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施需要以汉字文化为基础,以此使学生在文化的引导下,开拓视野,提高识字效率,逐步地提升识字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挖掘汉字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晰汉字结构逻辑,增强学生识字水平等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传统文化;教学对策
   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引导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还要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文化内容的辅助下,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高识字质量,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良好的文化品质。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呢?
   一、挖掘汉字文化内涵,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新时期,倘若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时候,还一味地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识字学习需求,还使其在被动的参与过程中,对识字学习失去兴趣,导致语文基础不牢固,严重影响继续发展的实现。面对此情况,我认为,在组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驱使学生积极参与。因为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所以,我尝试挖掘汉字中的文化内涵,以文化丰富识字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多样的内容驱使下,产生学习兴趣。以“人”为例,在上小学之前,尽管大部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早已积累了这个汉字,但是对这个汉字是什么意思不是很了解。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单纯的语言描述,不仅难以使其理解这个汉字的意思,还会使其无法获得心理期待的满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面对此情况,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示这个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等书写结构,借此以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下现代汉语中的“人”,从而帮助学生在对比中建立对这个汉字结构的深刻记忆。然后,我生动地为学生描述了一个与“人”有关的小故事,从而使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理解其内涵。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汉字结构的对比分析中,经历其发展历程,产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这个汉字的文化内涵,借此扎实地掌握汉字。
   二、明晰汉字结构逻辑,增强小学生识字印象
   众所周知,汉字本身包含着结构分析内容,以上文所提及的“人”为例,通过对比此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等书写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其结构差别不大。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识别汉字往往会出现结构上的错误,难以准确掌握汉字的字形。面对此问题,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从汉字结构逻辑入手,采取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对其深刻的认知。比如,我在讲述“人”的时候,引导学生将其看作是直立行走的两条腿。在此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亲身示范:身体直直地站立着,将两条腿分开。在这样的直观形象展示下,学生自然会在大脑中建立“人”的结构,从而增强汉字印象。需要注意一点,汉字的结构逻辑所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也展现出了汉字的发展过程。所以,我在组织识字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从汉字的结构入手,对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进行说明,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汉字结构的过程中,经历汉字发展历史,从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以“雨”为例,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个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首先,一表示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往往是一个水平面。在这个水平面上有一扇门在,这扇门被乌云笼罩着。乌云中慢慢地落下水滴,在门中留下了四个点。如此分析汉字结构,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使其感受到传统文化,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三、丰富传统文化形式,加强小学生识字运用
   汉字具有表意性和象形性,这是传统文化中字理分析的依据。在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会读、会写汉字,是学会灵活运用汉字的基础。学以致用才是检验学生识字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在组织识字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教给学生汉字,还要对其汉字学习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我会利用字理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汉字进行运用,以此实现汉字学习的检验。比如,在学习了“青”这个汉字之后,我鼓励学生自主地为这个汉字加上偏旁,借此組成新字,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猜测这些新字是什么意思。根据学生组建的新字,我展示了“情”“请”“清”等,从而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探索这些汉字是什么意思。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所学出发,实现汉字储备的丰富,还可以自主地将汉字与汉字文化结合起来,提高汉字学习水平,同时为灵活运用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挖掘汉字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结构逻辑,运用字理分析法分析汉字,从而在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过程中,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杨凤兰.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2):242-243.
   [2]邹甜.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7.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尊重不同学生的阅读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独立人格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策略   小学语文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小学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读和写是学习语言最基础的技能,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可谓是举足轻重。传统阅读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真正喜欢
摘 要: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效拓宽学生知识学习的视野,是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使小学生逐渐递增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小学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下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着手,探讨在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时,只注重教材内容分析与讲解,没
摘 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仿写”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仿写教学,以“模仿为主,创造为辅”为基本理念,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主要对小学作文中仿写的作用、仿写教学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作文;仿写;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是小学各个学科中的一个综合性学科,小学语文涵盖了“听、说、读、写”四个层面的内容,其中“听、说、读”是基础,“写”是升华。由此可见,全面
摘 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作为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方式变革的背景方向,教师要从不同的方面来开展教学,以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取“核心素养”理论指导学生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核心素养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令学生不断积累和沉淀。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生的未来路途中起着较深的影响力,基于上述背景,探究有效的提升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摘 要: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式,做好学生的指导、培养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就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对此,即需要教师能够积极采取方法做好学生课外阅读方式方法的培养,使其能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良好的发展。 
摘 要:“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个基本范畴,“读”居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但在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成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转变语文教学理念,其次要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要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保证。   关键
摘 要:课堂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并发展自身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气氛,能够进一步简化教学的过程,让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活动充满趣味,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据此,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营造方法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让教师更加高效地授课,同时使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更加具有实效,辅助
摘 要:在當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语文教育更是教育事业中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而言,语文是三大学科中相对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会贯穿学生的整个人生,每个学生都需要运用语言来交流和写作。而提到写作,也就是作文练习,许多学生都会产生畏惧心理,许多家长也不知如何指导和督促学生写出更优秀的文章。其实,想要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做到的是会“读”,而不是“写”,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优秀文章,对写作具有很大
摘 要: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容量小、效率低,效果差的不良现象,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阅读兴趣;适应学生认知特点,精心选择阅读文本;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延伸学生阅读广度,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增强阅读教学实效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