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风鬟雨鬓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x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暈,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其他文献
摘 要:李商隐的诗在艺术的世界里登峰造极,在文学史上意义非凡,千百年来受到读者的审美的偏爱,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诗呈现了一个深窈缅邈的心灵世界。善感纤细的心灵特质和失意挫伤的人生体验奠定了李商隐孤独迷惘的心境和一往情深、伤感无奈的情感本质。他以描摹心灵的方式写诗,他的诗是他的心灵的光影的折射。其诗诗境与心境相融,字句间折射着他本质的情感,具有如光影般幽微窈眇、变幻朦胧的美学特质。  关键词:李商隐
摘 要:90年代的社会背景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文化语境也更为自由,在文学内容、体裁以及叙述方式上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在这一时期,女性作家林白的小说创作采用个人独有的方式进行叙事,其小说被命名为“个人化写作”,并且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以林白小说《致命的飞翔》为例,在阐述个性化写作出现的原因的基础上,从身体写作和小说叙述视角及架构等方面,对林白的个性化叙事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菲茨杰拉德所创作的,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正因为如此,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个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作者对故事的叙述应用了合理的叙事技巧,通过对主人翁蜿蜒曲折的事业和爱情的描述,联系到众多美国梦的破灭,通过将全聚焦、外聚焦以及内聚焦的多重叙述模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角色特征,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的展现出来。菲茨杰拉德大胆的尝试和成功运用现
摘 要:语气词是汉语较为独有的特色,而由于语气词的性质和它多变的用法,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从上古就出现了的疑问语气词“哉”、“乎”的发展演变进行讨论。探寻古代疑问语气词和现代疑问语气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讨他们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语气词;来源;演变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王力先生在他
摘 要:孔子是我國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孔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战乱年代,而孔子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自成一派。他的思想、言行影响了封建社会2000多年。被尊称为“孔圣人”。而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把孔子描绘成一个德才兼备、怀才不遇但是却积极参政积极入世的一个政治家。  关键词:孔子形象;孔子世家  作者简介:郑晓霞(1993-),女,山东济南人,青岛大学20
摘 要:小说《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经典代表作,小说通过曲折情节展现了主人公茜丽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从饱受折磨蛻变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黑人女性商人的故事。小说通过茜丽从饱受压迫、深受种族歧视与区别对待到自我奋斗,不断摆脱社会的固有观念,形成独立身份与人格的过程,展现了一位黑人女性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反抗种族歧视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当今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人作为社会主体受到各种因素困扰,要不断
摘 要:《文心雕龙·知音》是刘勰批评论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篇,近些年,对于《文心雕龙》的研究逐渐升温,《知音》篇的研究也有所增加。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峰期。这篇文章是对《知音》篇研究历程的一个回顾与总结,主要分为知实难逢、音实难知、六观等几个部分。  关键词:刘勰;知音;知实难逢;音实难知;六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课题项目:本論文为2017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立项课题《从语用学论谈话艺术》(编号2017zc32)研究成果。  摘 要:《左传》,一部编年体史书,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以时间为序记录各诸侯国或名人轶事的历史著作,其语言的运用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叙事文学的先河。而从语用学方面来看,以人物语言为研究对象,《左传》一书中人物对话以君臣对话和臣子间对话为主,本文针对这两类对话类型,从语言使用的原则出发进行分
摘 要:尤金·奥尼尔是著名的美国戏剧家,代表作《琼斯皇》讲述了黑人琼斯的悲剧。本文解读这个全新的黑人形象,并从文化分析的角度解读他在黑白文化冲突中人格的分裂,以及身份无法归属的卑贱心理问题,琼斯的处境也隐喻了人迷失自我的痛苦体验和卑贱的状态。  关键词:《琼斯皇》;文化;卑贱;认同;冲突  作者简介:黄秋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7级硕士。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
摘 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传奇的女诗人,甚至被称为谜一样的人。诗人倔强的个性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促使她选择终生与诗为伴,在超凡的孤寂中,用文字表达她灵魂深处的人生感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孤独;生命的存在  作者简介:孙叶红(1965-),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