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期第二课堂活动模式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l770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课堂教学相比,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受时间、空间、年级的限制,拥有更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且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语言实践,学生将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过的语音、词汇、语法,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大学通识英语教学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第二课堂,以活动为驱动,以翻转课堂的路径实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主要模式
  1.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写作大赛、阅读大赛。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一直是大学英语专业学科的权威赛事,深受学生喜爱。在2018年度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以其科学严谨的赛制设计、专业严格的评判标准获得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作为唯一的英语类竞赛入选该排行榜。三赛为学生搭建了展现风采、实现自我的平台,也成为学生之间切磋交流、凝聚创新、融通中外的媒介。各级赛事的举办带动着愈多的学生参与到英语学科赛事中来,提升英语语用能力,实现自我挑战。
  “阅读使人充实,演讲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参加阅读大赛,沉浸在各类泛读、精读材料中,扩充了词汇量,极大地拓宽了视野;演讲大赛锻炼了语言表达感染能力与辩证思维;写作大赛撰写提供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多种文体的训练,极大提升了多形式多语境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不同的舞台,既各具特色, 又互促互进。在高等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的今天,演讲、写作与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对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型人才外语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2.模拟联合国活动。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是青年学员扮演各国外交官,模仿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规则,围绕重大国际问题展开会议与讨论的活动。模联严肃紧张活泼的赛场氛围,可以开拓国际视野,激发学习潜能,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军事人才,锻炼学员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化感知交际能力,外交谈判沟通能力,领导组织协调能力。
  通过参加模联活动,学员可以参加学术测评,熟悉联合国议事规则,锻炼学术文献检索归纳能力,增强国际时事多方位分析能力,培养工作文件及决议草案撰写能力,锻炼多边协商双语交际能力,在模拟情境中让学员使用英语完成各类口头与书面任务。教研室也可逐步组织开展模联学术辅导,引导学生学习联合国组织架构,罗伯特议事规则,联合国英文文献系统,并开展英语演讲、辩论口语培训以及国家立场、决议文件英文写作培训,强化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在展开课外活动的同时,模拟联合国活动也可作为选修课,加入政治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教研室安排课程小组设置课程计划、编写相关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英语辩论赛。英语辩论从“一小群精英的游戏”到“思辨工具”逐渐普及,在“外研社杯”辩论大赛的促进下已成为许多大学生英语的“第二课堂”。优秀的辩手要求语言表达流利、逻辑思辨清晰,应变精准快速、知识储备广博,具有挑战性的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员语言表达与逻辑思辨能力。参赛选手普遍反映,经过英国议会制多轮比赛的唇枪舌战,思想火花的迸溅、思维的交锋、语言的流利倾泻,比赛不仅锻炼在有限时间内有效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考驗的是平时扎实的文理知识储备,严谨的逻辑体系,以及对于天下事积极关切的不断思考。这带动的是以英语为支点的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促进的是大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活动的主体回归为学员,让学员在亲身实践与感受中,在教员对价值观的引导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平时第二课堂活动中,为了有效提高英语演讲的普适性,教员可以适当调整英文辩论的形式与赛制,让更多的学员参与到活动中,在酣畅淋漓的表达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锻炼英语交互语用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结语
  在培养复合型、主动创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同时,更应培养其用英语表达和探究知识的能力。不囿于课堂教学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将英语理解与表达带入丰富多样的具体语境,以多层次任务为导向,以翻转课堂为实现路径,锻炼学员使用英语阅读、研究、写作、辩论与协商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恢复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提高学习效率,本质上是“翻转课堂”理念体现的形式。教员成为活动组织者,负责引导学员并激励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发掘其潜能。
  作为当前教育创新的一种新尝试,在大学英语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开展英语阅读、写作、演讲、辩论以及模拟联合国活动,响应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其融入了思辨性、拓展性和创造性等要素,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实际语用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是对实现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大纲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补充。教员也通过比赛,把握共鸣国家外语教育发展趋势,有益于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外研社杯”赛事蝉联入选2018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M].外研社·国才杯,2019,02,26;2019,03,01.
  [2]阮红梅,刘志贤.联合国与模拟联合国[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张瑾,武警工程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互动式可变式教学大纲使用下的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从当下互动式教学内涵和互动式可变式教学基础下公共英语教学对策为主要依据,从公共英语知识导入环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结束模式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互动式可变教学大纲基础上公共英语教学效果,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互动式可变式;教学大纲;公共英语;导入环节  【作者简介】李娜(1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活动的力度空前、范围扩展,对整个小初高教育体系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之下、在多元化目标导向的指引之下,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也应该做出变革、创新,也應该实现发展、优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教学需求,为此,“自主探究学习”的概念就应运而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实施,还需要兴趣的激发、课堂的优化等等。自主学习模式,与“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
【摘要】研究聚焦于评估英语词汇记忆APP实用性。以Atkinson
【摘要】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导向,主要从语言图式和背景知识图式视域展开研究,探索如何建立可供翻译专业学生练习的口译实践平台,从而帮助学生译员提高口译水平,特别是译前准备能力。在语言图式方面,平台计划选择各种英语口音的演讲者,让学生译员学会应用语音图式迅速适应演讲者的口音;而平台设计的家乡特色文化产品交换环节可帮助学生译员积累相关术语、建构术语图式。在背景知识图式方面,平台针对商品的信息汇总工作可为学生
【摘要】英语核心素养倡导语言能力、思維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只有坚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才能让英语课堂更加灵动,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对在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引导下英语灵动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灵动课堂  【作者简介】莫丽洁,江苏省常州市谭市小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灵动课堂’阅读教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新理念下的教学实践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借助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摘要】语言学家认为,文本可读性(readability)决定了文本阅读的难易程度。中学英语课本作为学生外语学习的依托,其文本可读性深刻影响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词汇难度则是影响文本可读性的核心要素。本文以苏教牛津译林版的初三英语教材和同一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库技术对其词汇难度做参数分析,以期对江苏地区初高中外语衔接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文本可读性;英语教材;衔接语
【摘要】近年来,教育情景中手势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是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权威计量工具CiteSpace, 对手势与语言学习领域在2004-2020年发表的83篇国际核心文献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发文量分布上,总体呈现显著上升趋势。(2)高频关键词上,当前研究热点是language、communication、hand等。(3)文献共被引上,聚类主题为mandari
【摘要】如何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英语教师长期以来关注的主题,本文拟对“三自”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加以探讨,以期为高校英语课堂质量的建设,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三自”理念;高校英语;运用;探讨  如何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英语教师长期以来关注的主题,本文拟对“三自”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加以探讨,以期为
【Abstract】As a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Boston College, Charles Derber criticized the anti-ecological nature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duction mode of asset doctrin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