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缓慢的,渗透方式却是多方面的,有的可以在导入时加入,有的可以在授课中渗透,有的还可以在课后进行延伸。科学知识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可起到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其实,不只是一篇课文可以渗透科学知识,就是在单元的教学中,也是可以的,下面我所举的例子就是在一个单元的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科学知识的。
这是四下的一个单元,课文是《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此单元是讲有关动物的故事的,有的非常感人,我就联系四下的科学教材《动物的成长》《动物的卵》来进行教学。通过联系,学生们对动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动物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不再漠视身边的动物,他们认为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而且有的甚至是我们人类的老师、挚友。在后来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大量的反映出学生对动物观点的改变,有的由讨厌动物到不再讨厌小动物了;有的由不愿意多接触小动物到愿意给家里的小动物洗澡了;而原本就喜爱小动物的学生则更多的发现到自家小动物身上的可贵之处。在后来我出示的几幅有关个别人虐待小动物的图片后,学生们则是义愤填膺,纷纷谴责,有许多学生还写出了非常感人的让大家爱护小动物的倡议书!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的不同,所渗透的科学知识也是不同的。在《鸟语》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搜集各种鸟的叫声。学生们非常积极,有的是自己模仿,有的是用磁带录下来的,还有的是带光盘来的,说里面有不一样的鸟的叫声,有用手机录电视节目《动物世界》里面的鸟叫声,等等。学生所搜集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声音低沉沙哑,那么鸟究竟有像人类一样的语言吗?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空前高涨的,有的说鸟类应该有语言,因为仔细去听,鸟在不同时间或地点的叫声是不相同的,说明鸟的叫声也包含着一定的含义,怎么能没有语言呢?但也有的学生持反对意见,认为鸟的叫声只是鸟的一种生活本能,不能够称之为语言。还有的学生拿出词典上的解释,说语言是指人类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包括说和写的话,鸟不是人类当然就没有语言。当机就有学生反驳,说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这只能说明我们人类现在对鸟的语言了解的还不够多,但不能否认若干年后,我们人类会对鸟的语言有一个全新的质的变化,学生们众说纷纭,议论不休。虽然对于是否有鸟语,我们还无法确认,但学生听出鸟儿在不同时间或地点叫声不同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我让学生搜集动物们是如何哺育后代的。有的说喂虫子,有的说喂鱼虾,等等。学生们知道挺多,说的也很积极踊跃。我又问在你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那种动物?学生们沉思了。有的说见到燕子每天要捉很多虫子给小燕子吃,忙忙碌碌,很辛苦;有的说见过已经能够吃食的小猪崽仍然在吃妈妈已经没有多少奶水的奶,虽然小猪崽有时用力很大,母猪很疼,但母猪仍让它吃;还有一位学生讲的很动情,说见到家里的母狗从外面吃到鸡肠子,回到家后再吐出给比它长的还高大的孩子吃,也许母狗吃进肚的原因就是怕在回家的途中再被别的狗抢了去,可对于已经吃进肚去的美味再吐出来是何等的艰难,又应是多么大的母爱!说者投入,听者动情,此事件让很多学生为之感动!我顺水推舟,问到:老天鹅为什么带头冒着生命的危险去破冰呢?学生们思路的闸门一下打开,纷纷赞扬了老天鹅的勇敢奉献精神。
在教学《生命的壮歌》时,联系教学《天鹅的故事》的内容,亲人之间的关爱是令人感动的,有时是可以舍己为人的,从外层蚂蚁和老羚羊的身上,你感受到什么?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出生的吗?从认识卵生和胎生中,引导学生了解生命传承中的伟大与神圣。
在语文单元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应注意以下要求:
1、本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应是相近的。只有相近的课文才可能引入同一主题的科学知识,教学时才可以灵活多变的渗透。
2、科学知识的的渗透不要太多,重点关注1-2个方面。不能够为了渗透科学知识而根据科学教材照本宣科,甚至在教学中把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尽量研究的透彻,那就不再是语文课,变成科学课了。
3、科学知识的渗透方式是多方面的,灵活安排的,可以在导入时,可以在教学中,也可以在教学后针对课文内容的延伸上,具体内容,具体对待,不可生搬硬套。
【作者单位:徐州经济开发区大黄山镇西朱小学 江苏221131 】
这是四下的一个单元,课文是《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此单元是讲有关动物的故事的,有的非常感人,我就联系四下的科学教材《动物的成长》《动物的卵》来进行教学。通过联系,学生们对动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动物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不再漠视身边的动物,他们认为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而且有的甚至是我们人类的老师、挚友。在后来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大量的反映出学生对动物观点的改变,有的由讨厌动物到不再讨厌小动物了;有的由不愿意多接触小动物到愿意给家里的小动物洗澡了;而原本就喜爱小动物的学生则更多的发现到自家小动物身上的可贵之处。在后来我出示的几幅有关个别人虐待小动物的图片后,学生们则是义愤填膺,纷纷谴责,有许多学生还写出了非常感人的让大家爱护小动物的倡议书!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的不同,所渗透的科学知识也是不同的。在《鸟语》这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搜集各种鸟的叫声。学生们非常积极,有的是自己模仿,有的是用磁带录下来的,还有的是带光盘来的,说里面有不一样的鸟的叫声,有用手机录电视节目《动物世界》里面的鸟叫声,等等。学生所搜集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声音低沉沙哑,那么鸟究竟有像人类一样的语言吗?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空前高涨的,有的说鸟类应该有语言,因为仔细去听,鸟在不同时间或地点的叫声是不相同的,说明鸟的叫声也包含着一定的含义,怎么能没有语言呢?但也有的学生持反对意见,认为鸟的叫声只是鸟的一种生活本能,不能够称之为语言。还有的学生拿出词典上的解释,说语言是指人类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包括说和写的话,鸟不是人类当然就没有语言。当机就有学生反驳,说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这只能说明我们人类现在对鸟的语言了解的还不够多,但不能否认若干年后,我们人类会对鸟的语言有一个全新的质的变化,学生们众说纷纭,议论不休。虽然对于是否有鸟语,我们还无法确认,但学生听出鸟儿在不同时间或地点叫声不同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我让学生搜集动物们是如何哺育后代的。有的说喂虫子,有的说喂鱼虾,等等。学生们知道挺多,说的也很积极踊跃。我又问在你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那种动物?学生们沉思了。有的说见到燕子每天要捉很多虫子给小燕子吃,忙忙碌碌,很辛苦;有的说见过已经能够吃食的小猪崽仍然在吃妈妈已经没有多少奶水的奶,虽然小猪崽有时用力很大,母猪很疼,但母猪仍让它吃;还有一位学生讲的很动情,说见到家里的母狗从外面吃到鸡肠子,回到家后再吐出给比它长的还高大的孩子吃,也许母狗吃进肚的原因就是怕在回家的途中再被别的狗抢了去,可对于已经吃进肚去的美味再吐出来是何等的艰难,又应是多么大的母爱!说者投入,听者动情,此事件让很多学生为之感动!我顺水推舟,问到:老天鹅为什么带头冒着生命的危险去破冰呢?学生们思路的闸门一下打开,纷纷赞扬了老天鹅的勇敢奉献精神。
在教学《生命的壮歌》时,联系教学《天鹅的故事》的内容,亲人之间的关爱是令人感动的,有时是可以舍己为人的,从外层蚂蚁和老羚羊的身上,你感受到什么?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出生的吗?从认识卵生和胎生中,引导学生了解生命传承中的伟大与神圣。
在语文单元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应注意以下要求:
1、本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应是相近的。只有相近的课文才可能引入同一主题的科学知识,教学时才可以灵活多变的渗透。
2、科学知识的的渗透不要太多,重点关注1-2个方面。不能够为了渗透科学知识而根据科学教材照本宣科,甚至在教学中把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尽量研究的透彻,那就不再是语文课,变成科学课了。
3、科学知识的渗透方式是多方面的,灵活安排的,可以在导入时,可以在教学中,也可以在教学后针对课文内容的延伸上,具体内容,具体对待,不可生搬硬套。
【作者单位:徐州经济开发区大黄山镇西朱小学 江苏221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