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理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root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讲述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理想。理想和信念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只要树立了理想,坚定了信念,就会产生无尽的力量,而为之而奋斗。奋斗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会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直至取得成功。从而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人生的价值理想与信念信仰物质与精神财富人文理念
  理想,是指人们的美好愿望。它,往往和信念联系在一起。所谓信念,就是追求美好愿望的决心和勇气。有了理想和信念,人们就会为之而奋斗。因此,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不能没有理想。实现与否,体现人生的价值。
  1.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受时代或历史条件(事件)的制约。概括起来,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在战争年代,看他对革命或者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在和平时期,看他为社会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唯心史观或者宿命论者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命运是先天给的,甚至常说:人的命,天注定。唯物史观认为,万物是客观存在的,生命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命运由后天决定。所谓后天,包括主观和客观的诸多因素,即内因和外因。因此,任何人的命运,都是可以争取或者改变的。关于这一点,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然而也有人以个人的财富来衡量。过去讲万元户,以后讲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现在成了亿万富豪或者亿万富婆。也有人以社会地位来衡量,看他是乡长、镇长、县长、省长或者国家要员。财富和地位,可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但是不完全。还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些什么?创造了哪些精神的或者物质的财富?如果是靠权势或者某个机遇爆富。这种人,就有可能被社会所唾弃;甚至,整日提心吊胆,担心哪一天东窗事发;或者忧心忡忡,担心哪一天夜间或被打劫或被绑架。这,有什么价值呢?社会地位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是社会的蠹虫,那比粪土还要臭。比如历史上的刘青山、张子善和今天的成克杰、胡长清,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种人,能谈及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呢!因此,有钱有地位,还要看他为社会贡献了些什么?
  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说的就很明白了。
  当然,社会贡献和一个人从事的职业有关。科学家、高官(清官)的贡献可能大一些。而寻常百姓,就要看他尽力了没有!比如说,从事两弹一星研究的科学家的贡献是伟大的,而能说乡村女教师的贡献就小吗?说不定,从事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中,有人就是乡村女教师培养他读完了小学和中学。高官,也是这样。因此人生的价值,主要看他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了,是否全身心地做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对于人生的价值,也有人用真善美来衡量,包括个人的真善美和社会的真善美。只要有了能用真善美来衡量的社会贡献,人生就有价值。
  现今的大学生,都是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大学的。这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机遇,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因此,每一个人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应当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考虑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
  2.理想与信念
  要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要有了理想和信念,也就是信仰。有了信仰,人们就会为之而奋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无论哪一个政党或宗教团体,都有自己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为之而奋斗。因此,在战争年代有无数革命先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比如李大钊、瞿秋白、刘志丹、蔡和森、澎湃、周文雍、赵尚志、杨靖宇、方志敏、叶挺、项英、赵一曼、刘胡兰等。
  在和平时期,许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忘我劳动。除了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之外,还有在平凡岗位上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与英雄人物,比如王崇伦、郝建秀、王保京、赵梦桃、时传祥、董家耕、邢燕子、侯隽、雷锋、欧阳海、刘英俊、门合以及今天的郭明义等。
  这说明,只要有了理想和信念,就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支持人们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直至成功。成功了,什么也就都有了。这,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精神变物质的道理。
  这也正如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所说:“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一个国家,有自己国家的精神!
  一个民族,有自己民族的精神!
  一个家庭,有自己家庭的精神!
  每一个人,应当有自己个人的精神!
  然而,今天的一些年轻人,包括在校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迷茫、困惑。原因在哪里呢?就是缺乏理想和信念,没有精神。于是,惶惶终日,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因此,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起理想和信念,就不会迷茫或者困惑。理想和信念,是前进的动力,也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在与一年级新生座谈中,问及理想是什么,回答是多种多样:
  将来当科学家、高级工程师,实现中国梦;
  毕业后自己创业,当老板,成就一番事业,成为百万富翁、千万亿万富翁;
  考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结婚生子,安居乐业;
  找一份工作,挣钱养活父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当然,也有人回答:不知道,没考虑,是爸妈要我来上学的。
  如果是前者,不管哪一种,都会产生向上的力量。如果是后一种,将难以焕发出向上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因此,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树立起理想和信念。否则,在遇到困难时,就有可能退缩,或者惶恐而无所事事。
  3.在逆境中前进
  有了理想和信念,怎样去实现呢?然而,人生多磨难。无论哪一个时代,客观现实往往与主观愿望有些差距,甚至差之甚远。这就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客观地辨证地认识世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周围的人和物。有时需要调整自己的主观愿望,有时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前者,审时度势,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调整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后者,恪守信仰,矢志不渝。   比如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原本学习医学,为了拯救危难的中华民族,弃医从政,举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旗。在以后的战争年代,又有许多人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又如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等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从事科学研究。其中许多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冲击。他们白天做实验,晚上接受批判斗争。有的,甚至背着里通外国和特嫌的罪名。而他们忍辱负重,兢兢业业从事科学研究。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这说明社会的复杂性。面对困难,退却回避吗?有的能够回避,有的则回避不了。这就要恪守理想和信念,矢志不渝。在这方面,张海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5岁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0岁随父母下放到农村,靠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程,并且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以后从事翻译和文学创作,因而成为著名的作家,获哲学硕士学位,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中国作协委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这,不能不说是当代青年的楷模。
  4.不辱使命健康成长
  学生的使命就是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习人文理念,从思想、专业和生活等方面完善自己。我国高校为每一位同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一个人都应当不辱使命,好好学习。既要钻研业务,把自己培养成所学专业的行家里手;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人文素养,培育自己高尚的情操。这就要求大家:
  做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为人,忠厚老成,光明磊落;
  与人,团结友爱,平等互利;
  说话,言谨慎行,不卑不亢;
  学习,目的明确,奋发向上。
  这样,就能迎着困难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成就自己,成就社会。
  概括一句话,就是定好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大学生。
  但是,这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期间,少不了刻苦努力和顽强拼搏,即,励志勤学。在励志勤学方面,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经典的事例和古训,可供同学们借鉴。比如,头悬梁(东汉孙敬),锥刺股(战国苏秦);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囊萤(晋代车胤)映雪(晋代孙康);韦编三绝(战国孔丘);牛角挂书(隋朝李密);随月读书(南齐江泌);闻鸡起舞(晋代祖逖);铁杵磨针(唐朝李白)等等。当今也有许多动人的人和事,比如大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当店员,自学成才;大数学家苏步青为学好微积分学,竟然做了1万道微积分练习题。
  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研究创新和发明的殿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一方面,已有许多年轻人或在校大学生崭露头角,比如中南大学的刘路、韶关学院的王骁威,在校期间破解世界级数学难题,在国际数论界最高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又如中南民族学院的在校学生雷以柱等人,科研创新,撰写论文《钾锶磷氧荧光粉》,用英文在《德国应用物理A》发表。他们,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社会。
  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信念,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结语
  人生多磨难。成功,在于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
其他文献
举办新疆区内初中班(以下简称:内初班)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出现的。近几年取得的成效颇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内初班学生这一群体具有其特殊性,对内初班的数学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的交流、总结,把抽象溶于具体,让交流碰出火花,勤于总结,海纳百川,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004年我校响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号召,承办了内初班。我有幸承担了内初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是一项新生事
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创新并不是那些社会极少数精英的权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新。只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行动,就会有创新的成果。穆勒说:“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江泽民同志也曾谆谆告诫:“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语文教学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
情感态度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在众多影响学习的情感态度因素中,我想自信心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具备自信心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记忆力强,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擅长语言学习。反之,缺乏自信的学生常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一些同学有明显的差距,自我评价低,-学习主动性差,长此下去,有些学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作为一名县城郊区中学
【摘要】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在中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将项目教学法的学习模式引入到职业中学的计算机课程——《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教学中,通过进行“录像带出租管理系统开发”项目活动教学的案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作了新的尝试与探索。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大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联系生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拓宽识字渠道,倡导生活识字,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识字学习中来,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识字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生活。小学低年级是识字量积累的关键时期,而要大量的识字,让课堂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让生活课堂化,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识字中去。以多姿多彩的识字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
【摘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思考点"、激活"动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找到"结合点"等方法来达到目的。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立足课本,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己学习,主动研究,释放学生的心智,在研究中思考。思考中练习,练习中运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设置"思考点",引导
以前一直教高年级语文,没有过多地去关注过孩子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的问题。去年因为教一年级,写字教学成了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开始注意到这些刚入学的孩子,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身体趴在桌上,脑袋歪斜,眼睛几乎碰到本子;有的笔杆笔直地竖着,甚至向前倾斜,根本无法看清自己写的字;还有的右手手腕向里弯曲,肩膀左低右高,看上去十分费劲……针对这些问题,刚开始我也曾反复提醒强调,但是收效甚微
【摘要】2009年7月,已退休十几年的妥木斯先生受内蒙古艺术学院之邀再次执起教鞭,亲自指导为期一年的油画创作研修班。班里汇集了内蒙各地的中青年油画家和油画爱好者,妥先生希望在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有更多的年轻人与自己同行。先生本是一个民族文化集大成者,谨听先生的谆谆教诲使得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对油画创作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从而感受颇深。  【关键词】油画创作绘画语言民族精神  朱熹说:“问渠哪得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其最大的目的就是高考,为了高考,为了高分,老师反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答题技能。而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却触及甚少,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学生的体验,学生就会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产生与作
学生喜欢的课堂是教师教学成功的课堂,学生参与主动且学有所获的课堂是教师应努力追求的高效课堂。曾经,笔者在当地市小语年会上执教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试讲→正式执教"的锤炼过程中,我真切地感悟到: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做到以"生"为本。  一、目标确立,因"生"而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赞赏不可缺;但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以批评、惩戒的方式明确指出。前一种是慈爱