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让人欢喜让人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8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体育中考虽然结束了,但留下的一些思考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回味。
  每年开学之初,部分初一新生在军训和学校升旗时常有体力不支的现象发生,这正是由于不少小学不能正常开设体育课所致。我市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考体育已逐渐被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可、接受,学校的体育工作逐步得到了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条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我最近几年的教学来看,没有其他科目的老师来强占体育课,可见中考体育利多弊少已成为一个共识,对我市的广大体育工作者来说更是显而易见的。
  一、完善现行的中考体育制度
  1.防止体育加试中应试现象的产生
  由于升学的压力,近几年来许多学校采取了考什么就练什么的应试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最初的几年,我市设置的项目为老三样:跑、跳、投。以至于从一进入初一开始,体育课的练习就是围绕这三项进行,再加上在体育课中偶尔也会出现的伤害事故,常常逼迫学校和老师不敢上那些带有危险性的体育课,因此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就这样被无情地删掉了,导致部分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和能力的下降。这违背了体育教学和体育考试的初衷。
  2.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进行考试
  目前,大多数的教育部门都是采用集中县城或分片进行考试。另外,有的地方采取的“送考下乡”、“送考到校”方法也很好,即裁判员老师坐车到考点校,考生直接在本校进行体育考试。因为集中考试需要浪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有时还会有意外事故发生,并且也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正常发挥。如果采取“送考到校”的方式,可以免去学生的舟车劳顿之苦,可以降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在自己学校进行考试,学生就会有天时、地利之感,可以象平时练习那样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象今年我校的考生就深受其害,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汽车,才到达外地考点。如果是这样,又怎能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呢?
  3.合理确定项目的评分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且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我市的体育中考分数也是从无到有,从45分→40分→30分,再到2007年的不加入总分,今年又改为40分,也经过了一个发展历程。我认为分数并不是唯一的,而最关键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确定评分标准时,不能过于苛刻、要讲究科学,更应结合本地因素,尽可能地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体能情况。
  4.平时分的合理性
  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市在最近几年都设置了“平时分”,让学校和体育教师打分签字。因为关系到学生的升学问题,迫于各种关系和压力,如果不给满分不纯粹是个“傻子”吗?所以此项工作成为有名无实,虽然今年增加了耐力跑这个项目的平时成绩,但是评分标准较低,试想又有几个不能达标的呢?因此平时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二、合理照顾特殊的学生
  学校教育就要面向全体学生,体育也是如此。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不应该因某一方面的不足或先天性缺陷而受到他人的冷落。因此,我市对“特殊生”进行了适当地照顾,如因病、身体发育异常和有残疾的学生,可持相关证明,按要求给分。象我市去年,免测的可按70%进行加分,今年只能按照60%进行加分。就象我们学校今年50米跑的就有得2、3分的现象,还不如申请免测的得分高。另外心、肺、肝、肾等有严重疾病的可以申请改测广播操。因此加多少分才为合适,这是一个需要再进行研究探讨的问题,否则就会剥夺文化成绩较好但又有残疾的一部分学生上学的权利。
  三、体育考试项目的设置
  新课程提倡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考试项目的设置上首先要让学生有选择性,充分体现学生自己的特点,并且在评分上要有可操作性。
  1.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主
  虽然大多数地方实行了体育中考,但各地的分值和所设置的项目却有不同。不少地区都把耐力性项目作为必考项,因为这类项目主要锻炼人的心肺功能,对于提高身体素质应该是首选。耐力类的项目有:男生的1000米、女生的800米、25米的往返跑等,对于我市的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深信学生的成绩和身体素质也会越来越好。
  2.要体现运动技术、技能
  我市的体育考试项目的设置也是从最初的单一的跑跳投三项逐渐发展到增加选项。象50米跑、立定跳远、推铅球都是以体能为主,并且这三项比较注重测试学生的力量素质,而其他几项素质则不一定能得到提高,因此不能充分体现锻炼身体的价值。象我市的球类选项就充分体现了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技能,让学生有所学、有所得,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正象前文所说的,也可以测试广播操。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课间操,每星期都要做几遍,但是真正能把广播操做得好的又有几个,这不正好成为促进学生把操做好的最佳手段吗?
  总之,体育考试应作为一项制度,不能光为了中考而设立。因为应试教学所测试的项目一般只注重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不全面的,而许多体育项目在技术和生理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促进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让中考体育真正成为一种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的手段。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锻炼身体的方法,才会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的。
  
  (责任编辑谭有进)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收效甚微,大部分学生也害怕写作,绞尽脑汁总也挤不出几句话。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来指导中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善于积累,为写作提供良好素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式、机械训练式学习方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把学生从教育的客体地位转移到教育的主体位置上来,无疑是学校教育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项工作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做社会的主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学生是未来祖国现代化的建设者,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应有建
诗话、词话是评论诗和词的文章,在表现方法上,主要是叙述与议论。有了诗的发展,才有诗的研究或批评,这便是诗话;词话的生成,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因为词的发展较晚,词话就比较少得多了
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因此,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人
还记得我刚拿到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就是乱,不知道怎么教、从哪里入手、什么是重点、教到什么程度。然而,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基本能感觉到这套教材编排的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在课堂活动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合作、互动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课堂有没有效益主要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或者教学认真与否,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会,学得好不好.如果没有学会、学好,即使教师教得再累,学生学得再辛苦,课堂也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这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生成元非稠定时局部C群与局部半群的关系及一些基本性质,并获得局部C群的生成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