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途径、方法,努力从观念、内容、机制等方面逐步构建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大学生心理实际的工作新体系,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形势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不同文明、文化、生活方式的融合与冲突、矛盾和困惑十分突出。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多变和复杂。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看,信息网络技术及传播手段发生重大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从高校教育自身来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家庭贫富差距等,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高校的党政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规模和力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较普遍地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虽然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但隶属关系不明确,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由于缺乏统一规定和明确要求,加上有的学校政策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人员数量偏少,水平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3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新途径
3.1转变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观念,确立全员积极参与的思想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于转变思想,改变只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才进行心理教育的老观念,树立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
3.2正确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积极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
长期以来,在处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一种是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能替代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从心理学角度来审视教育对象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化的倾向。另一种倾向是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否认学生中存在的大量思想观念、人生及社会价值乃至政治观念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发展性心理教育来解决。在具体实施上,可采取多种方法,包括开设心理教育系列课程,专题性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卫生宣传活动等等。
3.3注重心理教育的时效性,把心理教育渗透于日常养成教育上
有人说,当代青年学生不是缺乏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而是非常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从有关调查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学常识非常缺乏,更缺乏必要的心理训练,尤其生活水平高了,家庭条件好了,一些磨难教育、挫折教育、养成教育等也明显少了。阅历丰富、经历过一些风雨的人,心理问题明显要少,见多识广也就不會少见多怪。因此,当前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恐怕还不是要建多少心理咨询中心的问题,也不是要为多少学生配备一位心理辅导员的问题,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在大学生中多多普及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常识,开展一些基本的心理训练与培训,抓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及推广。
3.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因此,深入贯彻素质教育,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更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贾永堂.大学素质:理论建构与实践审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沈炜,宋来.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形势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不同文明、文化、生活方式的融合与冲突、矛盾和困惑十分突出。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多变和复杂。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看,信息网络技术及传播手段发生重大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从高校教育自身来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家庭贫富差距等,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高校的党政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规模和力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较普遍地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虽然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但隶属关系不明确,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由于缺乏统一规定和明确要求,加上有的学校政策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人员数量偏少,水平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3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新途径
3.1转变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观念,确立全员积极参与的思想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于转变思想,改变只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才进行心理教育的老观念,树立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
3.2正确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积极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
长期以来,在处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一种是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能替代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从心理学角度来审视教育对象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化的倾向。另一种倾向是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否认学生中存在的大量思想观念、人生及社会价值乃至政治观念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发展性心理教育来解决。在具体实施上,可采取多种方法,包括开设心理教育系列课程,专题性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卫生宣传活动等等。
3.3注重心理教育的时效性,把心理教育渗透于日常养成教育上
有人说,当代青年学生不是缺乏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而是非常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从有关调查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学常识非常缺乏,更缺乏必要的心理训练,尤其生活水平高了,家庭条件好了,一些磨难教育、挫折教育、养成教育等也明显少了。阅历丰富、经历过一些风雨的人,心理问题明显要少,见多识广也就不會少见多怪。因此,当前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恐怕还不是要建多少心理咨询中心的问题,也不是要为多少学生配备一位心理辅导员的问题,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在大学生中多多普及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常识,开展一些基本的心理训练与培训,抓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及推广。
3.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因此,深入贯彻素质教育,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更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贾永堂.大学素质:理论建构与实践审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沈炜,宋来.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