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园”王元化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元化的外祖父桂美鹏是沙市的一名传教士,他小时受过洗。十八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当然不能再传教了,但他并不讳言基督教精神或许仍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父母在清华大学工作,清华园里他度过了无比幸福的童年。小朋友有马约翰家的启伟、佩伦,赵元任家的如兰、新那,梅贻琦家的祖彬、祖彤等。住在西院,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校园常引起他的怀念。清华留给他的印象是整洁有序,适宜潜心攻读。王元化把书斋起名为“清园”,在此脱笔的《清园随笔》、《清园夜读》、《清园近思录》、《清园近作集》接连问世,正说明他对林木俊秀的清华园的一往情深。
  王元化的学风扎实严谨,见解颇富创造性,发人深省。他对李辉说:“清华从美国引进政治与学术分开来的教育原则和治学态度,我认为直到今天仍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太重功利,不承认学术的独立地位,必须使它依附学术以外的其他目的。后来更是强调政治统帅一切,把立场态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用立场态度来判定真理和是非。有人曾引王安石的话,称这种偏向是‘其道未足以为己,而其志已在于为人’的急性病。其实政治是不能缺少学术思想基础的。近代以来政治素质的低落和学术思想的衰微是有关联的。前几年我提出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也正是为了说明同一道理。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我觉得清华在治学态度上所显示的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这里我想顺便说一件事,王瑶生前对我说过,他后来从清华分配到北大教书,但他不认为自己是北大人,而是清华人。这话也含有对治学态度的看法。”(见李辉著《和老人聊天·基督教家庭与清华学风》)
  感谢经巴金先生倡议,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文学馆的梦晨每次到上海出差,都会问我有什么事可以代办。我必托她捎几本萧乾和我的著译给元化先生。一来二去的,我手头也就有了十本元化先生的大作:《思辨录》、《人物·书话·纪事》、《读黑格尔》、《文心雕龙讲疏》、《思辨随笔》、《清园近思录》、《清园自述》、《清园近作集》,以及两本《莎剧解读》。《莎剧解读》是元化先生与夫人张可合译的。他曾与1995年签赠给萧乾一本:“萧乾先生惠正王元化丁丑冬日上海”。我把元化先生送我的那本割爱了,因为我晓得这位好友懂得珍惜它。
  元化先生热爱祖国,知识渊博,孜孜不倦地钻研中外传统文化。他关心国家大事,穷其一生,执著地追求真理,盛年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不言悔。他本人就是一座“清园”。
  元化先生是永生的。他留给后人的一部部呕心沥血写成的珍品,将会在华夏子孙中代代相传。
其他文献
国画大师刘旦宅追思会举行  2011年3月2日上午,国画大师刘旦宅先生在上海中山医院因病辞世,享年80岁。刘旦宅是画坛的神童,10岁时就在家乡温州开过个人画展;26岁时他与国画大师林风眠、吴湖帆等一起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是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画师;他也是少有的在世时作品便上邮票的画家——1981年11月以他画作为蓝本发行的邮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轰动一时。刘旦宅主要作品有《曹雪芹生平》
期刊
达式常  籍贯江苏南京,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同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主要电影作品有:  《兄妹探宝》(1963)、《年青的一代》(1965)、《难忘的战斗》(1976)、《万里征途》(1977)、《曙光》(1979)、《燕归来》(1980,获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人到中年》(1982)、《谭嗣同》(1984)、《T省的八四、八五年》(1986)、
期刊
有时候,人往往会对某种冥冥之中的希冀做出努力。1943年,上海青浦一个男孩呱呱降世,父母为他起名葆欣,这个名字是希望他将来成就一番事业,为家庭永续兴旺与活力。今年十二月份,这位年近古稀、漂洋过海十个春秋、载誉而归又沉潜十年的老画家,其个人作品展,将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拉开帷幕。他说:在朋友的鼓励下,让父老乡亲、同行看一看我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作一个交流。    “艺术乞丐”的不凡经历  说起画家徐葆欣
期刊
宗福先严肃文学、严肃影视剧如何让大众喜闻乐见,这就是创作者的本事了,从两个双向来说,能不能把一个娱乐的东西搞得有点分量,或者倒过来能不能把一个有分量的东西搞得有点娱乐性,这很考验文学艺术界人士的能力、智商,包括对市场的预见性。    任仲伦倘若把时空打开一点,不是从一时一地看,而是从整个大的历史价值看,娱乐作品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优秀的严肃文艺作品可能会跨越时代,最终拥有的受众肯定最多,价值更大,
期刊
初见舒巧老师,她已经50开外了,可是她的笑容,还非常纯朴,甚至,有点傻大姐般的“呵呵呵”,沙哑的女中音,大声得很。那晚,我们开完工作会议,在香港湾仔的上海饭店宵夜。我问她:想吃上海炒年糕吗?——她瞪大了眼珠:啊?现在的时节有炒年糕?好呀好呀!呵呵呵……像个贪吃的小孩。  舒巧老师刚由上海来到香港,那是八十年代初,上海还没恢复四季可以吃年糕的大好形势吧?  舒巧,是真正的艺术家,她不善于管理生活,拿
期刊
武珍年:  电影里各色人物都有,招生时也应该讲究平衡,漂亮的要招,但是长得不太好却有才的“歪瓜裂枣”们也需要。这样才能很好地配置人才资源。    荣广润:  真正好的艺术教育是要“教”“练”结合,要注重文化素养的好的熏陶和培养,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技巧,同时让学生明白后面的美学原理和必备的艺术修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    赵宁宇:  当表演教育上升为一种学历教育之
期刊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艺术品的创作、交易和收藏日益繁荣,华人收藏家队伍也不断壮大。无论是拍卖场还是媒体,人们不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收藏热。这股热潮来势凶猛,某艺术品竞拍过亿、某藏品价格十年翻了一千倍,种种带着金钱光芒的消息,不时撩拨着人们的兴奋神经。有专家称,艺术品收藏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然而,这类投资领域里的神话,也引发了趋利的群体盲动,伪
期刊
在中国演艺界,“影二代”虽不少,但像陈强、陈佩斯父子,葛存壮、葛优父子等传为佳话者自然也不多。不过像著名表演艺术家乔奇和孙景路夫妇,以及他们的女儿徐东丁和女婿崔杰,“一家子”两代人都从事于中国的影视事业,更可谓“凤毛麟角”。  尽管我与乔奇老师曾结为“忘年交”,对崔杰也是一直予以关注,但这次为写他们“一家子”,还是想找崔杰要点“新料”,可他谢绝道:“多写写我们团里人,我现在做服务工作,就免了吧。”
期刊
我也是《非诚勿扰》迷。直觉得这个节目太好看了,有个评论说得好,说这个节目在“直播社会”,的确,里面各色人等各色表现,活脱脱一幅现代社会的浮世绘。不表扬这节目了,说说看节目的感受吧。  其一,真是佩服女嘉宾们的勇气。你瞧她们多大方啊,站在这相亲的舞台上,简直就像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明星似的,毫无女儿家被相看的羞涩忸怩。本来咯,都什么社会了,老妇你还以为现在的女娃跟过去的女孩儿家一样,见到媒婆就躲到屏风后
期刊
两年前,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0所非艺术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的23台剧目在上海的各大高校相继上演,角逐“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该奖项为国家级文艺常设奖项,与梅花奖同级,也是我国校园戏剧的最高奖。于是,在中国戏剧的最高评奖台上,德高望重的戏剧表演大家与还在校园里摸爬滚打的青葱学子站在了一起,这并不是错位,而是积淀与未来。悠悠历史中,校园戏剧曾对中国戏剧的推进起了很大的作用,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