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ing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前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英语教学的要求,也是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教书育人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学习习惯 教书育人
  
  英语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态度和行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前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英语教学的要求,也是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教书育人的具体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明确意义,让学生了解良好学习行为的意义,从而产生自觉自愿学习的意向
  
  在训练和培养任何一种良好学习习惯之前,我都要向学生讲清楚“要怎样做”,同时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这样做的意义和作用。例如:为了教育学生规范地书写英文字母、单词和句子,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我用生活中由于书写潦草、马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告诉他们,写好字可以陶冶性情,有助于身心健康,对学习英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讲清不经过一定的艰苦练习就无法形成技能技巧的道理。学生晓明意义,学习情绪才会稳定,才能认真进行练习。
  
  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严格要求,耐心培养,持之以恒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过程,教师必须耐心指导,持之以恒。课前备好课,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同时也要求全班学生做好预习。让学生做到这点,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经常检查、督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
  由于学生升入初中前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行为。对于好的表现,我及时进行表扬,对那些不良的表现,则指出并予以纠正。例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多次反复强调,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在训练培养过程中逐步提高要求,促使学生有更高的追求,让他们在共同学习中同时进步。
  
  三、重视练习,认真教会学生练习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这就是说,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注重能力培养。
  
  四、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教师本身的表率作用
  
  学生最善于模仿,教师跟学生的接触很多,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如果教师板书合理,字迹工整,
  书写规范,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书写。为了教育好学生,我写了几幅名言警句,贴在教室,使学生受到教育,写字、学习更加认真、发奋。不过,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转变较慢,这些学生并非天生是“笨蛋”,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办法,耐心帮助他们与坏习惯作斗争,多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在班集体中享受温暖,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只要我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坚持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求,让学生积极进行训练,是可以使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及教学质量。
  (责编 周侯辰 黄 晓)
其他文献
人们对<活着的和死了的幸福>中韦君的看法很多,争议很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争议和看法?我们到底应如何对待韦君这一形象,这就是我们的思考.
为了探索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我校英语教研组开展了“问题一课题”的教学研究,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后,课堂教学明显好转,学生英语能力明显提高,现在我将自己的英语教学做法总结如下。    一、“问题一课题”的含义    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问题,也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问题越小,研究价值越高,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帮助越大,
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感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功能。受学校教育和学生兴趣的制约,历史学科长期处于功能淡化的被动境地。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凸显历史学科知识传授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一、苦练内功,提高素质    目前历史教育问题的症结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师
中国应该以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形象融入国际社会,这是必然的趋势。但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理性的公民精神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此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20世纪90年代,随着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