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r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的时候,要准备一节课,会有诸多的烦恼,首先不知道要讲什么内容,苦于没有掌握有效的材料;然后上网、找工具书,查找跟授课内容有关的资料,别人的教案、实录、课件,以及能搜到的文献、专家学者的个人观点等等,拉里拉杂地就掌握了大量的资料;这时候,又不知道如何对材料进行提炼和筛选。没有经验,没有存货,没米下锅,痛苦;但材料太多太杂,不知如何梳理整合精简,更痛苦。
  大凡有问题的课,大都是囿于材料、溺于材料而忘掉或者部分忘掉了教学目标的课。我就曾经上过一节非常失败的公开课。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借鉴了一些名师的教案和教学实录,然后写教案,做课件。导入、过渡、照应,提问、点拨、总结,每个知识点都不敢舍弃,每个环节都力争面面俱到。但当“剧本”排练完成,自以为胸有成竹,上台开始表演时,便觉十分吃力。学生状态漠然,整整一节课,我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把学生往自己掌握的材料中引,但教和学一直是两层皮,师生之间的感觉就如同车轱辘和车轴之间没滋油——涩,转不动。最后只能满头大汗,败下阵来。回头总结一下,这样的课真的是赘肉横生,眉眼模糊。
  所以好的课一定要勇于对自己已掌握的材料痛下狠手,去掉皮毛,去掉赘肉,精简骨架,还课堂以栩栩形象。
  那么,如何精简?首先,教学目标要简明。一开始,面对文本,我们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要教给学生什么东西,看看这段好;看看那段也好。于是便从头到尾,蜻蜓点水地将课文过一遍,教学目标多而杂,就感觉自己的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所以,教学目标不应追求多方面的全面开花,而应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找准一节课要解决的一个或两个问题,让学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一堂课真正学点什么,而教师也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目标得以在课内完成、落实,学生轻松,老师轻松。这样的语文课堂当然是简约有效的。
  其次,课堂提問要简要。当前的课堂,说是要自主探究,要合作研讨,但实际上,教学的主要流程基本上是以问题串起来的,学生的主要活动便是找答案。课堂是个常数,教师提问的时间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必定减少。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就必须留出整块时间给学生,减少提问。只留紧扣教学主目标,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自主感悟之后才能回答的问题。
  教学环节要简化。就是要减少花样,留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后学会表达运用,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手段要简便。其实,语文最实打实的,就是要读和写。阅读能力是读来的,读才能得“文”,才能知道遣词造句的奥妙,感受表达形式的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如果把握不好尺度,现代教育技术反而会阻碍学生学习语文,过度使用,甚至会封杀学生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不再灵动,想像的翅膀被无情地折断。
  总之,语文课堂不是工业,可以快节奏、大容量、流水线,批量生产;语文课堂应该是农业,有季节,需要阳光,施肥和浇水要适量,需要吸收的过程,精简、等待才是硬道理。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欲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习欲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而教师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  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自己先吃透定义,删繁就简,用准确、易于理解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语文素质的综合表现,是衡量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初中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怕改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水平低下。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以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是摆在广大农村语文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
期刊
当我们引领学生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遨游于精品阅读的海洋中,我们的口语表达都必须吐字清晰不罗嗦,有轻重有徐疾,只有这样才会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语言外在引力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一席话”固然有其内在的本质,但“一席话”外在的衣表——口齿清楚、抑扬顿挫也是必须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名言:“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地不能忘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钱。"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 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
期刊
一、一桶水和一杯水  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当有一桶水,而我们的这桶水又有多长时间没有更新了呢?初中的语文教材基本篇目多年变换不多,自恃自己对教材的熟悉, 上《湖心亭看雪》时,当我示范背到“余挐(ráo)一小舟”时,一同学径直喊道:读挐(ná)。我赶紧翻书,本版课下注释已经改读ná,后悔不已。知识不断丰富更新 ,就需要我们及时的接纳新的东西。使得我们这”半亩方塘“真正的“天光云影共徘徊”。
期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并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动画片,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造成用方块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育革除陈弊。而群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组群文的学习,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原生态的阅读情境,提供更为丰富而多样的阅读资源,通过多篇有关联的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掌握生活化阅读的基本方法,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
期刊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迫的,是低效的,还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现实情况是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认为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笔者几点拙见,与大家共勉。  一、提高知识认同  学习兴趣的产生要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体育,体育锻炼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心理作用的调节,以
期刊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锻炼。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地理教学提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