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学习要树立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新理念,促使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学习方式,探索探究性课堂学习模式,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近年来,笔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尝试和研究.本文探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营造探究环境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其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的、综合的和实践的教学体系.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精神,领会精神实质,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教师讲得多、做得多,给学生限制多的课堂,应该抱着与学生一同学习,一起成长的心态,给学生创造一种探究的氛围和空间,将传统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创设问题情境,诱导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首先,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造品质的具体表现.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品质,首先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其次,大胆鼓励学生的“求异质疑”行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更要“学会问”.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思考,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和释疑.教师可在探究活动时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如用充满悬念的装满水的杯中还能放多少枚大头针的小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形成冲突,从而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而且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学生对未知领域产生好奇并急欲获得正确的认识,将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这种非智力因素的情感作用,将反过来促进思维的活力和思维的定向能力.
  3加强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注入探究活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式的进行学习,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还是认真听讲,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抑制,他们想象的空间受到挤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开始时,学生往往不敢猜,一方面由于他们习惯了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怕自己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指责,或同学的嘲笑.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不管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培养他们的猜想要从最容易探究的地方入手.如在学习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猜想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这是比较容易的,又如在演示自制温度计时,盛水玻璃瓶放入热水中时,不妨先让学生猜猜,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会怎样变化,尽管学生大多数都能猜到,但不能因为容易探究就忽视猜想的这一环节.要知道根据已有的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只有从细微之处有意识地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积极猜想的习惯,才能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猜想方法.物理教学中科学猜想与假设过程其实和科学研究一样应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第一种是实验方法;另一种是理论分析方法.笔者以实验方法为例加以说明.实验方法可以有以下步骤: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大胆进行“科学猜想”;对猜想结果进行讨论,去伪存真,去繁求精.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进行猜想时,如果教师引导不够,学生的猜想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不仅猜想摩擦力可能与压力大小、速度大小、摩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有关,还猜想到了可能与质量大小、材料、密度、形状有关等等……这样学生的猜想放得开,不容易猜到关键的点子上,同时如果所有的猜想都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课堂教学有限时间里不可能做到,这时可以借助于简单的演示实验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体验一下推重的箱子和轻的箱子,或者让学生体验怎样抓牢泥鳅,然后进行猜想,学生的猜想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4构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究潜能
  传统的物理教学,人们往往过于注重物理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忽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精心阐述;更多地重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思想动机而不是物理思想;更多地重视物理学学科知识而不是物理学习方法.只有让学生自主地观察和思考,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亲自去探索、去发现物理规律,理解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并发展他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火热思考.笔者根据探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经验构建了“探究、合作、建构、创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主要由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维、主动探究分层指导、合作交流聚合思维、意义建构提升思维和反思迁移创新发散思维构成,它可以构成一堂课的完整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维:是启动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又是激发学生内在机制运转、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学习目标的过程;主动探究分层指导:由于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思考,因而实施分层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合作交流聚合思维: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学生通过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相互合作和分享;意义建构提升思维: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认识建构,即对物理概念体系的深刻理解,转化为个人的认知结构;反思迁移创新发散思维:元认知和自我调节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经验的改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源于有效反思和评价已有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对探究性学习的反思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研究方法,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本质理解.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该模式符合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历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思维进而实现个人的认知发展,真正实现对物理问题的火热思考.   5以实验为载体,重视过程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物理实验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重视的是探究过程.在物理教学中不应仅仅满足于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还应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方案,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HJ1.65mm]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如在教学“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笔者首先提出课题,让大家根据已有经验及简单的小实验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生都积极思考,提出了这样一些猜想:与压力有关;与接触面光滑与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等等.然后,笔者适时引导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作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独自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评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6课外拓展延伸,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让探究活动具有生命力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和规律,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的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之后,笔者适时地布置学生一个课外探究问题:请同学回家研究一下自己最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尽可能多地举出它在哪些方面应用了相关的物理知识.结果大家兴趣盎然,列举了10多个与力学相关的物理知识.如自行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踏板套、闸把套等处均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刹车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车轮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变滚动为滑动后,摩擦大大增加,所以车能够迅速制动;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以减小摩擦,在这些部件上,人们常常加润滑油进一步减小摩擦;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时感到较舒适;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刹车皮的拉力等.
  总之,探究性学习教学中我们应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使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和合作等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得到培养.
其他文献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写作的明确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原创性原则,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避免在写作中过于求新求异,重复引用资料内容和写作论析浅显等情况
摘 要:鉴于当前英语教学仍然摆脱不了的“古文式,填鸭式,课后练习题海式”的教学弊端,作者呼吁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新理念带动新教法,用新教法教好新教材,本文据此提出高中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前备课,师生相互换位让学生上讲台试教。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转变观念 创新三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提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应考虑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分别提升“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和“学”的行为的有效性.  1教师的教——提升教的行为有效
在学习平抛运动之前,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已经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并且类比“力的合成与分解”也可知道,运动的合成只有一种可能,但运动的分解却有无数种可能.曲线运动中典型的平抛运动,其分解方式也应多种多样.  1 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曲线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今的教学模式大多为“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围绕着题海战术来进行,教学氛围极其沉闷,以此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动手能力差,实际运用能力极为薄弱.这种书呆子式的教育不但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制约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工作站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的Edward F·Redish提出的积极参与型的课堂,工作站式教学模式就是这种课堂
摘 要:高中新课改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模式 尝试    高中新课改实验于2008-2009学年在江西省全面展开,这次课改是教与学的观念的一次大的更新。下面是本人对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的
磁场可以对带电粒子的运动施加影响,只要设计适当的磁场,就可以控制带电粒子进行诸如磁聚焦、磁扩散、磁偏转、磁约束与磁滞留等运动.这些实际应用经常被用來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以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1 磁聚焦
加德纳研究认为,学生在认知结构、智力因素、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实际实验教学中,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差异,采取对实验要求“一视同仁”、实验评价 “一把尺子量到底”这种“一刀切”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水平,导致优等生“吃不饱”而不能尽情展现个性与特长,中等生“吃不好”而不能提高实验能力,学困生“吃不了”而不能完成实验任务.实验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中职院校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中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也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中职物理教学,对于中职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着直接影响.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于当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工作,让中职物理教学的实践性得以提升,才能让中职物理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将理论与中职物理教学相结合,是中职物理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  1理实一体化教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就怎样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写作 教学实践 模仿 善用教材 写作习惯 讲评    英语写作是学生通过思考,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写作水平是反映一个人的语言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写作要求比以往有了大的提高,对达到高中阶段新课程标准八级的写作要求如下:1.能根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