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1
摘 要 通过对普通高等院校女子排球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我校女子排球课程结构和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所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觉锻练的能力,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排球教学 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体育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自身优势。笔者从事排球教学工作多年,特别是对排球发展规律有着一定认识,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加强高等学院体育教学改革,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发现在教学中均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教学。这种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学方法,虽然简化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学生而言,则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在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学要前进,必须打破旧的教学模式,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借鉴了一些兄弟院校体育教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开设两年女生排球课的情况将如何上好女子排球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归纳如下:
一、转变思想,更新模式
多年来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教学模式,教材、教法很难适应当前市场经济需要,课中以教师为中心,往往是教师讲解,全体同学听教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巩固、提高的固定模式。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学技术快,相反素质差的学生学技术慢,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比较普通。由于存在这种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上课时产生比对心理,注意力不集中,这就影响了教学改革的发展,鉴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就要转变思想,改革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大胆的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二、目前我校排球课的现状
我校开设两年专项排球课,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选修二年排球专项课,按行政班级进行教学,男、女分班上课,主要内容以排球理论,排球专项技术为主。排球专项课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个体化为前提,根据学生对排球课的认识了解和喜欢程度以及接受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区别对待,按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合理安排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
女生进入大学阶段,生理及心理发育已经基本成型。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较强的求知欲望,此时的身体机能表现突出,大脑调节功能较强、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机体容易疲劳,但恢复较快,这时内分泌发生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运动表象能力下降,不利于复杂动作的学习,同时对一系列复杂有难度的动作有一种恐惧心理。而排球运动是一项运动量不太大、运动强度可随时调整、没有大量长时间长距离的奔跑和同场竞技身体的冲撞。此外,排球教学对场地和器材,以及学生基本素质要求都不是十分严格,适合绝大部分大学女生的学习。因此,排球运动适合大学女子体育教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优化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在选择某项技术专门练习时,可打破原来结构的内容方式,根据不同的组别,选择难度,数量合理,避免过多重复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技术环节衔接合理而且与技术的关键部分本质一致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获得最大的效果。
三、遵循教学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严格遵循教学规律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课程设计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激烈的课堂气氛而违背教学原则和规律,特别是准备部分应遵循人体运动规律。切莫过于激烈。由于大学女生学习新事物时积极性高,进入角色较快,往往过于兴奋又缺少运动损伤知识,容易产生运动创伤,因此,在体育室外课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为逐渐适应课的重点内容做准备。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四、合理运用鼓励法
合理运用表扬法是一门艺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教师都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进步的教学环境。对于活泼、协调性好、动作接受能力强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但同时应赋以一定的要求,鼓励她们主动帮助“差生”,以巩固她们荣誉感和积极性,并协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对一些性格内向、惰性较大、体型较大、移动较慢、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应更加热心和耐心的鼓励她们。维护她们的自尊心。对班上的“另类”应实行个别对待,私下和她们沟通与交流,增强她们学习的信心。这样不但可以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结论与建议,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的确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必须与国情、校情相适应,教师和学生要有一个认识学习适应的过程,教师受传统教学惯性的推动,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都留有传统教学痕迹,往往忽视了给予学生自由想象去发展个性的空间。教师要随时充实和补充新鲜知识,时刻处于改革的浪尖,形成自己适合时代发展的教学风格,及时消化改革的新政策,并掌握相应的手段与方法,保证健康、完整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快乐成长而尽职尽责。适应高校发展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对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2]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3]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9.
[4] 忻欣媛.开展女大学生排球运动措施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3.1.
[5] 沈福隆.关于排球普修课改革的试验[J].浙江体育科学.1993.4.
摘 要 通过对普通高等院校女子排球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我校女子排球课程结构和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所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觉锻练的能力,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排球教学 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体育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自身优势。笔者从事排球教学工作多年,特别是对排球发展规律有着一定认识,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加强高等学院体育教学改革,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发现在教学中均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教学。这种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学方法,虽然简化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学生而言,则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在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学要前进,必须打破旧的教学模式,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借鉴了一些兄弟院校体育教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开设两年女生排球课的情况将如何上好女子排球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归纳如下:
一、转变思想,更新模式
多年来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教学模式,教材、教法很难适应当前市场经济需要,课中以教师为中心,往往是教师讲解,全体同学听教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巩固、提高的固定模式。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学技术快,相反素质差的学生学技术慢,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比较普通。由于存在这种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上课时产生比对心理,注意力不集中,这就影响了教学改革的发展,鉴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就要转变思想,改革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大胆的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二、目前我校排球课的现状
我校开设两年专项排球课,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选修二年排球专项课,按行政班级进行教学,男、女分班上课,主要内容以排球理论,排球专项技术为主。排球专项课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个体化为前提,根据学生对排球课的认识了解和喜欢程度以及接受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区别对待,按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合理安排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
女生进入大学阶段,生理及心理发育已经基本成型。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较强的求知欲望,此时的身体机能表现突出,大脑调节功能较强、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机体容易疲劳,但恢复较快,这时内分泌发生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运动表象能力下降,不利于复杂动作的学习,同时对一系列复杂有难度的动作有一种恐惧心理。而排球运动是一项运动量不太大、运动强度可随时调整、没有大量长时间长距离的奔跑和同场竞技身体的冲撞。此外,排球教学对场地和器材,以及学生基本素质要求都不是十分严格,适合绝大部分大学女生的学习。因此,排球运动适合大学女子体育教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优化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在选择某项技术专门练习时,可打破原来结构的内容方式,根据不同的组别,选择难度,数量合理,避免过多重复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技术环节衔接合理而且与技术的关键部分本质一致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获得最大的效果。
三、遵循教学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严格遵循教学规律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课程设计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激烈的课堂气氛而违背教学原则和规律,特别是准备部分应遵循人体运动规律。切莫过于激烈。由于大学女生学习新事物时积极性高,进入角色较快,往往过于兴奋又缺少运动损伤知识,容易产生运动创伤,因此,在体育室外课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为逐渐适应课的重点内容做准备。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四、合理运用鼓励法
合理运用表扬法是一门艺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教师都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进步的教学环境。对于活泼、协调性好、动作接受能力强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但同时应赋以一定的要求,鼓励她们主动帮助“差生”,以巩固她们荣誉感和积极性,并协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对一些性格内向、惰性较大、体型较大、移动较慢、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应更加热心和耐心的鼓励她们。维护她们的自尊心。对班上的“另类”应实行个别对待,私下和她们沟通与交流,增强她们学习的信心。这样不但可以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结论与建议,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的确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必须与国情、校情相适应,教师和学生要有一个认识学习适应的过程,教师受传统教学惯性的推动,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都留有传统教学痕迹,往往忽视了给予学生自由想象去发展个性的空间。教师要随时充实和补充新鲜知识,时刻处于改革的浪尖,形成自己适合时代发展的教学风格,及时消化改革的新政策,并掌握相应的手段与方法,保证健康、完整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快乐成长而尽职尽责。适应高校发展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对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2]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3]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9.
[4] 忻欣媛.开展女大学生排球运动措施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3.1.
[5] 沈福隆.关于排球普修课改革的试验[J].浙江体育科学.1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