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平台取代现金交易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64709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支付”是我国近年来热门的词语,这种新颖的付款方式一开始只是被少数人接受,然而,现在却是少数人携带现金出门。电子经济的兴起不仅是因为其支付流程方便、快捷,更多是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转变。本文主要从电子支付基本概念、现行发展、未来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和针对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措施,对我国电子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子支付;现行发展;未来发展;改良措施
  一、电子支付的基本概念
  电子支付是指进行业务交易的本身,包括消费与被消费商家两者之间的金融交易机构,是新时代电子商务系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电子业务交易的同时,通过线上形式进行货币交易、资金流转等交易方式。电子支付也可分为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移动支付、有线支付等。电子支付的流程包括:支付的发起、支付指令的交流与清算、支付的结算等环节。
  二、电子支付的发展
  中国电子支付平台起初受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而导致规模发展较迟缓,后来伴随国家的全面发展,中国电子支付平台也得到契机高速发展起来。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电子支付平台发展较为稳定,并在进一步加强电子支付机构的建设。在日常生活的业务交易中,虽然电子支付在现实生活中对钱币交易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替代意义,但仍是次要而非发展成为业务交易的主體。
  三、电子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
  1.城镇和乡村渗透率提高
  电子支付在城市全面发展之际,就持续不断地影响到乡村支付交易,现如今许多乡村的便利店都能实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并逐渐渗入平民百姓的家里,策动乡村实体业务经济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全国各地乡村三农方面的发展,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创造一条全新的出路。
  2.电子支付的用户小额高频业务交易趋势越发显著
  电子业务交易的高速发展,使其用户小额高频的交易指数显著增长,很多商贸银行、第三方业务支付机构、代办商、手机厂家等都将在小额高频领域持续发展,力求在不同的市场营销业务交易方面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手段。
  3.鞭策“O2O”等互联网商贸模式高速发展
  电子支付发展的同时也为新型商贸模式带来了契机,电子支付财经行业、网络线上订餐功能、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网络支付APP也随之开发出一系列的产业机构,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就业和新型商贸模式的发展,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4.推动新的营销模式发展
  电子支付的高速发展使其出现创新性的营销模式,这些基于电子支付的实体商家推出更多新型网络在线订购功能,通过线上支付方式,系统会为消费者自动关注商家公众号,从而起到推广和营销的作用,为下次促销活动客户沉淀奠定基础。
  四、电子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和权益保护问题
  针对电子支付出现的新型诈骗手段,用户的个人财产遭到严重威胁,偷换收款二维码、暗藏木马病毒等案例层出不穷。从实际的市场反响来看,人们虽然会因为快捷的流程而选择使用电子支付,但对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依然存有较大的顾虑。如果电子支付企业技术上不能保证用户的个人财产安全,那么电子支付的发展也会遭受一定的阻碍。
  2.业务革新问题
  电子支付在客观条件上拓宽了各方面财经业务和金融升值的服务模式,但业务领域要更果敢地推广鼎新,所以电子支付必须找准机遇改进自身业务模式,才能获得飞跃式的发展。
  3.恶性竞争问题
  国内的电子支付企业已经超过40家,电子业务交易模式已经造成了国内市场严重同质化,同时引起电子支付企业之间的商业战,但过度的价格营销策略不仅会使电子支付行业被透支,并承担着企业利润被分流的后果。
  4.法律、法规不完善问题
  当前,我国对于电子业务交易的立法仍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更多的法律法规都只合用于传统金融业务情势,但运用传统法律法规对待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并不合理的。所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有利于规范电子支付企业经营管理、用户权益维护等问题,更有利于电子业务交易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针对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良措施
  1.提高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建设。
  2.加强对用户权益的保护。
  3.完善网上支付模式监管制度。
  4.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尽快成立完善的相关营销行业法律法规。
  六、结语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驱动电子交易模式取得飞跃式的增长。电子支付在现代生活中便利便民,深受民众喜爱。但现金支付也必不可少,在利益保障方面,现金支付远比电子支付要更加安全可靠。电子支付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就本次调查研究分析来说,电子支付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电子业务交易的高速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积极影响的同时,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本文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科技哲学社会科学类重点项目,项目编号:pdjhb098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近两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为例,通过对社会热点和地理生活的素材分析,凸显地理试题中对核心价值观、地理素养的考查,并对试题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对教学作出一定的分析、指导。  【关键词】高考试题;地理价值;核心素养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生存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分析近两年全国卷地理试题,其充分体现了对“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教
【摘要】教育最大的源动力就是“爱心”。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充满爱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对老师敞开心扉,用宽容的态度包容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用赏识的眼光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老师温暖的爱中快乐地进步、成长。  【关键词】爱心;宽容;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庄重地写道:“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答道:‘爱孩子。’”热爱孩子,有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呢?它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即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果我们不能顾及学生习作是内心的需要而一味地苛求,孩子怎敢提起那杆沉重的笔来抒写自己稚嫩的心?在小学习作中,我们提倡“儿童习作无禁区”!要求学生习作时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就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我们提倡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人和
【摘要】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经过低年段英语学习的积累,学生在词汇、语音和语法方面有了一些基础,此时把英语学习的重点过渡到语篇阅读是自然而然的。在现行的教育科学版英语课本中,语篇阅读材料的主题涵盖面广,材料充足,为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结合教育科学版小学英语教材,探讨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几种常见情况及相关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英
陈先云先生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应该从“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的审美能力”四个维度来落实。低年级语文主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就是识字、写字、朗读、阅读理解、语言积累运用五方面的兴趣、能力、方法、习惯。本文打算借助统编教材二年级《葡萄沟》一课来谈谈,怎样利用新教材,紧扣语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热爱家乡”。本单元教学重点有:一是激发学
【摘要】英语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全球化的当今社会,学生英语语言的掌握深受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和基本内容,大部分学生因词汇量掌握不足而在英语学习实践中略显疲态。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词汇教学的现状并采取适合学生的词汇教学手段,才能有效解决词汇教学效率低的现象。基于此,笔者围绕五年级英语词汇教学的经验,分析现阶段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探究词汇教学效率提
【摘要】初中生领导力培养是一个新的领域,不能简单照搬传统领导力培养的模式,必须探索出符合中学生成长需要的培养模式。笔者结合这几年在所属初中学校探索初中生领导力培养所作的努力,与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心得,以期互相交流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领导力;自我管理;社会责任感  初中生领导力培养是一个新的领域,我国教育界都在研究探索中,我们学校也在努力思考和探索,也试图在这一领域能够有所突破。  初中生领导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日益重要,逐渐成为各个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部分。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属性结构显示,截止至2020年3月我国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分别占17.2%、41.1%、22.2%,中小学生网民占总网民80.5%。可见,中小学生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环境对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更甚,网络环境
【摘要】从教二十多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刻体会到师爱是教育的甘泉,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它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那一颗颗透亮的心儿变得温润而坚韧,这种爱还能不断地传承下去,生生不息。同时,作为一个教师要有爱的能力和方法,只有这样,师爱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力量与源泉。  【关键词】师爱;滋润;传承;敬业;进取  一、师爱在传承,要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记得十岁那年,我跟随父母到梅州市五华县
【摘要】必备知识是历史学科测量的基本内容之一。必备知识的复习巩固与学科素养的达成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参照布鲁姆知识分类标准,以《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为例,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性知识四种类型提出必备知识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考;必备知识;学科素养  一、必备知识的测量要求  姜钢在《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一文中指出:“必备知识是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