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价值观有功利化倾向,价值取向多元;纪律观念淡漠;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陶醉于网络文化,沉迷成瘾;有自卑倾向和心理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的在校生绝大多数是95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可靠,学习上有较为强烈的求知欲,基本能够完成学业。但是,有许多高职生在思想上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非常值得各个高职院校和相关教师认真关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价值观有功利化倾向,价值取向多元。当前的高职院校的95后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已成为了这一代高职生的基本价值观特征。他们一方面有着自由、民主、公平、效率等现代意识,另一方面,价值观上也凸现着功利性、实用性的倾向。他们在价值取向上是矛盾的,绝大多数学生认同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但在个人面临抉择时,他们往往很“现实”,用现实的利益作为选择的依据。因此,当前相当多的高职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是:崇尚成功但缺乏拼搏勇气;认同集体主义但不具备奉献精神;渴望物质享受但不习惯于付出;希望社会进步但缺少奋斗精神等。
第二,自律性较差,纪律观念淡漠。当前的95后高职生,城市中长大的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小受到家庭的宠爱,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而许多农村来的学生由于家中农活不多、家庭娇惯等原因,自小劳动锻炼的也不多。这些成长环境容易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偏激、冲动,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遇事走极端,时常出现违纪情况。当前,不少高职学生以下几种违纪现象较为突出:一是打架斗殴时常发生。许多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起冲突,大动干戈,甚至伤及生命。有的学生因为争风吃醋、互相动手,甚至打群架。有的学生因为寝室室友生活习惯不同,互相看不惯,互生龌龊,最后大打出手,不可收拾。这些问题已成为许多高职校园的重要安全隐患,危害不容忽视。二是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现象较为突出。现在,在一些高职院校,上课“低头族”玩手机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些现象影响学风,妨碍课堂质量,阻碍个人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说是当前高职校园的一大顽症。三是寝室内务卫生差。有的高职生寝室垃圾成堆,臭味熏人,衣物乱挂,十分不雅。有的寝室网线电线乱拉乱接,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学生在自己房间内向外乱丢乱扔,搞得宿舍楼外杂物堆积,纸屑乱飞,一片狼藉。对于这些情况,很多高职院校也曾大力整治,但效果不佳。
第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毋庸讳言,绝大多数高职生在中学时代成绩一般,基本处在中等及以下水平,学习习惯不太好。许多人进入高职后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进心不足,得过且过,满足于混一张大专文凭。许多学生存在下列问题:学习动机上有较浓的功利色彩。很多人为了毕业证而学习,为了就业而学习,缺乏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日标,缺少钻研精神,厌倦扎实学习,仅仅是热心“考证学习”。学习态度上缺乏执着的钻研精神。很多人没有那种拼搏和挑灯夜战的激情,反而有一定程度上的厌学情绪,总认为考上大学了该歇歇脚松口气了,对许多问题不求甚解,对许多有一点难度的学科逃而走之。学习内容上忽视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忽视阅读习惯的养成,造成的后果是人文素养较差,视野狭窄,基本素质不高。学习方法上也没有改进,不懂得积极思考、主动求索,还是习惯于中学时代的“老师牵着走”的被动学习法,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情绪化,易受外界影响。
第四,陶醉于网络文化,沉迷成瘾。网络是时代的宠儿,在信息技术极大发展的今天,高职生已经能够随时随地接触网络,绝大多数高职生每天必定要花一定时间“触网”。“鼠标一点,生机无限”,网络已经深深地改变着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话方式。的确,网络能满足高职生求知的需要,能满足高职生情感交流的需要,能满足高职生喧泄情绪的需要,能满足高职生消遣娱乐的需要。但是,正是因为网络的精彩功能,从而使不少高职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精彩刺激、自娱自乐的感受的同时,容易忽视对网络消极影响的防范和转化,有不少高职生沉迷于这样一个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有的高职生上课无精打采,一上网劲头十足,迷恋上网后,通宵达旦,整夜不归,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有的高职生回避现实世界,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冷漠无情,丧失人性和道德。有的高职生网恋成瘾,行为出轨,不负责任,甚至丧失人的社会性。
第五,有自卑倾向和心理问题。实事求是的讲,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存在自卑倾向和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不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观上的,是部分高职生对自身前途和学业的迷茫。许多高职生在高中阶段的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参加高考的愿望是能上本科院校,甚至是“一本”。但是现实是高考成绩的不如意,愿望落空,在失落、仿徨和无奈中走入高职读书。而过去的同学,很多都进入了本科院校,而自己却是这种境况,心理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不免会产生一种自卑感、挫折感和失落感。另一方面是客观上的,是社會对于高职院校和高职生的不正确认识,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部分学生的自卑感。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期,高职院校数量很多,但是毕竟产生的时间短,社会影响力还不够。人们对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对高职院校认知度偏低,有的人认为高职是“另类教育”,有的人认为高职比中专比也好不到哪里去。而我们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和转折期,世界观和人生观还不成熟,对许多事物的看法缺乏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强,易感情用事,易情绪化。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职院校后,感到“大学生活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自己不像大学生”。报到的新鲜感过后,许多人自信心受到影响,心情郁闷压抑,自卑感产生,自惭形秽,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
以上问题虽然在许多高职学生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他们毕竟是青年,毕竟还有很大的改变的可能性,各个高职院校和社会也不必过度恐慌。只要各个高职院校和学生都共同正视这些问题,探究清楚问题形成的原因,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高职学生身上存在的这些思想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作者简介:徐保国(1975—),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的在校生绝大多数是95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可靠,学习上有较为强烈的求知欲,基本能够完成学业。但是,有许多高职生在思想上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非常值得各个高职院校和相关教师认真关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价值观有功利化倾向,价值取向多元。当前的高职院校的95后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已成为了这一代高职生的基本价值观特征。他们一方面有着自由、民主、公平、效率等现代意识,另一方面,价值观上也凸现着功利性、实用性的倾向。他们在价值取向上是矛盾的,绝大多数学生认同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但在个人面临抉择时,他们往往很“现实”,用现实的利益作为选择的依据。因此,当前相当多的高职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是:崇尚成功但缺乏拼搏勇气;认同集体主义但不具备奉献精神;渴望物质享受但不习惯于付出;希望社会进步但缺少奋斗精神等。
第二,自律性较差,纪律观念淡漠。当前的95后高职生,城市中长大的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小受到家庭的宠爱,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而许多农村来的学生由于家中农活不多、家庭娇惯等原因,自小劳动锻炼的也不多。这些成长环境容易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偏激、冲动,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遇事走极端,时常出现违纪情况。当前,不少高职学生以下几种违纪现象较为突出:一是打架斗殴时常发生。许多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起冲突,大动干戈,甚至伤及生命。有的学生因为争风吃醋、互相动手,甚至打群架。有的学生因为寝室室友生活习惯不同,互相看不惯,互生龌龊,最后大打出手,不可收拾。这些问题已成为许多高职校园的重要安全隐患,危害不容忽视。二是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现象较为突出。现在,在一些高职院校,上课“低头族”玩手机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些现象影响学风,妨碍课堂质量,阻碍个人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说是当前高职校园的一大顽症。三是寝室内务卫生差。有的高职生寝室垃圾成堆,臭味熏人,衣物乱挂,十分不雅。有的寝室网线电线乱拉乱接,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学生在自己房间内向外乱丢乱扔,搞得宿舍楼外杂物堆积,纸屑乱飞,一片狼藉。对于这些情况,很多高职院校也曾大力整治,但效果不佳。
第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毋庸讳言,绝大多数高职生在中学时代成绩一般,基本处在中等及以下水平,学习习惯不太好。许多人进入高职后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进心不足,得过且过,满足于混一张大专文凭。许多学生存在下列问题:学习动机上有较浓的功利色彩。很多人为了毕业证而学习,为了就业而学习,缺乏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日标,缺少钻研精神,厌倦扎实学习,仅仅是热心“考证学习”。学习态度上缺乏执着的钻研精神。很多人没有那种拼搏和挑灯夜战的激情,反而有一定程度上的厌学情绪,总认为考上大学了该歇歇脚松口气了,对许多问题不求甚解,对许多有一点难度的学科逃而走之。学习内容上忽视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忽视阅读习惯的养成,造成的后果是人文素养较差,视野狭窄,基本素质不高。学习方法上也没有改进,不懂得积极思考、主动求索,还是习惯于中学时代的“老师牵着走”的被动学习法,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情绪化,易受外界影响。
第四,陶醉于网络文化,沉迷成瘾。网络是时代的宠儿,在信息技术极大发展的今天,高职生已经能够随时随地接触网络,绝大多数高职生每天必定要花一定时间“触网”。“鼠标一点,生机无限”,网络已经深深地改变着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话方式。的确,网络能满足高职生求知的需要,能满足高职生情感交流的需要,能满足高职生喧泄情绪的需要,能满足高职生消遣娱乐的需要。但是,正是因为网络的精彩功能,从而使不少高职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精彩刺激、自娱自乐的感受的同时,容易忽视对网络消极影响的防范和转化,有不少高职生沉迷于这样一个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有的高职生上课无精打采,一上网劲头十足,迷恋上网后,通宵达旦,整夜不归,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有的高职生回避现实世界,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冷漠无情,丧失人性和道德。有的高职生网恋成瘾,行为出轨,不负责任,甚至丧失人的社会性。
第五,有自卑倾向和心理问题。实事求是的讲,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存在自卑倾向和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不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观上的,是部分高职生对自身前途和学业的迷茫。许多高职生在高中阶段的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参加高考的愿望是能上本科院校,甚至是“一本”。但是现实是高考成绩的不如意,愿望落空,在失落、仿徨和无奈中走入高职读书。而过去的同学,很多都进入了本科院校,而自己却是这种境况,心理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不免会产生一种自卑感、挫折感和失落感。另一方面是客观上的,是社會对于高职院校和高职生的不正确认识,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部分学生的自卑感。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期,高职院校数量很多,但是毕竟产生的时间短,社会影响力还不够。人们对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对高职院校认知度偏低,有的人认为高职是“另类教育”,有的人认为高职比中专比也好不到哪里去。而我们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和转折期,世界观和人生观还不成熟,对许多事物的看法缺乏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强,易感情用事,易情绪化。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职院校后,感到“大学生活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自己不像大学生”。报到的新鲜感过后,许多人自信心受到影响,心情郁闷压抑,自卑感产生,自惭形秽,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
以上问题虽然在许多高职学生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他们毕竟是青年,毕竟还有很大的改变的可能性,各个高职院校和社会也不必过度恐慌。只要各个高职院校和学生都共同正视这些问题,探究清楚问题形成的原因,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高职学生身上存在的这些思想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作者简介:徐保国(1975—),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