儿毛入园率为75%,也就是说,每4个孩子就有一个没上幼儿园。  然而,相对而言,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情况。在幼儿园原本就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新生幼儿到了入园的时候,自然更加紧张。
今天的大班语言教学活动,教师安排的是组织幼儿学习经典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活动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了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接下去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上:(1)如果你是那只狐狸,你会怎样和乌鸦说,才能得到乌鸦嘴巴里那块肉?(2)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怎样做才不至于上狐狸的当?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很明确的,即让幼儿通过讨论,发散思维,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晨间活动时间,我们常会组织中班幼儿玩轮胎、滚筒之类的户外运动器械。我们约定的规则是,谁来得早谁优先选择运动器械。这天,孩子们正玩着,一声“老师——”打破了原本的和谐:只见嘉嘉和莉莉相对而立,各自都紧紧抓着同一个滚筒的边缘,脸上都是一副愤怒的表情。看见我走过去,莉莉立刻控诉:“老师,这是我先拿到的,嘉嘉来抢了!”嘉嘉则绷着脸看着我,没有说话。原来,嘉嘉今天来晚了,拿不到滚筒了,于是来抢莉莉的。我弯下
上学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开学,复学后,我园实行按年龄分时间段错峰入园。大班幼儿来园时间为7:40~8:10,比以往提早了,结果不少幼儿无法准时入园,迟到现象频频发生。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加强对时间的认知,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可以为幼儿的小学生活奠定基础。于是,教师决定从“迟到”这一生活事件入手,引导幼儿通过感知、操作、体验进一步积累有关时间的经验。  一、感知迟到及其后果  早上,左左迟
春天到了,我带着中班孩子去幼儿园的小花园寻找小动物,孩子们在大树上、草丛中陆续发现了蚂蚁、蜗牛、蜘蛛、蚯蚓。泽泽无意间翻开一堆枯叶,几只虫子钻了出来。他惊讶地大喊,引来同伴围观。“西瓜虫,西瓜虫!”乐乐认出了这种虫子。浩浩说:“快抓住它!”泽泽捡了一片树叶,想让西瓜虫爬到树叶上,同伴们见了都来帮忙。被树叶一拨弄,西瓜虫卷成了小球。浩浩喊了一声“用手抓吧”,便直接动手把西瓜虫抓了起来,并对泽泽说:“
设计意图:  大班上学期,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有趣的编织”“芒果美食街”等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发现他们喜欢参与各类民俗活动,学习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制作,欣赏民族歌舞等,这大大激发了教师继续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热情。鉴于百色是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百色的人口中壮族人口占了80%,社会文化中蕴含着浓郁的壮族文化特色,而壮族农历三月三的“歌圩节”也是当地人极其熟悉和喜爱的传统节日,于是,我们
目标:  1.通过操作纸偶、手电筒等材料,探究影子的形成及造成影子大小变化的因素。  2.发展观察能力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准备:  1.自制投影箱1个,其中一面的镂空处贴上塑封纸或塑料薄膜等能够透光的材料,制作成屏幕(见图1),另一面是空的。  2.用长方形泡沫板包裹彩色不干胶纸制作成插板,插板上标有不同颜色的用来插纸偶的切割线(见图2),游戏时需将插板放入投影箱底部。  3.兔子、大灰狼、胡
一个冬日的早晨,大班孩子正在操场上锻炼,突然传来一阵笑声,教师走近一看,原来经过前两天的降雨和昨夜的降温,轮胎里的积水变成了冰,孩子们十分惊喜。轩轩拿起一块冰对同伴说:“好冷啊!”然后举起冰块观察,他发现冰块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不禁感叹道:“冰里面有好多小泡泡,真漂亮!”越来越多的孩子放下手中的运动器械,去轮胎里寻找冰块。有的拿起冰块轻轻碰一下同伴的脸,有的仔细地观察冰块里的“世界”,还有的将冰块用
问题1 如何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积极性?  我是一个农村幼儿园的业务园长,负责教科研工作。平时,我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但是实践中问题多多,主要表现为:(1)安排外出学习时,教师们大多不太愿意利用休息时间出去学习。(2)组织各类比赛活动时,只要说是自愿报名参加,教师们大多不太愿意参加。(3)园里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比如好课评比、班级主题环境创设评比、自然角评比等等,教师虽都能参加,但
每次交换活动后,相信孩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交换到新玩具后的喜悦,对自己原有玩具的想念,交换完成之后的后悔,没交换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的遗憾……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经历和感受。当孩子有很多机会自主地与他人交换物品时,孩子就会逐渐体验到人际交往的魅力。慢慢地,孩子自己也会反思,每一次的交换都为他后续的同伴交往积累了经验。  孩子在交换不同物品的过程中,也会逐渐摸索并形成一些交换的策略。比如,知道了拿大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