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将游戏融入班级德育课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实施德育教育,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能够促进幼儿的德育品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课程游戏化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把课程中所要教授的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如何将班级的德育课程融入游戏,创设德育游戏环境?对此笔者展开了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德育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课程游戏化的途径
(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
乐于助人是幼儿必须具备的美好品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一些游戏培养幼儿的高尚品格。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每天轮流当“警察”,被抽到当“警察”的幼儿,要在这一天内执行自己的“公务”,除了要保证自己在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之外,还要约束其他同学,如果其他同学出现了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警察”有权利制止该行为。“警察”拥有一定的权利,同样也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在这一天时间内,如果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或者是需要寻求“警察”的帮助,“警察”都必须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其他同学。在一天的“警察”生活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会评价该“警察”今天在学校的行为,如果“警察”在学校表现得好,且对其他同学做出了贡献,那么这个幼儿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并且拥有在第二天继续当“警察”的机会。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
教师可以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素质道德水平。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来帮助幼儿提高素质道德水平,深化班级的德育教育。
(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品德
俗话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因此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不能忽视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给幼儿提供更多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幼儿能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身的科学品德。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安排中增加一些游戏化的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准备一根蜡烛,一个漏斗,一根火柴,然后让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教师用火柴把蜡烛点燃,把蜡烛固定在桌子上,然后讓幼儿进行实验,先把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然后让幼儿对着漏斗的小口吹气,发现蜡烛没有被吹灭,然后调换漏斗,用小口对着蜡烛,宽口对着自己用力吹气,发现蜡烛还是没有被吹灭。在幼儿做完科学实验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解,然后让幼儿再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并用自己的话向其他人解释一遍,加深记忆。通过这个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引发幼儿深入的探究,让幼儿能够养成热爱科学的良好品德。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幼儿应该培养自己的集体意识,拥有集体荣誉感,这样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在教学过程中,游戏是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的最佳途径,通过游戏,能够让幼儿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这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目的。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龙的传人”游戏,游戏过程是需要教师把幼儿分成两个组,每组的幼儿在游戏开始时一字排开,手牵着手,游戏规则是当教师喊开始时,幼儿需要把牵着的手举起,然后从自己旁边举起的双手间的空隙穿过去,用时最少的队伍获胜,并且要求幼儿在游戏时要按顺序穿,不能够跳过一个人进行穿插,获胜的队伍可以得到集体奖励,而失败的队伍也会得到集体惩罚。通过这个集体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精神。
幼儿的德育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应该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尤其是课程游戏化中。课程游戏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具有传统教育方式中不可比拟的优点和特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素质道德水平,为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开发区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的途径
(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
乐于助人是幼儿必须具备的美好品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一些游戏培养幼儿的高尚品格。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每天轮流当“警察”,被抽到当“警察”的幼儿,要在这一天内执行自己的“公务”,除了要保证自己在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之外,还要约束其他同学,如果其他同学出现了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警察”有权利制止该行为。“警察”拥有一定的权利,同样也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在这一天时间内,如果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或者是需要寻求“警察”的帮助,“警察”都必须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其他同学。在一天的“警察”生活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会评价该“警察”今天在学校的行为,如果“警察”在学校表现得好,且对其他同学做出了贡献,那么这个幼儿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并且拥有在第二天继续当“警察”的机会。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
教师可以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素质道德水平。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来帮助幼儿提高素质道德水平,深化班级的德育教育。
(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品德
俗话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因此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不能忽视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给幼儿提供更多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幼儿能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身的科学品德。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安排中增加一些游戏化的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准备一根蜡烛,一个漏斗,一根火柴,然后让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教师用火柴把蜡烛点燃,把蜡烛固定在桌子上,然后讓幼儿进行实验,先把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然后让幼儿对着漏斗的小口吹气,发现蜡烛没有被吹灭,然后调换漏斗,用小口对着蜡烛,宽口对着自己用力吹气,发现蜡烛还是没有被吹灭。在幼儿做完科学实验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解,然后让幼儿再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并用自己的话向其他人解释一遍,加深记忆。通过这个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引发幼儿深入的探究,让幼儿能够养成热爱科学的良好品德。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幼儿应该培养自己的集体意识,拥有集体荣誉感,这样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在教学过程中,游戏是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的最佳途径,通过游戏,能够让幼儿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这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目的。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龙的传人”游戏,游戏过程是需要教师把幼儿分成两个组,每组的幼儿在游戏开始时一字排开,手牵着手,游戏规则是当教师喊开始时,幼儿需要把牵着的手举起,然后从自己旁边举起的双手间的空隙穿过去,用时最少的队伍获胜,并且要求幼儿在游戏时要按顺序穿,不能够跳过一个人进行穿插,获胜的队伍可以得到集体奖励,而失败的队伍也会得到集体惩罚。通过这个集体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精神。
幼儿的德育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应该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尤其是课程游戏化中。课程游戏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具有传统教育方式中不可比拟的优点和特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素质道德水平,为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开发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