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观察缘起
2019年秋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已全面投入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同一“主题”安排每组课文,每一单元在编排的过程中,都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形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整合单元预习目标、整合单元习作训练、拓展单元主题阅读,能使教学更具整体性、完整性,能有效落实提高课堂效率。
这个童话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编者在这个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元素的学习训练,一项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另一项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编童话,写童话。这个习作内容与本单元课文联系紧密,体现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相辅相成。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其有效应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条件。课程的二次开发是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三年级习作老师要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基于以上考虑,学校课题组决定以“教材二次开发及其效度”为观察主题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帮助查找剖析问题,为孩子想象铺好路、搭好桥、搭好想象方法之桥,把生活和想象联系起来,提高习作教学效益。
二、观察设计
(一)准备阶段
课堂观察前,我们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
1.确定观察对象及内容:本次观察对象为三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她执教的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我来编童话》。
2.确定观察主题:教材二次开发及其效度。
3.确定观察点:如何二次开发教材及其效度。
4.确定观察工具:“教材二次开发及其效度”观察量表。
5.确定观察方法:进入课堂观察的人员运用观察表集中记录课堂教学情况。
(二)观察阶段
观察员进入课堂,采集了整节课“教材二次开发的内容及其效度”的所有信息。
三、观后思辨
课堂观察之后,观察员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内容及其效度进行了逐一归类、汇总与处理,形成了“教材二次开发的内容及其效度”课堂观察记录表。(见下表)
课后会议,观察员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汇报:授课教师依据课标要求,紧扣教材特点,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学情,对本课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保持教材上的9个词语和习作要求;增加了表示角色、时间、地点等词语,丰富了童話的三要素;回顾单元教材内容,整合归纳出童话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创编童话故事理清了思路;整合了“习作”和“语文园地”两个板块的内容,指导学生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初步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新立了创编童话的“三个支架”(自问自答、再问再答、三问三答),以此来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具体。以“教材二次开发及其效度”为观察主题,通过对课堂观察记录的情况进行深入研讨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编写童话,激发兴趣是起点
本单元主题经典优美,要素非常具体清晰。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与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息息相关。教学中,授课教师借助“交流”平台,以童话故事图片导入,带领学生重温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到,童话就是作者通过大胆的幻想,采用拟人、夸张等手法编织出的一个个奇异有趣,并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的故事。导入语“在童话的世界里,云儿能说话,风儿会唱歌,花儿中会走出一位漂亮的小姑娘……真是太吸引人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够编写出有趣的童话故事。就可以成为中国的安徒生、格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欲望。“相互交流习作,分享习作成果”环节,授课教师增加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星推荐我能行
我更喜欢
2019年秋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已全面投入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同一“主题”安排每组课文,每一单元在编排的过程中,都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形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整合单元预习目标、整合单元习作训练、拓展单元主题阅读,能使教学更具整体性、完整性,能有效落实提高课堂效率。
这个童话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编者在这个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元素的学习训练,一项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另一项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编童话,写童话。这个习作内容与本单元课文联系紧密,体现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相辅相成。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其有效应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条件。课程的二次开发是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三年级习作老师要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基于以上考虑,学校课题组决定以“教材二次开发及其效度”为观察主题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帮助查找剖析问题,为孩子想象铺好路、搭好桥、搭好想象方法之桥,把生活和想象联系起来,提高习作教学效益。
二、观察设计
(一)准备阶段
课堂观察前,我们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
1.确定观察对象及内容:本次观察对象为三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她执教的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我来编童话》。
2.确定观察主题:教材二次开发及其效度。
3.确定观察点:如何二次开发教材及其效度。
4.确定观察工具:“教材二次开发及其效度”观察量表。
5.确定观察方法:进入课堂观察的人员运用观察表集中记录课堂教学情况。
(二)观察阶段
观察员进入课堂,采集了整节课“教材二次开发的内容及其效度”的所有信息。
三、观后思辨
课堂观察之后,观察员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内容及其效度进行了逐一归类、汇总与处理,形成了“教材二次开发的内容及其效度”课堂观察记录表。(见下表)
课后会议,观察员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汇报:授课教师依据课标要求,紧扣教材特点,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学情,对本课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保持教材上的9个词语和习作要求;增加了表示角色、时间、地点等词语,丰富了童話的三要素;回顾单元教材内容,整合归纳出童话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创编童话故事理清了思路;整合了“习作”和“语文园地”两个板块的内容,指导学生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初步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新立了创编童话的“三个支架”(自问自答、再问再答、三问三答),以此来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具体。以“教材二次开发及其效度”为观察主题,通过对课堂观察记录的情况进行深入研讨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编写童话,激发兴趣是起点
本单元主题经典优美,要素非常具体清晰。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与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息息相关。教学中,授课教师借助“交流”平台,以童话故事图片导入,带领学生重温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到,童话就是作者通过大胆的幻想,采用拟人、夸张等手法编织出的一个个奇异有趣,并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的故事。导入语“在童话的世界里,云儿能说话,风儿会唱歌,花儿中会走出一位漂亮的小姑娘……真是太吸引人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够编写出有趣的童话故事。就可以成为中国的安徒生、格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欲望。“相互交流习作,分享习作成果”环节,授课教师增加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星推荐我能行
我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